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复旦从本科读到博士,徜徉于物理的世界中,探索令人着迷的浪漫

  倪佳敏,复旦大学物理学系2017级凝聚态物理专业直博生,中共党员,获评2019-2020学年博士生国家奖学金。曾获2017-2018学年硕士生国家奖学金、2019年复旦大学优秀学生标兵,现为物理学系学生党总支委员、2017级直博生2019级博士生联合党支部书记。

  “学业科研的领头羊”、“党务工作的实干家”、“社会实践的活跃者”,这些都是属于他的鲜明的标签。从本科到博士,在复旦的求学岁月里,他始终一步一个脚印,求实不求华,且行且热爱。

  ▋厚积薄发,去探索另一种“浪漫”

  倪佳敏给人的第一印象是“真挚而纯粹”,他总是笑着说“我是一个不怎么浪漫的人”。“浪漫”其实不止一种定义,当倪佳敏讲起自己与物理之间的故事,他眼神里流露出的喜爱和热忱都在告诉别人——他所探索的是另一种令他着迷的“浪漫”。

  作为一名上海考生,从高中时起,倪佳敏就将考上复旦作为自己努力的目标,那时的他还未想好具体的专业选择,只是冥冥觉得在众多的学科之中,物理对他有一种特殊的吸引力。在倪佳敏眼中,“物理是一个很美的东西,物理的魅力在于其既有着数学逻辑的优雅,也有着实证科学的严谨,二者存在于一身,相辅相成,通过简单的几个原理就能控制住世间万物错综复杂的运动和变化。”未经过多的思考,遵循心底的声音,高考后倪佳敏选择了入读复旦物理学系,就此开启他在复旦与物理“同行”的大学生活。

  成为复旦学子,对于倪佳敏来说既是动力,又是压力,“复旦作为国内顶尖的高等学府,为我们学习、科研所提供的师资力量和硬件条件自然是无需多言的,而更加激励我的则是身边有太多优秀的人,这提醒我要时刻保持自律,保持谦逊。”倪佳敏说道。

  书山有路勤为径,在学习这件事上,倪佳敏一直秉持着“唯勤才能补拙”的信念。本科时期,除休息以外,倪佳敏最常去的地方就是教室和图书馆,“课前预习-课上听讲-课后复习”是他日日重复却又从不嫌枯燥的事,在这样的重复中,他完成了一本本厚重的笔记,养成了如何将物理学中平面的公式定理和千变万化的大千世界联系起来的思考习惯。而在实验动手能力的养成上,倪佳敏则直言“没有人生来就是天才,多跟师兄师姐请教,多问多练总是没有错的。”

  在实验室中收集数据的倪佳敏

  从一个普通的学习者到专业的研究者,不是一件简单的事。2016年5月,大三的倪佳敏加入了李世燕教授的课题组进行学习实践。尽管倪佳敏在理论学习上已经做了充分的准备,但开展真正意义上的科研工作对他来说仍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倪佳敏将这一挑战形象地称之为“填满基于课本的理论学习与实证科研之间的鸿沟”,而大量阅读文献便是他找到的最为有效的填满这道鸿沟的方法。“课本上的知识虽然经典,但它们都是well-defined的,我们当下所做的研究必须具有时代性、前沿性,这就需要我们多去看文献,看先贤和时人都做了哪些研究。”

  第一次阅读英文文献,面对一篇四五页的文章,倪佳敏花去了整整两天的时间,读完对于文章的内容也并不能够全然理解。要攻克文献阅读关,只有“量变以达到质变”。大四的寒假,倪佳敏找了足足一摞英文文献,一篇一篇、逐字逐句地读了下来。在这之后,他的文献阅读速度有了显著的提高,并从中学到了学术写作的规范表达和不同的分析方法,更重要的是,倪佳敏还总结出了如何阅读文献能更好地助力科研,即将综述性的review和特定的paper结合着看,在搭建起研究的宏观知识框架的同时也聚焦于具体对象的研究细节。

