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远思:在默默无闻中为党奉献一生——湖南省司法厅寻找“最美老干部”侧记之二

  红网时刻新闻讯(通讯员 彭杰)如果说少数人的一生波澜壮阔,在风浪中起伏,璀璨而辉煌,那么我们多数人的一生就像那岸边的小水花,平淡而沉静。伍远思老人和我们大多数人一样,从束发少年到耄耋老人,历经大半个世纪,没有惊天动地的成就,却在平凡的工作中实现了不平凡的人生价值。

  一枪托砸醒做教书先生的梦

  

  在安师读书的伍远思

  听说要讲讲当年参加革命的故事,早早来到湖南省司法厅培训楼大厅,九旬高龄的离休干部伍远思热情地向笔者招手,邀请一起并肩坐在沙发上,对待晚辈,他永远是那么平易近人。

  “1947年初,我考入湖南安化县立简易乡村师范学校(以下简称安师),家里人希望我学点知识,踏踏实实做个教书先生。”伍老回忆起那段往事。“1948年元月,革命的‘春风’就吹入了这所学校,中共安化县工委书记熊邵安以安师训育主任的身份为掩护,悄悄地在学校开展革命活动,先后动员我的挚友雷醒群和王达智加入共产党。”

  在身边好友的影响下,伍远思加入了地下党组织的社会科学研究社,满腔热血投身革命实践,协助在县城进行革命宣传。

  “从封建主义、资本主义到共产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社会进步的结果。”安师地下党支部书记雷醒群赠送给伍远思一本名为《社会发展史》的进步书籍,并深情地对他说。

  1949年3月,全国革命形势如火如荼,安化县城也被革命和反革命的角逐搅得躁动不安。在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里,安师停课,这本书打开了伍远思认识世界的大门,在如饥似渴地学习过程中,革命的“种子”在心中悄悄地发了芽,好像拨开了眼前社会革命的“迷雾”,把心底照得亮堂堂。

  解放前夕,安化县革命与反革命力量围绕争夺粮食开展了激烈地斗争。地下党的同志带着进步青年进村入户,发动村民加入农会,团结起来找地主开仓借粮,度春荒;国民党地方武装则想尽办法夺取农民仅剩的口粮,完全不顾百姓死活。

  “国民党地方团又来砸门抢粮了,快跑啊!”伍远思家乡花桥村妇女儿童哭声一片。

  “滚远点!”伍远思看见一个国民党士兵踹倒一个中年农妇,一边拿着枪托砸,并凶狠地呵斥。

  伍远思再也抑制不住愤怒,跨步上前挡住,吼道:“住手,不许欺负妇女,你们这些土匪。”

  匪兵一看居然有人敢阻拦,拉开枪栓就要开枪,幸亏旁边的安师同学周训朝眼疾手快,一个箭步冲上前,“啪”的一下,用手按下枪口,紧紧地抱住匪兵,伍远思才趁乱逃走,捡回一条性命。

  “放过我儿子,他年纪小不懂事,我给您赔罪了。”“咚咚咚”伍远思的母亲跪在地上给国民党连长姚连军不住地磕头,嘴里不停念叨着。看着母亲躲在暗处的伍远思难过、屈辱、愤恨。

  从接触党的组织,看到党的作为,后来学习党的知识,实践中亲身体验到国民党欺压百姓种种恶行,伍远思感悟到共产党是为穷人打天下,是想要穷人过上好日子。从那时起,他便坚定跟党走,加入革命队伍,对党的信念坚如磐石。

  一辈子只想为百姓多做一点事

  

  在省律协工作的伍远思

  “我前后工作六十年,在职46年,办了离休手续又干了14年。”伍老难掩心中的自豪,拉着笔者的手,把自己从乡镇到县、市,最后到省里工作的事娓娓道来。

  “土改期间,农村一穷二白,贫雇农不仅没有地,更没有牛、没有犁耙等生产工具,甚至连壮劳力都少。我提出成立农民互助组,抱团开展生产,经验在全县推广。”虽然年代久远,但伍老记忆犹新。

  伍远思参加工作早,文化大革命前就享受正科级待遇,文革十年没有晋升级别。拨乱反正后,伍远思在省供销社办公室担任副主任,理应晋升处级待遇,他考虑到很多老同志生活待遇没有解决,一再推让晋职。

  文化大革命期间,政法系统受到冲击尤其大,1980年恢复重建司法厅的时候,很多人都不愿意来。

  “我们都不是搞经济工作的人,一起去政法系统干一番事业吧!”重建司法厅第一任厅长陈书谏是伍远思的老乡,认识几十年,知道他能干事、肯干事。伍老受到邀请后,义无反顾放弃省供销社这个香饽饽,把后半生奉献给司法行政事业。

