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试题中液面变化题切勿想当然

  每年中考,不少省市的物理考题都会涉及物体进入或拉出液体的情景,有些试题的情景不符合逻辑,错误明显,会误导广大师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本文以几道典型的中考题为例,归纳其错误类型,以促进中考命题者关注严谨性。

  1 液面升降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不相符

  物体浸入液体后,液面升高对应的体积V升应当与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V浸相等,然而不少试题却罔顾这个等量关系,随意绘图。

  例1(2019年滨州中考题):在测不规则小物块的密度试验中,某小组的实验步骤如图1所示。

  图1

  (1) 量筒中原有的水的体积为20mL;

  (2) 小物块放入量筒后,漂浮在水面上,水面升至36mL刻度线;

  (3) 用细针将小物块按入水中,小物块浸没后,水面升至40mL刻度线。

  错误分析:如图1所示,物块的体积明显小于10cm3(物块上表面所对应的刻度减去下表面对应的刻度才刚好为10cm3),但漂浮时却排开了16cm3的水,浸没时排开了20cm3的水,液面升高明显与实际情况不符。

  2 U形管液面高度差与事实不符

  U形管压强计是常用的测量液体压强的器材,广大师生对其原理并不陌生,但一些试题为了使实验现象对比更加明显,绘制的U形管两侧的液面高度差与事实相差甚远,导致错误。

  例2(2019年枣庄中考题):如图2所示是用压强计“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的实验装置。已知图中U形管左右两侧水面的高度差h=10cm,则橡皮管内气体的压强与大气压强之差为 Pa(ρ水=1.0×103 kg/m3,ρ盐水=1.1×103kg/m3,g=10 N/kg)。

  图2

  错误分析:如图2所示,用U形管压强计测盐水压强时,其左右两管液面高度差与事实不符。根据题中条件,盐水密度是水的1.1倍,那么深度相同时,盐水中的压强也应当是水中的1.1倍,因此在盐水中U形管两管液面的高度差应当为在水中的1.1倍,但用刻度尺精确测量发现:图2中U形管在测盐水压强时其左右两管液面的高度差高达水的1.5倍,与事实不符。

  3 试题直接忽视液面升降导致试题不严谨

  有的中考题在没有说明容器具体多大的情况下,忽略液面的升降,导致不严谨。

  例3(2018年湘西州中考题):如图3所示,用一根绳子通过定滑轮,绳子的一端系在汽车上,另一端系着正方体物件,将其打捞上来。图4表示的是物件匀速上升时,绳子的拉力F与水底到物件下表面的距离h的变化关系。不考虑摩擦力,绳子的重力和体积均忽略不计。求:

  图3

  图4

  (1) 物件的质量;

  (2) 未露出水面前,物件受到的浮力;

  (3) 物件上表面刚好与液面相平时,水对物件下表面的压强。

  解析:关于第(3)问,h=5m时物件开始露出水面,h=5.5m时物件离开水面,所以物件的边长为0.5m,因此其压强为P=ρgh=1×103kg/m3×10N/kg×0.5m=5000Pa。

  错误分析:题中并未说明水池的体积多大,由图3可以看出,水池的底面积并不比物体的底面积大很多倍,因此物体出水的过程中,水面会下降,而物体从上表面离开水面到下表面离开水面共升高了0.5m,考虑水面会下降的因素,物件的边长减去水面下降的距离才等于0.5m,因此物件的边长是大于0.5m的。试题在未明确说明液面下降高度忽略不计的情况下,直接忽略液面降低,命题不严谨。

  4 忽略液面下降导致参考答案错误

  例4(2017年来宾中考题):如图5甲所示,柱形物体A的底面积为75cm2,用弹簧测力计吊着A物体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15N。将物体A放入底面积为120cm2的柱形容器中(A物体接触容器底但对容器底部压力为0),慢慢向容器中加水,水面稳定后,弹簧测力计示数F2=7.5N,水面到A物体上表面的距离h=5cm,如图5乙所示。然后,将A物体竖直向上拉动8cm(附在A物体上的水重和绳重均忽略不计),求:

  图5

  (1) A物体浸没时,受到水的浮力;

  (2) A物体的密度;

  (3) 将A物体竖直向上拉动8cm前后,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强的变化量。

  考察第(3)问的参考答案,由第(2)问可算出物体的体积

  V=750cm3,物体的高度h物

  物体竖直向上移动8cm后,物体露出水面的高度h露=8cm-5cm=3cm,A物体露出水面3cm后,排开水的体积减少量V减=h露S=3cm×75cm2=225cm3,水面下降的高度h降

  水对容器底压强的变化量p变=ρ水gh降=1×103kg/m3×10N/kg×0.05m=500Pa。

  错误分析:答案中“A物体竖直向上移动8cm后,物体露出水面的高度h露=8cm-5cm=3cm”这一步有明显错误,其认为A物体在露出水面的过程中,水面会保持不动,事实上,A物体在原来水面的基础上露出了3cm,考虑到水位会下降,A物体实际露出水面的高度不止3cm!

  正确答案:容器中水的总体积V总=s容(h物+h)-V物=120cm2×(10cm+5cm)-750cm3=1050cm3,物体被拉高了8cm后,可将容器中的水分为上面部分(对应高度h上)和下面部分(对应高度h下)。下面部分水的体积V下=S容h下=120cm2×8cm=960cm3,上面部分水的体积V上=V总-V下=1050cm3-960cm3=90cm3,上面部分水的高度h上

  物体露出水面后水的深度h后=10cm+2cm=12cm,A物体露出水面前水的深度h前=10cm+5cm=15cm,水面下降的高度h变=15cm-12cm=3cm=0.03m,水对容器底压强的变化量p变=ρ水gh降=1×103kg/m3×10N/kg×0.03m=300Pa。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