【智汇双城】省委党校孙超英教授: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空间结构看,关键点在于促进双

  四川新闻网-首屏新闻成都10月21日讯(记者 陈淋)10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发布。这是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纲领性文件,是制定相关规划和政策的重要依据。规划期至2025年,展望到2035年。

  规划纲要提出,构建双城经济圈发展新格局。以发挥优势、彰显特色、协同发展为导向,突出双城引领,强化双圈互动,促进两翼协同,统筹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促进形成疏密有致、集约高效的空间格局。其中,成都都市圈与重庆都市圈都肩负着重要任务,辐射带动川渝两省市全域发展。

  四川省委党校区域经济教研部二级教授、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省十届和十一届党代会代表孙超英,长期关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四川新闻网特邀请她为我们解读规划纲要相关内容。

  四川新闻网:规划纲要的出台,对推进“双圈”建设的重大意义在哪里?从四川来看,我们应该如何落实到位?

  孙超英:规划纲要的出台无疑是双城经济圈建设进程中的一件大事、喜事!

  重大战略需规划先行。从2020年1月中央财经委第六次会议首次作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决策,到2020年10月中央政治局开始审议双城经济圈规划纲要,到今天规划纲要正式发布,我们终于迈开了双城经济圈建设最关键的一步!

  该规划纲要是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纲领性文件,是制定相关规划和政策的依据,其对推动双城经济圈建设有重大的规范引领和实践引导意义。四川应依据该纲领性文件,结合国际国内经济发展的大环境及双城经济圈四川部分建设的实际,有步骤、创造性开展相关及分项规范和政策的制定,推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阶段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在四川的落地落实。

  四川新闻网:规划纲要专门点名重庆、成都两个中心城市,要求两城协同带动,注重体现区域优势和特色。这两个城市将如何联合执行好这一国家任务?

  孙超英: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战略特点是“双城”,必须打好“双城”牌。重庆、成都应首先提升“双城”的发展能级。目前,相比起发展的新要求及长三角、粤港澳、京津冀经济圈核心城市的发展能级,重庆、成都还有一定的差距,因此需面向新发展阶段、着眼现代化,优化重庆主城和成都功能布局,全面提升发展能级和综合竞争力,引领带动双城经济圈发展。比如,重庆就应以建成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新范例为统领,在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中先行先试,建设国际化、绿色化、智能化、人文化现代城市,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西部金融中心、西部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和国际门户枢纽,增强国家中心城市国际影响力和区域带动力。成都则以建成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为统领,厚植高品质宜居优势,提升国际国内高端要素运筹能力,构建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创新体系、城市治理体系,打造区域经济中心、科技中心、世界文化名城和国际门户枢纽,提升国家中心城市国际竞争力和区域辐射力。

  其次,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把握要素流动和产业分工规律,围绕重庆主城和成都培育现代化都市圈,带动中心城市周边市地和区县加快发展。比如,重庆都市圈可梯次推动重庆中心城区与渝西地区融合发展。畅通璧山、江津、长寿、南川联系中心城区通道,率先实现同城化。推进重庆向西发展,提升荣昌、铜梁、大足、潼南特色化功能,建设与成都相向发展的桥头堡。推动广安全面融入重庆都市圈,打造川渝合作示范区。成都都市圈则充分发挥成都带动作用和德阳、眉山、资阳比较优势,加快生产力一体化布局,促进基础设施同网、公共服务资源共享、政务事项通办、开放门户共建,创建成德眉资同城化综合试验区,建设经济发达、生态优良、生活幸福的现代化都市圈。

  四川新闻网:党中央要求,要处理好中心和区域的关系,着力提升重庆主城和成都的发展能级和综合竞争力,推动城市发展由外延扩张向内涵提升转变,以点带面、均衡发展,同周边市县形成一体化发展的都市圈。在您看来,其关键点在哪里?如何高质量打造一体化发展都市圈?

