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436名优秀学子接力前往西部支教

  □金陵晚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何洁

  近日,一则“支教老师带山里娃获世界大赛一等奖”的新闻冲上微博热搜,引起网友们广泛关注。新闻的主角是南京大学23届研究生支教团总队长陈腾飞,在担任支教班主任的一年里,除了日常教学,他利用休息时间用科创等第二课堂丰富山里娃的视野。在他的带领下,同学们不仅实现了成绩的飞跃,还斩获世界机器人大赛一等奖。在南京大学,这样的“小陈老师”还不少,自1999年至今,南京大学已经选派24届共436名由优秀学子组成的研究生支教团,接力深入西部村镇边城,以年为期,用教学实绩与精神引领为大山深处的学生搭起通往更广阔天地的桥梁。

  就爱“多管闲事”

  为孩子们送去知识之外的礼物

  王泽森是南京大学23届研支团宁夏分队长,2021年8月,他前往隆德县第二中学开始了为期一年的支教服务。隆德二中是宁西隆德县中心的一所初中。在闽宁对口帮扶下,“风吹石头跑,地上不长草,天上没有鸟”的情况已经成为历史。支教回来后,他仍然时时刻刻关注隆德地区的学子,甚至关注宁夏整体的发展。

  王泽森似乎常常忘记自己是来支教的,好像他本来就是一个新入职的隆德二中的年轻教师。他形容自己是一个“多管闲事”的初一历史老师,“我会在早自习后,突袭抄作业的同学,引得他们在‘兵荒马乱’中暗自羞赧。有的时候我还会装作校领导的样子在晚自习‘巡视’初二、初三年级,看看哪个调皮鬼又在开小差。我甚至还会在晚自习下课后,追到男生宿舍,检查学生的数学作业、听写英语单词。”

  有一回,王泽森打算让一名英语成绩不太理想的男生听写单词,然而去寝室找学生时,人却不在。室友告诉王泽森,那位同学在楼道拖地。王泽森去楼道找他,发现男生躲在角落里,一手拿着拖把一手拿着英语书,正在猫着腰背单词。

  从那以后,听写单词成了王泽森和这位男生之间的一种小默契。离校的时候,这个男孩给他写了封信,信中有这样一句话:“王老师,我是那么地恨你,又那么地感激你,又那么地舍不得你。”

  “他恨我,因为学习是辛苦的,我老是逼着他去学。而在我的监督下,他的英语成绩确实提高了不少,我很高兴他打开了主动学习的大门。”王泽森告诉记者,他离开以后,这位男生还经常在他的社交媒体上留言,约他下学期继续给自己听写单词。不过对王泽森而言,教学仅仅是他在隆德二中工作的一小部分任务,“我给同学们拉了40多万元的赞助。3年25.98万元助学金、9批图书、超10万元的助学物资。”这些是王泽森所在的南京大学研支团宁夏分队为初一年级105个学生争取到的爱心捐赠,是知识之外的礼物。

  “哄着学”并给予正向反馈

  落后班级不再倒数第一

  贵州的气候温暖湿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天开澄澈时云朵清晰可见。而在省会贵阳39公里外的夏云镇上,南京大学23届研支团贵州平坝一中分队长卿明凯支教的平坝一中就坐落在这里。

  卿明凯是个脾气比较温和的人,不管课上课下都很少发脾气,对待学生比较倾向于奖励驱动,而不是实施惩罚机制。每逢大考、小测,他会通过告诉学生们考前几名有奖励来激励大家,但是最终往往所有人都会收到奖励,只是前几名的稍有区别,“因为我觉得大家考完试都蛮辛苦的。”

  卿明凯带的德艺班属于学习成绩暂时落后的班级,面对学习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卿明凯把自己负责的物理教学形容为“拆门槛”:“物理课本是有个门槛的,你要主动把这个门槛拆了,还得再往下铺两个台阶。”比如面对由体育生组成的班级,卿明凯在讲“位移”这个概念时就会用学生们熟悉的操场跑圈举例子。

  “我就问一圈跑多少米,他们说400米,然后我就跟他说这个400米我们其实叫路程,不叫位移。那位移是什么意思?就是从终点到起点的直线距离。你从起点出发跑到终点,但终点跟起点是同一个点,那你们觉得位移是多少?”大部分学生听完就沉默了,但有一个声音悄悄地响起:“我觉得就是零啊。”卿明凯没有吝啬自己的夸奖,表示这位同学很聪明,让大家给他鼓掌。这样哄着学的同时又给予正向反馈,学生们渐渐产生了成就感,变得愿意学起来,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班级的物理均分从原本的年级倒数第一(第二十名)跃至第九名。

  形容起这一年的支教经历,除了“终身难忘”,卿明凯还提到了一个关键词“教学相长”。“‘三人行必有我师’,我从当地的学生和老师身上学到了一些自身经历无法带来的东西,他们身上有很多闪光点。而更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孩子们身上那种朝气蓬勃,跌跌撞撞而又坚定向前的精神。”卿明凯说。

  (责任编辑:周文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