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理工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十周年庆典暨高端交流会在线举行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 李永杰 通讯员 吴璧君)12月24日,“华南理工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十周年庆典暨高端交流会”以线上方式举行。会议由华南理工大学主办,华南理工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IPP)承办。来自全国多个高校、政府机关、社会组织、企业单位的专家学者近百人与会。

  不断探索新型智库建设

  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书记、主席张知干为IPP成立十周年庆典大会开幕式做视频致辞。张知干表示,华南理工大学创建IPP是率先在国内探索新型智库建设的创新之举,在这十年中,IPP坚持“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决策影响力、社会影响力、世界影响力与日俱增,精彩演绎了国家高端智库的时代担当。张知干强调,党的二十大胜利闭幕,为我国做优做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创造了历史机遇,也赋予了国家高端智库建设新的时代内涵;在这一时代背景下,IPP有能力以其独具特色的专业优势、日臻完善的体制优势和独步超前的创新优势,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提供中国智慧、讲好中国故事,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更多贡献。张知干介绍道,多年来,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与华南理工大学、与IPP始终保持着密切的交流合作,包括邀请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前海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郑永年担任省社科联首位学术顾问、与华工共同创建“数字乡村与文旅可持续发展”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等。在务实合作的基础上,省社科联将持续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能力,为加快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为促进中国学术早日真正屹立于世界学术之林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校长张立群表示,经过十年发展,IPP已经成为我国最具政策影响力和社会知名度的综合性智库之一。在他看来,IPP之所以能取得这么了不起的成绩,一方面是因为IPP建设和发展始终扎根中国大地,在观照现实的基础上不断进行政策创新;另一方面是因为IPP建设和发展始终聚焦大湾区的实际,围绕大湾区发展进行创新性的区域研究。未来,南沙开发区管委会将与华南理工大学合作共建IPP,着力赋能南沙发展。通过IPP这个桥梁,华南理工大学将进一步集聚优势,开启助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广州南沙开发区党工委政策研究与创新办公室主任刘家君在开幕式上宣读了南沙开发区发来的贺信。贺信中提到,IPP一直以来与南沙区保持着紧密交流与合作,特别是郑永年教授多次到南沙考察调研,为推动南沙高质量发展提出了许多务实对策。IPP入驻南沙扎根南沙,是对南沙发展的极大支持。希望IPP以十周年庆典为契机,以自主知识体系、高质量政策研究推动南沙更高水平开发开放,开拓共赢发展新空间,为南沙打造立足湾区、协同港澳、面向世界的重大战略性平台提供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

  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

  华南理工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执行院长张锋代表IPP作了十周年的总结报告。他表示,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离不开知识体系的创新、研究机构和研究者的相对独立性,IPP的建设愿景就是为研究者们打造开放式的知识创新和政策研究平台,为党和国家提出切实有效的政策建议和解决方案。张锋梳理了十年间IPP做出的五大知识创新,包括内部多元主义与中国新型智库建设、基于实践经验的知识体系创新、以自主知识体系服务地方发展、“粤港澳大湾区”的概念形成与政策推进、作为世界秩序维护者的中国在外交上的概念创新等。

  作为IPP学术委员会主席兼首席专家,郑永年对IPP未来五到十年的发展作了方向展望。他强调,庆祝十周年更重要的是为了面向未来,要探讨“从何而来、现在走到哪里、未来怎么走”这三个问题。他认为,IPP大部分的贡献都是研究人员共同努力的成果;当前,在年青一代已经成长起来的时代背景下,每一代人都需要以自己独立思考的方式看待社会发展,这样才会有希望。

  开幕式后,依次举行了“中国智库往何处去”圆桌会议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的中国式现代化”高端交流会。

  在“中国智库往何处去”圆桌会议中,浙江(浙江大学)国际发展与治理研究中心主任贡森,清华大学智库中心副主任、一带一路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史志钦,综合开发研究院(深圳)常务副院长郭万达,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院长何俊志就智库研究基本要求、重要底线、人才培养、数字化转型、智库旋转门机制等方面问题进行了交流研讨。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的中国式现代化”高端交流会中,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时殷弘、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姚洋、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王珺、郑永年分别进行了主题发言,就民族主义对中国现代化的影响、中国现代化对世界的意义、中国和平崛起的重要意义、中国现代化的三个坐标等主题进行了交流。与会发言嘉宾深入研讨交流,分享真知灼见,启迪务实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