  星光不负赶路人,踏实总会出成绩。本科的倪佳敏连续四年获评复旦大学本科优秀学生奖学金一等奖和复旦大学基础学科拔尖人才荣誉学生。因着对物理研究的初心,本科毕业后倪佳敏选择继续深造,以综合排名第一的成绩保研本系之余,他还获得了复旦大学奖励直博新生的最高荣誉“相辉奖学金”,以及复旦、交大、南大、浙大、中科大等五校合办的人工微结构科学与技术协同创新中心优秀研究生入学特等奖,成为了第一位获得该奖的复旦学生。

  一份份荣誉的背后,是倪佳敏为深入开展科研研究打下的坚实基础。借助这些厚重的积累,他将要进一步去探索物理学独有的魅力和浪漫。

  本科毕业时的倪佳敏

  ▋不乱于心,才能行得稳走得远

  在他人眼里,倪佳敏的科研之路走得“颇为顺畅”。直博生在读的三年里,倪佳敏参加了包括第12届国际超导材料和机理会议、教育部拔尖计划学生学术交流会等多次学术会议,完成了高水平一作论文3篇,包括一篇Physical Review Letters和一篇Nature Communications。

  倪佳敏在2018年中国物理学会秋季学术会议上作报告

  能够取得这样一张“漂亮”的科研成绩单,倪佳敏也坦言自己一路走来,相较于他人,可能多了一份“好运气”,其中最大的幸运便是遇到了一位好导师。在指导学生的工作上,倪佳敏的导师李世燕教授一直都是“松弛有度”,既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也不去过多地压制学生的积极性、不去破坏学生的自主性。“李老师以自己非常厉害的对于物理学的敏感度帮助我们把握住了科研的大方向,而留给了我们足够的独立操作空间。”倪佳敏这样形容自己的导师。

  倪佳敏所在课题组合照(前排右二为导师李世燕教授,右三为李世燕教授的博后导师)

  比起幸运,科研中的波折更多只有倪佳敏自己知晓。就拿刚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文章举例,这是一个周期从2017年的12月到今年12月长达三年的工作,期间经历了不断地修改和完善才最终得以完成。最初开展这个课题,倪佳敏花了三个季度左右的时间完成了第一个版本,但是文章投出去三个月之后,他就收到了拒信。当时的倪佳敏,科研才刚刚起步,对于这篇文章他自己也不甚满意,觉得文章的整个论证薄弱之处确有很多,被拒也是情理之中。但要立即进行修改,倪佳敏也感觉有些无从下手,久久不知该如何动笔。

  面对这样的情况,他边投入一个新的课题、开展新的科研工作,边补充阅读相关文献,两项工作交叉互补,启发开拓新的科研思路也加深对旧的课题的认知和理解。就这样,差不多1年过去,在逐步完成新的科研计划的同时,他对旧的课题文章也做了大幅修改,初步达到了令自己满意的程度,并在19年的12月份再次将它投了出去。虽然这次投稿还是收到了一些修改建议,但他对待修改建议已不再焦虑,相反更多的是欣喜,“那些中肯的建议打开了我的研究思路,也让我有了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原来这就是我没有想到的呀!它们都是我应该视若珍宝的宝贵财富,有了它们,才会有最后这个更好的版本!”

