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全球大奖,获国家级表彰!2022,湖北“硬核教师团”高光不断!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作为以母亲河长江命名的大学,长江大学围绕长江大保护、碳达峰和碳中和“两个战略”,不断推进教师队伍的优化转型,形成了一支规模合适、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时光匆匆,在2022收获之年,他们于长大这方沃土之上精耕细作,锐意创新,用行动诠释着育人初心,用实践彰显着教师使命。本期推送,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过去一年长大师者的那些“高光时刻”。

  教育,民族之命脉;先生,教育之魂魄。长江大学一直以来牢牢把握师资队伍建设这一关键,坚定不移地实施“人才强校”核心战略,不断优化教师成长环境,加强改革教师评价机制,切实提升教师幸福指数,着力打造高素质专业化人才队伍,培育了一大批坚守初心、扎根教育的“大先生”。

  

  石油工程学院的许明标教授,以国家需求为己任,带领科研团队执着创新,屡次突破国外技术壁垒,实现页岩气开发关键技术国产化,教书育人之余,他还创办高新技术企业近20载,及时转移转化自身科技创新成果,推动企业年产值突破亿元。

  

  机械工程学院的杨东教授,担任多个世界500强企业研发中心技术负责人,曾获批2015年美国国家杰出人才(杰出教授/研究员)及国际TAPPI学会最佳论文奖,主持各类科研项目近20项,发表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学术论文20多篇,应邀在多个国际大型学术会议做学术报告和交流。

  2022年,许明标教授、杨冬教授分别被遴选为国家级重大人才,再次展现了学校人才队伍建设的成果。

  

  在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公布的“2022年度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获奖名单中,地球科学学院张昌民教授团队的“碎屑岩储层建模理论技术创新及工业化应用”项目成功上榜,喜获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该项成果采取产学研结合方式,边研究、边应用、边推广,实现了碎屑岩储层建模理论创新,促进了地质统计学储层建模技术创新,开辟了储层建模应用新途径。

  

  2022年5月,湖北省颁发“湖北青年五四奖章”,这是授予湖北优秀青年的最高荣誉,长江大学青年教授张菲菲荣获2022年“湖北青年五四奖章”。张菲菲教授曾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一),中国石油与化学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一)。

  

  2022年4月,全球信息分析公司爱思唯尔(Elsevier)发布2021“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长江大学吴强盛、顾永安两位教授分别在作物学学科、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科上榜,入选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园艺园林学院吴强盛教授发表论文212篇,总被引4443次;石油工程学院顾永安教授以发表论文129篇,总被引4056次。<数据截至榜单发布之日>

  教学成果是反映学校教育教学水平的重要标志,是广大教师潜心教育教学研究所取得成绩的展示。过去一年,长江大学全体教师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秉承“长大长新”校训,在开拓创新中奋楫前行,取得了一系列教学成果。

  

  在湖北省第九届教学成果奖评选中,长江大学19项成果获奖。其中,特等奖1项,一等奖5项,二等奖7项(含基础教育1项),三等奖6项。学校获奖总数居省属高校第二。

  在湖北省第八届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中,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高达老师获理科组一等奖(第一名),医学部彭芳老师获工科组一等奖(第一名),马克思主义学院孙萌老师获思政组二等奖,学校被评为优秀组织单位,竞赛成绩名列湖北省高校第一。

  在第二届湖北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中,长江大学医学部陈晓光老师及其团队勇夺大赛副高组一等奖,人文学院曾欢迎老师及其团队勇夺大赛中级组一等奖,地物学院汪勇老师及其团队获大赛副高组三等奖。学校入围全国总决赛名额在全省所有高校中并列第二,长江大学荣获“优秀组织奖”。

  

  学校始终高度重视以赛促教工作,持续开展各类教师教学竞赛活动,为参赛选手提供全方位的教学培训、咨询与指导,以点带面,引导教师回归本科教学,潜心教书育人,聚焦教学创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加快建设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全面推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高质量、内涵式发展新篇章。

  坚持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服务国家战略和湖北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是长江大学长期坚持的办学使命。回首2022年,面对各种困难,学校广大教师克难攻坚、知难而上,在学校党委的带领下,聚力长大、奋力奔跑,在科学研究工作的道路上不断攀登,科研经费持续取得新突破,到账总经费达到3.28亿元。

  一年来,学校不断拓展科研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千方百计扩大科研项目和经费来源,取得了良好效果。签订校地校企战略合作协议超40份,700多名科技人员(团队)走访上千家企业,建立近百个校企合作平台,为500多家企业解决相关技术难题。

