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媒刊登!北外学者搭起中阿文化桥梁,“刷屏”国外权威媒体!

  近日,《人民日报》在“国际副刊”版面刊登了北京外国语大学阿拉伯学院薛庆国教授的文章《阿拉伯现当代文学掠影》和尤梅副教授的文章《“花园之城”利雅得》。

  

  薛庆国教授是北京外国语大学阿拉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阿拉伯文学研究会副会长,阿拉伯大诗人阿多尼斯的主要译者。现主要从事阿拉伯现代文学与文化的研究与翻译,著有《阿拉伯文学大花园》等5部著作,并有《桂花》、《我的孤独是一座花园》、《在意义天际的写作》、《来自巴勒斯坦的情人》、《纪伯伦全集》等20部译作。2017年曾获阿拉伯世界最重要翻译大奖——卡塔尔国颁发的“谢赫哈马德翻译与国际谅解奖”。2022年翻译的《风的作品之目录》获第八届鲁迅文学奖“文学翻译奖”。

  

  在教学之余,薛庆国还致力于让中国了解阿拉伯世界,让阿拉伯世界了解中国。他经常在阿拉伯主流报刊《生活报》《中东报》上刊登文章,以笔为剑,树立了中国在阿拉伯世界历史底蕴深厚、各民族多元一体、文化多样和谐的文明大国形象。

  今年冬奥期间,薛庆国教授在阿拉伯世界影响最大的纸媒之一《中东报》刊发题为《通过北京奥运了解中国》的文章。让阿拉伯世界乃至全世界看到了在冬奥中历经百年凝聚的中国力量、历史传承中中国的创新与自信、时代奋进中的中国大国担当。

  

  “好的翻译要兼顾忠实与浪漫,既忠实于原作,完整保存原作的精神内核,也给它披上优雅、浪漫的中文外衣。” 10月份,薛庆国教授在接受人民网《大观》节目的视频专访时,分享了对外国文学作品和中国古文的翻译感悟。他希望通过翻译,让更多中国人、阿拉伯人互相了解彼此思想、文化之美。薛庆国与外国学者合作翻译了《老子》《论语》和《孟子》三部中国古代思想经典,向阿拉伯世界传递着中国的传统文化。还译有《我的孤独是一座花园》《桂花》《风的作品之目录》等阿拉伯语作品。今年8月,薛庆国教授凭借《风的作品之目录》荣获第八届鲁迅文学奖文学翻译奖。

  中国与阿拉伯国家的文明交流与友好往来源远流长。近年来,中阿合作与文明交流进入提质升级、全面发展的新阶段。截止至本月,中国已同21个阿拉伯国家以及阿盟签署了“一带一路”合作文件。阿拉伯国家在“一带一路”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它是“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交汇之处,同时又是共建“一带一路”的天然合作伙伴。“一带一路”倡议中强调“发展”和“互利共赢”,中阿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布局正在持续完善,合作成果不断显现。

  中国目前是阿拉伯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2021年,中国对阿拉伯国家直接投资存量达到230亿美元,比10年前增长了2.6倍;中阿贸易额达到3303亿美元,比10年前增长了1.5倍。今年前三季度,中阿贸易额达到3192.95亿美元,接近去年全年水平,同比增长35.28%。从中企承建的卡塔尔卢塞尔体育场首秀本届世界杯,到中国和苏丹海上货运直航开通,从埃及第一条电气化铁路通车试运行,到中阿“油气+”合作模式深入推进,中国和阿拉伯国家在基建、能源等领域已经实施了200多个大型项目,成果已经惠及双方近20亿人民。

  

  疾驰的轻轨、繁忙的炼厂、蓄能的电站、飞天的卫星……一个个中阿合作项目如珍珠般镶嵌在沙漠绿洲、海洋星空。在前不久首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峰会上,习近平主席提出“支持发展”“粮食安全”“卫生健康”“绿色创新”“能源安全”“文明对话”“青年成才”“安全稳定”等中阿务实合作“八大共同行动”,进一步充实完善了中阿务实合作的四梁八柱,得到阿拉伯世界的积极响应和强烈支持。阿拉伯语作为阿拉伯世界的通用语言,是推动中阿交流的重要工具。中阿国家峰会的召开,预示着未来国家对优秀阿拉伯语人才的需求将日益增加。

  

  北京外国语大学阿拉伯学院

  

  纳忠教授

  北京外国语大学阿拉伯语专业由我国阿拉伯语教学先驱、阿拉伯史学泰斗纳忠教授于1958年创建,1981年独立为阿拉伯语系,2015年更名为阿拉伯学院。学院至今已走过60多个风雨春秋,为党和国家培养了大量的高级外交官、教育、新闻、文化工作者等各界社会精英。2002年被评为北京市重点学科,2007年被评为北京市优秀重点学科及教育部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2008年被评为“北京市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和“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2019年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和“北京高校重点建设一流专业”。

  

  北外阿拉伯学院2005级毕业生林聪(右二),现就职于外交部

  阿拉伯学院的整体实力在国内同类院系中名列前茅,是国内公认的培养阿拉伯语高级人才的摇篮,从事阿拉伯学研究的重镇,促进中阿人民友谊的桥梁。同前文薛庆国教授一样,北外阿语学院的教师均有在阿拉伯国家留学、工作的经历。现有教师中,多人入选省部级以上人才项目,并在教育部外指委、中国中东学会、中国阿拉伯友好协会、中国宗教学会、阿拉伯文学研究会等机构中担任重要职务。在学术成果上,学院与中国阿拉伯友好协会合作建设的“一带一路中阿友好文库”在国内外产生重要影响,阿拉伯主流媒体称之为“中阿文化交流的代表性成果”。

  

  CGTN英语频道报道北外“‘一带一路’中阿友好文库”,阿拉伯学院院长刘欣路接受采访

  

  阿语学院教师编撰的大量教材,被国内大部分高校的阿拉伯语专业广泛使用,特别是《新编阿拉伯语》系列教材,是目前我国阿语专业的通用教材。

  

  作为中国语言类学习的最高学府,北外语言学习的氛围十分浓厚。走在路上,你会和说着各种各样语言的学生擦肩而过,教学楼图书馆里,随时能听到磁带和练习发音的声音。北外的学习资源也非常丰富,在这里,你有学习“三外”甚至“四外”的条件。当升到大二,你还会学到北外开设多种辅修课程,比如法律、金融、新闻传播等专业。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作出重要部署,强调要“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面向未来,北外将继续加强国际传播实践,积极构建中国话语。肩负起“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的时代责任,竭尽全力培养高质量的“复语复合型”国际化人才,助力中国提升国际话语能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为实现全球化、区域化、分众化的中国故事讲述和中国声音传播提供优质的学科专业支持和人才支撑。

  更多精彩资讯,欢迎关注百家号:北京外国语大学招生办

  注:本文部分素材引用自北京外国语大学新闻网、北京外国语学院阿拉伯语学院官微、外交部新闻发言人办公室、北外校友交流服务协会、CGTN官网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