  孙超英:就双城经济圈的空间结构看,关键点在于促进双圈互动和两翼协同。依托资源禀赋、人员往来、产业联系等方面优势,强化区域中心城市互动和毗邻地区协同,优化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协同发展格局,高质量打造一体化发展都市圈。

  首先,推动双圈即重庆、成都都市圈相向发展。依托成渝北线、中线和南线综合运输通道,夯实成渝主轴发展基础,强化重庆都市圈和成都都市圈互动。支持遂宁与潼南、资阳与大足等探索一体规划、成本共担、利益共享的建设模式。强化都市圈辐射作用,带动成都平原一体化发展,把绵阳、乐山打造为成都平原区域中心城市,支持雅安建设绿色发展示范市,支持黔江建设渝东南区域中心城市。

  其次,推动北翼即渝东北、川东北地区一体化发展。支持万州建设渝东北区域中心城市,支持南充、达州建设川东北区域中心城市,发挥垫江、梁平、丰都、忠县、云阳节点作用,带动双城经济圈北翼发展。

  第三,推动南翼即川南、渝西地区融合发展。支持宜宾、泸州建设川南区域中心城市,推动内江、自贡同城化,带动双城经济圈南翼跨越发展。支持自贡、泸州、内江、宜宾、江津、永川、荣昌等共建川南渝西融合发展试验区。

  第四,推进未纳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规划范围区域的联动发展,以双圈互动和两翼协同进一步带动川渝两省市全域发展。强化双城经济圈对重庆市、四川省其他地区特色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的引领带动,引导秦巴山区、武陵山区、乌蒙山区、涉藏州县、大小凉山等周边欠发达地区人口向双城经济圈集中,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四川新闻网:规划纲要在构建双城经济圈发展新格局这一章节中提出,要提升双城发展能级,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促进双圈互动两翼协同,分类推进大中小城市和县城发展。这里的新格局,将新在哪些地方?双圈内的大中小城市和县城,又将如何助力新格局的建设?

  孙超英:新在首次将双城经济圈的区域、城市建设导向、相互关系和空间形态做了明确的界定,即以发挥优势、彰显特色、协同发展为导向,突出双城引领,强化双圈互动,促进两翼协同,统筹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促进形成疏密有致、集约高效的空间格局。

  有三个看点。一是明确了建设导向——发挥优势、彰显特色、协同发展;二是明晰了“城”、“圈”、“翼”的相互关系——突出双城引领,强化双圈互动,促进两翼协同;三是构架了特色城镇体系和空间形态——统筹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促进形成疏密有致、集约高效的空间格局。

  双城经济圈的建设,应遵循城市和城镇化发展规律,促进形成科学、合理的城镇体系。因此,应分类指导、科学施策,推动公共资源在双城经济圈各级各类城市间合理配置,优化城市规模结构和功能布局。

  比如,对超大特大城市来说,要促进其中心城区瘦身健体。重庆和成都中心城区功能要升级,推动城市发展由外延扩张式向内涵提升式转变,合理控制开发强度和人口密度。集聚创新要素,增强高端服务功能,率先形成以现代服务业为主体、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产业结构。建设产城融合、职住平衡、生态宜居、交通便利的郊区新城,实现多中心、串联式、组团化发展。

  对大中城市来说,要加快其提升大中城市产业水平和功能品质。主动承接超大特大城市产业转移和功能疏解,夯实实体经济发展基础。立足特色资源和产业基础,推动制造业差异化、规模化、集群化发展,因地制宜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商贸物流中心和区域专业服务中心。支持三级医院和新建高校、高校新建校区在大中城市布局,增加医疗、文化、体育资源供给。优化市政设施功能,改善人居环境,营造现代时尚的消费场景,提升城市生活品质。

  对县城来说,要推进县城城镇化补短板强弱项。加快县城城镇化建设,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就地就近城镇化。推动重庆市郊区和四川省县城及县级市城区公共服务设施、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市政公用设施、县域经济培育设施提级扩能,推动公共资源适当向县城(郊区、县级市城区)倾斜,补齐短板、补强弱项,提升县域经济发展能力。引导产业项目向资源环境承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县城(郊区、县级市城区)布局,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推动具备条件的县有序改市。

  对小城镇来说,要分类引导小城镇发展。切实放权赋能,支持位于都市圈范围内的重点镇加强与周边城市的规划统筹、功能配套,分担城市功能。通过规划引导、市场运作,将具有特色资源、区位优势的小城镇培育成为专业特色镇。引导一般小城镇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增强服务农村、带动周边功能。

   

  本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