  

  根据2022年9月公布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集中接收申请项目评审结果,长江大学共有55个项目获得资助,立项数量在湖北省属高校中居于前列。与2021年同期相比增加15项,立项数增长率37.5%。获批项目中,面上项目25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30项,获批用于项目研究的直接经费2250万元。

  

  科技兴则校兴,科技强则国强。长江大学的教师们始终坚持科技强校、科技报国的使命,不断加强科技攻关、科研创新,形成了一批高质量、关键性、标志性科技成果,推动了科学研究高质量发展,为学校“双一流”建设、地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创新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赵辉教授

  

  廖锐全教授

  由来自石油工程学院的赵辉教授自主开发的油气藏智能开发模拟优化软件(INSIM)及Web端云平台系统,被集成和引入到全球最大的油藏数值模拟开源软件MRST(挪威科技工业研究所)和雪佛龙、壳牌等国外石油公司的油藏数值模拟软件中。

  同样来自石油工程学院的廖锐全教授团队以“气举采油系统技术”成果有力支持了CNPC气举试验基地的建设和“吐哈气举”品牌的创建,“吐哈气举”技术服务全球1240口气举井,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刘奕清教授

  

  张学昆教授

  2022年9月,农业农村部下发《农业农村部关于2019—2021年度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获奖情况的通报》,共授予农业技术推广成果奖401项,农业技术推广贡献奖500人,农业技术推广合作奖20个。学校刘奕清教授团队的《优质抗病生姜品种培育及绿色高效技术集成推广》项目获得农业技术推广成果奖二等奖,张学昆教授获得农业技术推广贡献奖。

  

  4月,日内瓦国际发明展对外公布获奖名单,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杨文星教授领衔的参展作品“高层建筑密集母线温度场云智能监测及预警系统”斩获银奖。作为世界三大发明展之一,日内瓦国际发明展是全球举办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发明展。此次杨文星教授获奖,是学校积极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拓展技术转移渠道的重要尝试。

  近几年,长江大学坚持把援藏工作作为服务国家战略、加强民族团结的重大政治任务,遵循“西藏所需,长大所能”“校地所盼,未来所向”的工作思路,对口支援山南市,在农学、医学、地学、规划、设计、智库、艺术等多个领域提供科技支撑,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大力助推西藏高质量发展。

  

  学校教师在国家战略的引领下,因势而动,主动作为,积极参加科技援藏。从“十三五”期间开始,学校就开始参与援藏工作,从最初单一的规划设计小项目开始,历经艰辛,攻坚克难,发展到今天全方位的科技援藏局面,涉及多个领域,极大地提升了学校的社会影响力和社会美誉度。

  2022年,学校先后获批“青藏高原核桃种植技术研究及其产业化推广”“西藏高原病防治及高端医卫人才培养模式探索”“西藏大型工程灾变滑坡演化机理及防治研究”等各级各类科技援藏项目20余项,学校科技援藏项目还获得了科技部表扬。

  

  为广泛宣传科技创新成果,学校开展了一系列科技下基层活动。2022年,学校香辛作物科技小院团队克服疫情影响,通过线上线下等方式在松滋市八宝镇、斯家场镇和江陵县沙岗镇等地推广多年来取得的科研成果,为生姜高产高效种植技术传播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近5年来,学校已有200余人次专家加入科技特派队伍,他们担当“科技为民”责任,依托地方政府、科研团队、科技项目进村驻企,开展技术开发、技术服务,选育主要粮食作物新品种50多个,推广新技术应用累计7800余万亩,新增社会经济效益180亿元。

  

  去年,由李志新教授水稻育种团队培育出的学校第一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审中稻品种春两优长70取得了高产大丰收,在随后举行的春两优长70品种观摩会上,该品种也受到了现场经销商和种粮大户的一致好评。近年来,学校农学院水稻育种团队紧盯粮食安全,立足荆州,服务长江中下游地区,育成多个水稻新品种,并成功转化,为粮食增产增收做出了长大贡献。

  

  薪火相传育桃李,春风化雨谱新篇。长江大学将在新的征程上继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深入实施“长江人才计划”,推进教师队伍的优化转型,做好战略性人才储备,打造一批名师、大师,锻造一批高水平人才,努力把学校打造成各类人才的聚集地,为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更多精彩资讯,欢迎关注长江大学本科招生!

  本文素材来源:长江大学官网、官微等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