  三年磨一剑,倪佳敏最深的感悟是做科研要不乱于心,步子要迈得稳,眼界要放得宽,在经年累月一次又一次的摸索和积累中去提升自己,才能攀上科研的高峰。

  ▋全情投入,于学业之外收获更多

  未知的领域总是神秘的,向前迈出一步也许就会发现一番新的天地,为生活注入活力,增添几笔不一样的色彩。从小学到高中,倪佳敏几乎不怎么去关注社会实践、学生工作等超出学习“主业”范围的其他领域,而打破这种状态则是在入读复旦之后。

  大一的暑假,倪佳敏的辅导员邀请他去参加一个支教的社会实践活动,出于好奇,他便跟随支教的队伍一起去了。“那是与我原先印象中的大学生活完全不同的模样,将自己的所学转化为帮助他人的社会力量是一件非常奇妙且充实的事情”,倪佳敏边回忆边说道。

  自此,倪佳敏的身影就活跃在了各类型的社会实践中。他连续四年担任复旦大学校园开放日志愿者;在物理人节、高中生夏令营等场合中多次担任志愿者带领本科生和高中时参观物理系实验室并进行讲解;利用专业所长,曾担任物理大神辅导班的志愿者,为学习物理类课程的同学提供课程答疑和学习方法指导……细数多次志愿活动经历,倪佳敏表示自己从中真切地体会到了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快乐,也更加明确了复旦学子肩上应有的对社会和人群的担当。

  倪佳敏参加“明理厚德科普实验进社区”志愿服务活动

  大三时,倪佳敏在辅导员的鼓励下担任了所在班级党支部的组织委员,身为党员的他就此与党务工作结下了很深的缘分。他担任物理学系党委党务助管,负责学生党总支的材料审核与统计,政审材料发放和通讯稿撰写等工作,完成了数百份思想汇报的审核查重,获评优秀助管。在这一过程中,倪佳敏的身份也从一位组织委员转变为了物理学系学生党总支委员和2017级直博生2019级博士生联合党支部的书记。

  党务工作,听起来是一件枯燥乏味的事情,倪佳敏却乐此不疲,他的工作热情直接源自于亲身的体悟,“不论是党务工作还是团学工作,物理系的学生工作氛围都尽力避免了形式化和官僚化,我能从身边的同学、老师的身上感受到他们是真正想要为他人服务的,这让我也想要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作为党支书,不论是组织理论学习,还是开展党员实践,倪佳敏都力求做到“有料又有趣”,在保证内容充实、能够学有所获的情况下增加趣味性。“务实推党建,明理促成长”是倪佳敏在支部成立之初就定下的工作理念,成为党支书以来,倪佳敏组织理论学习的专题支部生活会四十余次,开展了十余次将物理专业特色和党员志愿服务相结合的科普实践活动,在他的带领下,所在支部逐步成长为了一个党员有战斗力、支部有感染力、党建有影响力的优秀集体,并于2018年获评了复旦大学优秀研究生党支部。

  倪佳敏主持以“四史学习”为主题的党支部组织生活会

  ▋不吝感恩 不负华年

  梦栖来时路,珍惜少年时。生活越是充实,日子就越是过得匆忙,倪佳敏常会提醒自己要永远怀有一颗感恩的心和向好的动力。“没有一个人的成功是单靠个人的努力就能获得的,这一路走来,有太多的人需要感谢,我的恩师,我的朋友,还有我最爱的、时刻站在我身后无条件支持我的家人”,倪佳敏真情流露道。

  自觉“踏实但不怎么浪漫”的倪佳敏,很少被格言类的文字所打动,但却对罗素的一番话深以为然。罗素说,有三种单纯然而极其强烈的激情支配着他的一生,“那就是对于爱情的渴望,对于知识的追求,以及对于人类苦难痛彻肺腑的怜悯。”倪佳敏初读这段话便产生了强烈的共鸣,这之后他总是在思考他想要的激情究竟是什么样的,在时间从生活里嘀嗒而过的一分一秒钟,这个答案在日益明晰:

  对于进步的激情,始终对未知抱持好奇、对知识保持渴望,永远上进;

  对于世界的激情,始终关心、审视和参与这个世界的发展;

  对于爱的激情,始终去爱家人和朋友,保持对受苦者的同理心;

  对于生活的激情,始终热爱生活,不负大好春光。

  来源:复旦大学 复旦研究生 撰稿 魏佳宁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