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禹锡52岁时写下81字的《陋室铭》,背后的故事太让人心疼!

  它本身是一首寂寂无名的诗,但是自从王羲之书法中写了它,各位文人志士都把它当作自己的座右铭了。假设你想通过一首诗来表达高远的志向,那么这首诗是最适合不过了,它就是刘禹锡的《陋室铭》。那么,短短81个字的《陋室铭》到底写了什么呢?诗经女孩带你一起来看。

  

  中唐时期,群星璀璨。772年,在浙江嘉兴县嘉禾驿后,一个小孩呱呱落地。

  江南本身就是富庶一方。这个小孩的父亲刘绪是一个典型的儒学士大夫,对刚降临的孩子充满了希望,所以对子女的教育十分严格。刘禹锡自幼便深受家学影响,聪明早慧,谦恭好学。九岁以前,他就已经跟随著名诗僧皎然、灵澈学习诗歌写作,并深得老师们的赞赏。

  793年,他与柳宗元同榜登进士第,从此进入仕途。但是他为官刚正不阿,在顺宗李诵时期,参与了永顺革新的运动。无奈得罪了旧的利益集团。在政治斗争中顺宗被迫退位,太子李纯即位,是为宪宗。他和柳宗元等8个人纷纷被贬,史称“八司马”。刘禹锡开始被贬任连州(今广东连县)刺史,赴任途中,又改迁朗州(今湖南常德)。

  

  刘禹锡政治理想就此破灭。824年夏天,刘禹锡又被调任为和州(今安徽和县)刺史。虽然是刺史,也是一个小小的官,按道理他至少应该“居者有其屋”吧。然而和州的知县见刘禹锡被贬而来,也没向他送礼,就一点儿好脸色都没有。

  一开始,他把刘禹锡安排在了偏僻的县城南门,面江而居。对此,刘禹锡并没有在意。知县一看计策不成,又将刘禹锡的住处搬到了县城北门,附近都是杨柳树。刘禹锡还是没有在意。

  知县于是更加得寸进尺呀,他随后又给刘禹锡安排了一间仅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破乱不堪的屋子。你想刘禹锡小时候出生书香门第,家境也算优渥,哪里受过这样的苦呀,但是他不亢不卑,愤然提笔写下这首诗,那就是千古绝唱《陋室铭》!

  

  个人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这首诗的意思是:

  山不一定要高,有了仙人就著名了。水不一定要深,有了龙就灵异了。这虽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的品德美好(就不感到简陋了)。青苔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子中。与我谈笑的是博学的人,往来的没有不懂学问的人。可以弹奏朴素的古琴,阅读珍贵的佛经。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公文劳累身心。它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茅庐,西蜀扬子云的玄亭。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经过了前面的背景介绍,相信大家对于这首《陋室铭》的感触就更深了一层。是呀,一间小小的破房屋,如何能关得住一个高贵的灵魂呢?

  

  山可以不用高,水可以不在深,只要有了仙龙就可以出名,那么居所虽然简陋,只要主人有“德”而“馨”,也就是住的人品德高尚,照样可以有名。比如诸葛亮住过的地方, 即使茅屋柴舍,依然有名。

  青苔在石阶上照样绿意盎然,野草在荒地里依然是郁郁青青。这句话的言下之意是什么呢?我刘禹锡,无论在哪里,都不改本色,我所交往的都是有修养的饱学之士,都是有道德品质的人。你即使给我安排了简陋的屋子,并不能说明什么。作者以青苔和野草来比喻自己独立的人格,这是气节的写照,是不屈的宣言。

  你看后面作者写“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作者借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子云的玄亭作类比,引出自己的陋室,以及两人为自己的楷模,希望自己也能和他们一样拥有高尚的德操。还是作者借屋明志,表明作者既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又想逢明主一展抱负。假设没有,那我也就甘于平凡。

  结句引用“孔子云:何陋之有?”,引古人之言, 收束全篇, 说明陋室“不陋”。诗经女孩由衷赞扬一句,真是好样的!

  

  我们这个时代还需不需要《陋室铭》呢?

  大家居住的房子越来越大,可是再大的房子也装不下欲壑难填的心灵。人们的物质条件越来越好,可是再丰盛的食物也填不满空虚的思想。

  人生高低起伏,高的时候众人抬你,低的时候众人踩你。贫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52岁的刘禹锡,活了大半辈子,他虽然只有一粥一饭,一床一间,却活出了我们大多数人的勇气和骨气。

  

  佛说:“普度众生”,可众生皆苦。人郁郁不得志的时刻有很多,有的人选择躲避,有的人选择躺平,甚至有的人选择了轻生。但是像刘禹锡这样有思想、有抱负、有志向、希望还为国效力的人却真的是人间极品了。

  因为稀缺,所以高贵。你看一首《陋室铭》,表达出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而我们为什么就不能学一下古人呢?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放平心态,坚定意志,志存高远,方能成功!

  愿我们都能拥有简谱的生活,高贵的灵魂!

  刘禹锡诗传京东好评率100%无理由退换京东配送¥70.9购买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