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秋季学期新课程新教材全面实施!关于高考,教育部释放这些重要信息

  全国统一命题省份已达27个、已取消5类全国性高考加分项目、今年秋季学期新课程新教材全面实施、168万余名随迁子女实现异地高考……教育部近日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成效。哪些重要内容不能错过?一起来看吧!

  

  已有29个省(区、市)启动高考综合改革

  截至目前,教育部已陆续出台了实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加强和改进综合素质评价、规范高考加分、实施强基计划、推进高职分类考试、改革艺术体育考试招生等一系列具有四梁八柱性质的配套政策,分五批指导29个省(区、市)启动了高考综合改革。

  前三批14个省份(第一批为上海、浙江;第二批为北京、天津、山东、海南;第三批为河北、辽宁、江苏、福建、湖北、湖南、广东、重庆)的新高考已平稳落地。第四批7省区(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广西、贵州、甘肃)的新高考将于2024年落地,第五批8省区(山西、内蒙古、河南、四川、云南、陕西、青海、宁夏)的新高考将于2025年落地。

  全国统一命题省份已达27个

  通过深化考试内容改革,加强教考衔接,提高命题质量,注重夯实基础,着重考查学生独立思考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关键能力。增加使用全国统一命题试卷的省份,目前已达到27个。

  

  已取消5类全国性高考加分项目

  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司长王辉介绍,2015年、2019年,教育部会同有关部门按照“促进公平、规范管理、科学精准”的原则,先后开展了两轮清理和规范高考加分工作,明确取消体育特长生、中学生奥林匹克竞赛、科技类竞赛、省级优秀学生、思想品德有突出事迹等五类全国性高考加分项目,指导各地减少地方性加分项目,进一步降低加分分值。目前,已取消5类全国性高考加分项目,逐步取消95类地方性加分项目。

  今年秋季学期新课程新教材全面实施

  教育部相关负责人介绍,2022年秋季学期,全国各省(区、市)已全面实施新课程新教材,进入高考综合改革的29个省份均实现了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三新同步”。

  168万余名随迁子女实现异地高考

  教育部持续实施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每年从全国招生计划增量中专门安排部分名额面向中西部地区和考生大省招生。持续实施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专项计划,招生名额从2012年的1万人增至2022年的13.1万人,累计录取学生95万余人。同时,进一步完善和落实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升学考试政策,累计已有168万余名随迁子女在流入地参加了高考。

  为国选才

  高考体现三个主要转变

  教育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十年来,高考改革体现了三个转变,一是由考试评价工具到全面育人载体的转变,二是由“解题”到“解决问题”的转变,三是由“以纲定考”到“考教衔接”的转变。

  高考不断强化考试的育人功能,紧扣时代脉搏,培养时代新人。彰显五育并举,引导全面发展。高考命题探索“价值引领、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知识为基”的综合考查模式,不断增强试题的应用性、探究性、开放性,把考查的重点放在学生的思维品质和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上,不断完善人才选拔标准和方式方法,服务高校招生和人才培养改革。注重学用结合,创设真实情境,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建构知识、培养能力、提升素养。

  高考充分发挥教育评价的积极导向作用,与高中教育教学同向同行、同频共振,逐步形成“招-考-教-学”良性互动、有机结合的一体化育人格局,引导教学回归课标、回归课堂主渠道。

  

  新高一面临高考选科,如何选?这些建议快来get

  应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理性判断

  首先,关注各高校在京招生政策和最新出台的选科要求。比如,我们经常说的学霸组合“物理+化学+生物”,可选专业覆盖超过96%。这是一个纯理科组合,学科关联度较高,要求学生的理科思维能力较强,有一定的逻辑综合分析能力。由于新的选科政策增加了“物理+化学”要求,选“物理+化学+生物”这一组合的学生也会有一定增加,竞争也会相对加大,学生应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理性判断、谨慎决定。

  其次,根据个人特点选择优势科目。学生可以根据兴趣专长选择专业,例如喜欢学语言的,可以选择语言文学类专业,如中国语言文学类、外国语言文学类、新闻类的专业;喜欢化学的,可以选择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环境科学、能源科学、信息科学等领域或专业。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成绩选专业和学校。

  

  第三,关注学科间的关联度。虽然关联度高的选科组合,例如“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政治”对于学生学习过程有一定帮助,但学生的思维发展本身就是立体的,我们也期待学生运用知识的时候可以多学科融会贯通。但是,所选科目如果跨度太大,对学生的跨学科思维能力也是一种挑战,学生要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量力而行。

  第四,共同协商,理性对待亲子间选科分歧。在选科问题上,孩子与家长之间可能会出现意见分歧,不能武断地认为就要听谁的,还需要看分歧点在哪里。在这种情况下,建议家长先跟孩子说清楚利弊,最后还是要尊重孩子的兴趣意愿,让孩子自己做决定。(北京市广渠门中学高二年级组长、生物高级教师 王丹)

  高考复习秘籍,高考生必备

  

  综合丨北京日报、央广网、人民日报等

  责编丨李培 主编丨张雪莲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