  改革开放后,社会发生剧烈变革,民间纠纷也爆发式增长,人民调解工作不堪重负。

  “伍老深入基层调研,提出‘预防为主、调防结合’的工作思路,分类总结纠纷集中爆发领域的做法,得到司法部的高度认可,在常德召开现场会,经验被全国推广。”司法厅老干部介绍道。

  1994年,伍远思一手接过离休证,一手接着调省律师协会继续工作的通知。虽然没有一分钱补贴,但伍老仍怀着十二分热情,带领工作人员建立制度、办杂志、筹建省法律援助中心;指导年轻的律师啃难案、消旧案,为民撑起一片天。

  伍远思是一个好管“闲事”的人,为他人排忧解难,不惧艰辛。

  据律协工作人员回忆,上世纪90年代末,有位姓刘的农民工,在广东打工,十个指头,被机器砸掉八个,落下终身残疾,生活不能自理,但是工伤怃恤和赔偿金迟迟得不到解决。刘某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到省律协法律援助中心来求助。伍老得知这个消息,很是气愤,先后多次协调两省法律援助律师,直至问题解决。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

  2002年,刚刚卸下省律师协会副会长的担子,听说要编修《湖南省志·司法行政志》,伍老不顾年事已高,又主动挑起主编的重任。

  “伍老对文字要求非常高,他常说虽然是志书,也要有文采,既要有点睛之笔,又要饱含情感。现在回想起来,没有伍老的严格,就不会有这么精彩的志书展现在大家面前。”身为编辑的沈道岳老干部回忆。

  八年寒暑、春去秋来,伍老默默地克服身体和生活上的困难,团结编志同仁,以顽强的毅力,于2009年完成了共11篇、42章、155节、610万字的编志任务。

  “2009年,是值得牢记和庆祝的日子,我从1949年至2009年连续工作60年,工作一辈子用三句话总结:‘没当过长(没干过单位主要领导)、没上过榜(没获得特别荣誉)、没下过坎(没受过组织处理)’。”伍老欣慰问的说道,并题诗自勉:“笔耕六十春,无私战夜神;拙笔归公去,余下两袖风”。

  一颗心牵挂的是红色文化传承

  

  伍远思参与探讨红色文化宣传

  省司法厅办公楼7楼,透过窗户,窗外已是万家灯火,宽敞的会议室里,安化县委宣传部的一行人还在采访伍老。虽已记不清是多少次讲毛主席在安化的革命故事了,但伍老依然激情满怀。

  “年纪越大,越渴望在有生之年,看到在安化一中建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把毛主席在安化进行调研、发展党员、播撒红色革命‘火种’的故事呈现在大众面前,让老一辈的革命先烈卢天放、姚炳南等人不被埋没在历史的尘埃里。”伍老说话时目光中透露着一股坚毅。

  为了这个心愿,伍老几十年来一路坎坷、一路艰辛,四处奔走、多方疾呼,坚韧而执着。

  早在2008年,伍老先后查阅《安化县志》《中共湖南简史》及安化党史资料,编辑“安化一中爱国主义教育资料”两万多字。2015年10月、2016年4月、6月、8月,伍老和安化籍的老干部带着资料,一遍又一遍找安化县委,提议建立爱国主义革命教育基地,眼看着事情刚有点眉目,随着县党政班子换届,刚刚烧热的“灶膛”又凉了。

  事情的转机出现在2017年,经过伍老和安化籍老同志们的不懈努力,引起了省委宣传部蔡振红部长的重视,省、市、县三级的宣传部门的同志一道对安化一中进行考察,肯定了老同志的提议。

  “就是这一年,益阳市委就新建安化‘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事专门向时任省长许达哲进行了汇报,争取到省里专项拨款。伍老十年努力终于看到了曙光,”安化县党史办的领导介绍道。

  “建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必须保证高标准、高质量,我主动申请当义工。为了真实、准确叙述安化革命史,我认真阅读毛泽东有关著作、中国共产党党史等书籍。”伍老愉悦地说道。

  年过八旬,伍老不会使用电脑,只能自己找资料和安化一中提供的文稿资料,一点一点看,一点一点写。两年间,先后三易其稿,才把毛主席在安化掀起的红色革命热潮的故事整理成册。

  2021年2月,在喜迎建党100周年之际,命名为青年毛泽东游学社会调查史实陈列馆的安化一中“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项目正式动工,看着十几年的不懈努力终于有了结果,伍老流下了激动地泪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