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响红色经典 畅享晚年生活

  各式乐器奏起。

  ▲长者们在练歌。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无论我走到哪里,都留下一首赞歌。我歌唱每一座高山,我歌唱每一条河,袅袅炊烟,小小村落,路上一道辙……”每天早上,走进信宜市区梅岗公园内,就可以听到一阵嘹亮的纪录片歌声。这是信宜十多位长者在此设“坛”唱歌,每天用歌去唱出自己对党的感情,对美好社会的歌颂。

  退休长者在公园唱歌

  梅岗公园是信宜市区的一个老公园,位于信宜市区穿城而过的锦江河南侧小山上,是信宜市锻炼休闲场所之一。近十多年以来,这个老公园每天早上都会传出洪亮的歌声。

  昨天早上,记者来到梅岗公园。循着歌声走近一看,十几位长者或站着、或坐着围在一起高声咏唱。现场二胡、笛子、口琴、手提琴、萨克斯等各种乐器齐齐上阵,吸引了许多来公园晨运的居民前来欣赏、学唱。他们的歌声充满阳光,充满正能量,乐韵悠扬,在周边回荡。

  每天早上,只要不下雨,这支老歌唱队的队友们便爬上风景秀丽的梅岗公园锻炼身体,8:30到10:00这个时段,集合在山顶吹拉弹唱,他们将这个地方美其名曰“梅岗歌坛”。

  最初的“梅岗歌坛”十分简陋。由山脚通往山顶的是一条羊肠小道,由热心歌友们用锄头、铁铲等工具修建而成。前几年,一场大风吹断了“梅岗歌坛”旁边的几棵大树,歌友们自发用锯子把断树锯平,截成木墩做成几排木凳子供人们坐。在“梅岗歌坛”建设过程中,热心公益事业的市民林如柏捐资6000元,人们赞许有嘉,成为一段佳话。

  “歌星”主力由退休老干部组成

  “梅岗歌坛”歌唱队是一支由信宜市区的退休老干部、老教师、老职工和部分市民自发组建的民间歌唱队。歌唱队成立至今已有十几年,从开始的寥寥数人,发展至今已有队员近60人,粉丝100多人。歌唱队的队员年纪最大的近90岁,比较年轻的40多岁。据记者了解,这支歌唱队里成员曾在不同行业工作过,可谓是人才济济。

  在“歌坛”建设中和歌者当中,有几位是较为突出的人物,也是有音乐特长的人物。张洪宇,上世纪60年代中毕业于高州师范学校,担任过中、小学校校长,他是“歌坛”创办者之一,负责“歌坛”的管理。陈鸿飞,信宜市第三小学退休教师,爱好音乐,热心做好“歌坛”的日常管理工作。黄裕荣,信宜市汽车站退休职工,特爱好音乐,擅长吹口琴、萨克斯。韦厚清,退休前在信宜市第一小学担任教导主任,特爱好音乐,擅长吹萨克斯。黄文庆,信宜市房产局退休干部,也擅长吹萨克斯。黎江,信宜市第三中学退休教师,酷爱音乐、舞蹈。赖学亮,信宜市华侨中学退休教师,擅长二胡、手提琴等乐器。宁雪华,女,信宜市第三小学退休教师,擅长舞蹈兼演唱指挥……这些骨干队员免费为音乐爱好者传授声音控制、气息把握、情感表现等方面的知识。有了这些“专业水准”人物担纲,吸引不少老同志先后加进来,喜欢山顶歌声的市民也越来越多。

  红色经典唱出了他们的感情

  “梅岗歌坛”歌唱队歌唱的曲目以红色经典曲目为主,唱得最多的红色经典有:《我和我的祖国》《大海航行靠舵手》《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等歌曲。这一首首红色经典,唱出了正能量,唱出了他们对党的感情及唱出了自己的幸福生活。

  正在聆听歌声的高姨对记者说:“暑假里有几天,我带孙子来这里听他们唱歌,有一天回家,我听到我小孙子居然也会哼几句,我特别惊讶,小小年纪也会唱咧!”高姨住在梅岗公园附近,她每天上午都来公园锻炼,然后就静静听他们唱歌,心情很愉快。

  歌声里唱出来的就是歌者想对党说的心里话。歌唱队的队员们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纷纷表示,他们见证了新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感谢党和祖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现在的幸福生活。他们虽然退休了,希望通过唱歌的方式来讲述红军长征、抗日战争、改革开放等,弘扬共产党员顽强拼搏、不懈奋斗的精神。他们要把红色经典唱得更响,传承红色基因,让红色记忆代代相传。

  “梅岗歌坛”成为当地一个文化品牌

  梅岗公园位于玉都街道之梅柳岗、锦江河的岸边,登上公园之巅的“梅岗歌坛”,看信宜城区新貌,听红色经典,令人心旷神怡。

  经过十多年的坚持歌唱,如今“梅岗歌坛”成为当地的一个文化品牌,不仅给信宜爱好红歌的老年朋友们提供了一个休闲娱乐、开怀歌唱的平台,也成了宣讲党的历史、赓续红色血脉的主阵地,兼作国家安全教育宣传阵地。

  据介绍,“梅岗歌坛”歌唱队不但有自己的“L0G0”、队旗,而且还有队服。今年,加入歌唱队没多久的信宜市委机关退休干部王崇宁有感而发创作了队歌《相约梅岗歌坛》。目前,该歌曲成为他们经常唱的曲目之一。

  歌唱队在当地已是声名远播,骨干队员们经常到信宜市玉都街道的旺同、高城村,以及朱砂、怀乡、合水、钱排等镇的美丽乡村演出,费用都是AA制。今年以来,他们就多次到信宜各地镇、村演出,以歌声来感党恩、颂党情,以特殊的方式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茂名晚报记者李光耀 通讯员高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