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图片被洪水毁坏,四川大学一天被撤稿7篇论文

  今日,英国皇家学会著名学术期刊《材料化学A辑》(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经过仔细调查后,一次性撤下四川大学和成都理工大学合作的7篇论文。

  这七篇论文来自同一个团队,论文通讯作者为童东革(成都理工大学)和储伟(四川大学),论文被撤稿主要原因是文章中存在大量的一图多用。

  该杂志属于SCI一区期刊,为材料学领域著名国际期刊,最新影响因子高达10.733。

  理由是这七篇论文中每篇论文均存在图片涉嫌造假,且无法提供论文原始数据。

  该学术期刊称:这些论文的通讯作者童东革告知杂志编辑部:论文中图像的标注由第三方公司完成,由于实验室发生洪水,原始图片和数据被洪水毁坏,第三方公司仅保存了一个月数据,从而无法提供原始图片。

  对于图片中存在的重复,作者解释是由于运气足够好,正好抓拍到了这种图片,具体的原因只有上帝知道!(作者原文:if you are lucky enough, you can observe such distribution under the electron microscope. Also,only God knows why)。

  比如其中一篇论文中的图片:

  

  经专业图像系统比对后的确发现存在大量的图像内容重复:

  

  其中7篇撤稿论文中有5篇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材料化学A辑》最新影响因子高达10.733。7篇被撤下论文影响因子总和高达超过70分。

  被撤论文列表:

  撤稿 1: Novel mesoporous amorphous B–N–O–H nanofoam as an electrode for capacitive dye removal from water

  撤稿 2: One-pot synthesis of O-doped BN nanosheets as a capacitive deionization electrode for efficient removal of heavy metal ions from water

  撤稿 3: Mesoporous amorphous FeOF nanococoons for high-rate and long-life rechargeable sodium-ion batteries

  撤稿 4: Black mesoporous anatase TiO2nanoleaves: a high capacity and high rate anode for aqueous Al-ion batteries

  撤稿 5: Monodisperse Ni3Fe single-crystalline nanospheres as a highly efficient catalyst for the complete conversion of hydrous hydrazine to hydrogen at room temperature

  撤稿 6: Hollow amorphous NaFePO4 nanospheres as a high-capacity and high-rate cathode for sodium-ion batteries

  撤稿 7: Preparation of face-centered-cubic indium nanocubes and their superior dehydrogenation activity towards aqueous hydrazine with the assistance of light

  

  四川大学,简称“川大”,位于四川省会成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的全国重点大学;位列国家“211工程”、“985工程”、“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是国家布局在中国西部重点建设的高水平研究型综合大学。

  目前,四川大学有17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有专任教师5494人,全日制本科生3.7万余人,硕博士研究生2万余人,外国留学生及港澳台学生3700余人。

  

  成都理工大学,四川省属重点大学,由自然资源部、四川省人民政府、成都市人民政府共建,是国家首批“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目前,成都理工大学设有研究生院和17个教学学院、2个研究院。有教职工3396人。有全日制在校生36喜剧片353人,其中本科生30540人,研究生5194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