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的尽头是什么?看看学术界的权威说法

  在中国大陆的网络上,流传着一种说法,即“神学应该指引科学”。后来,这个说法被变形,成为“科学的尽头是哲学,哲学的尽头是神学”。但是,这些说法不仅缺乏依据,而且仅限于在内地中文论坛上出现。而在国外学术界,或者知识界,从来没有听闻过这类说法。也就是说,所谓的“哲学的尽头是神学”,纯粹是内地网民的“自产自销”,和所谓的“长城是明朝末年才有的”这些个人说法,都是民科或者民哲不能自圆其说的个人主张。

  由于这些说法迷惑了一些没有受过高等教育的网民,我把这个所谓的“哲学的尽头是神学”的句子向国外的朋友进行了通告。他们都对此表示非常的惊讶和难以理解,认为我是在“开玩笑”。他们表示,在国外根本就没有听说过类似这样的说法。即使有,也不会被知识分子承认。英国的一位哲学系的教师,他对我表示,即使是在英国哲学界,也从来不会认为神学的地位会超然于哲学之上,而是恰恰相反。他还把问题向英国科学哲学学会进行了反馈,对方的回复函件则特别指出:“……如果人们愿意接受知识界的真知灼见,那么自然会得出截然相反的结论。所有的证据和事实都指向哲学被科学化。”

  黑格尔在这里,哲学学会提出了他们的见解:哲学会被科学化。用大白话解释,就是:哲学的尽头是科学。

  不过,这只是主流知识界的一种定论解释,并不是唯一的解释。

  主流知识界还有一种解释,认为并不是所有的哲学都可以被科学化。因为哲学还保留着一些纯粹的思辨,这是无法被实验化和数学建模的。也就是说,哲学也可以永远是哲学本身,哲学可以依据需要不断地提出新的主张,而这些主张也允许是没有科学理论基础的。

  量子比特海洋的信仰者文小刚教授,被誉为“当代牛顿”,他对宇宙时空结构的宏观描绘,对虫洞和量子纠缠之间联系的猜测,其实在严格意义上来说,其理论根基就是一种哲学思辨。好在,他还试图建立起一种严整的数学模型来对其理论进行描述,这样就已经超越了纯粹的哲学认知阶段。

  超弦理论为了创造出一种物理学意义上的“大一统理论”,上世纪80年代开始崭露头角的弦理论,就是一种哲学思想被数学化的典型。

  由于缺少科学实验的有效验证,出现了一个悲剧,即弦理论始终无法真正地被科学化,只能首先进行数学化。如果想要验证弦理论的正确性,过去曾经认为需要建造一个银河系直径大小的加速器,而最新的研究认为,这个加速器的规模应该达到整个宇宙的尺度大小。这显然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价值百亿欧元的欧洲强子对撞机虽然弦理论一度吸引了全球数以万计最出色的科学家给这个研究领域发表了大量的论文,但由于缺乏验证的手段,该理论实际上已经走上末路,连其领军人物,大名鼎鼎的“弦论教皇”威腾(他本职工作是数学家,而不是物理学家)都改行去做纤维丛论研究。威腾原本就是一位顶级的数学家,由于缺乏实验工具,他试图从数学入手来解决问题,但最后发现各个方向都完全走不通路径。就如同某种哲学思想,无论它看起来多么的美妙和谐,但最终如果不能被实证,也不过是一种价值有限的思想。

  这也证明,哲学思想如果缺乏被科学化的底蕴,即使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威名赫赫,甚至被温伯格、霍金、格林这些顶级大佬力挺,依然要不可避免的走向颓废和没落。

  威腾在思想界,关于不通过实验是否找到确认结论有效的途径,对此已经激烈争论了很久,但最终激进派未能说服主流知识界。迄今为止,对于科学核心的定义,共识就是科学实验的科学的必不可少的基础和核心。仅仅依赖于哲学思辨,是没有资格称之为科学理论的。

  在我个人来看,基本上同意哲学学会的意见,一部分哲学必将走向科学化,因为允许它们有实验做支撑。另一部分哲学,则走向数学化。

  除外,还有一种哲学是纯粹的形而上学,它们不具备拥有科学实验的基础,只具备超经验的特征。也许它们是永恒的思辨,但是也仅此而已。

  对于这第三种哲学,即反理性的形而上学的哲学,其价值是最低的。可以将之分为两种,一种是乱猜,比如神学哲学思想,它们比哲学在逻辑体系要显然落后很多,本质上它们不过就是乱猜。还有一种形而上学哲学,完全强调极端个人主义的感观,虽然比神学哲学更加高级,但由于其被主观性色彩制约,所以它只属于理想主义。

  作者:怀疑探索者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