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读懂朱自清与父亲之间的真实故事,再看《背影》一文更会为之动容

  原标题:读懂朱自清与父亲之间的真实故事,再看《背影》一文更会为之动容

  1925年10月里的一天,在北京大学教书的朱自清意外地收到了两年多未曾谋面的父亲自扬州老家寄来的一封家书。

  朱自清读罢这封家书,心灵受到了强烈的刺激。一时间,与父亲之间的种种往事令朱自清情难自抑。于是,朱自清回忆起几年前与父亲离别时的种种情景,就饱含热泪,执笔急速写出了催人泪下的《背影》。

  让朱自清从来都没有想到的是,这篇抒发了自己真情实感的《背影》竟然成了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名篇。《背影》虽然不是宏篇巨著,只有寥寥千余字,却以平实质朴的语言给读者们展开了一幅父子深情厚谊的情感画卷,令后人们感同身受,赞叹不已。

  朱自清在他的散文《背影》的最后写道:

  细心的读者可以透过这段文字发现,朱自清和父亲之间此前一定发生过不愉快的事,而且似乎还发生过不小的冲突。否则,朱自清也不会说,“但最近两年的不见,他终于忘却我的不好……”

  那么,朱自清在写《背影》之前,究竟和父亲之间发生了什么样的事情,以至于两年多不见,而且也不曾往来呢?

  弄懂《背影》背后的朱家父子之间发生的故事,对于读懂读通《背影》有着更多的益处。

  朱自清是江苏东海县人。他的父亲名叫朱鸿钧,字小坡,也是个读书人。朱鸿钧不但是个读书人,而且还做过一些小官,曾在东海、高邮、扬州、徐州等地当差,后来还做到徐州的“烟酒公卖局长”,而且是一个肥差。

  朱家为书香世家,对于朱自清这个家中的长子,自然备受父亲朱鸿钧的宠爱。但是在朱自清的学业上,朱鸿钧的管教却是十分严苛的。虽然科举制度早在朱自清小的时候就已经废除了,而且新学也正在蓬勃发展,但深受传统文化影响的朱鸿钧却执意送朱自清去学习古诗文。

  朱自清学习古诗文的那段时间里,父亲朱鸿钧对他管教得相当严格,除了不遗余力地监督,每天还都会过问他的作文,并且一旦看到较差的评语时就都大发雷霆,还有好多次把朱自清的习作本扔到火中烧毁。这令年幼的朱自清很是害怕,常常会被吓得哇哇大哭。

  俗话说“虎父无犬子,严父出才子。”正是父亲的严格与严厉,才使得朱自清的国学和古诗文的基础打得相当坚实。

  朱自清到了14岁时,由父亲包办为他定了一门亲事。女方叫武钟谦,出身于书香世家,而且其父还是扬州名医武威三。朱自清与武钟谦的亲事,算得上是门当户对了。

  朱自清18岁这一年中学毕业后,就由父亲主张,和武钟谦成婚了。为了把儿子的婚礼办得体面风光,朱鸿钧倾尽了家财。

  朱自清与武钟谦的婚姻虽然是包办婚姻,但小两口在婚后恩爱无比。武钟谦虽然从小受宠,但饱读诗书的她却形成了乐观活泼,无忧无虑的性格。在乐观开朗的妻子地影响下,朱自清考取了北京大学预科。

  此时的朱家可以说是正处在风光无限之期。然而就在此时,事业上得意的朱鸿钧竟然因耐不住寂寞而偷偷地纳了小妾,过起了自己的惬意生活。

  对于再次纳妾的事,朱鸿钧的发妻并没有说什么,可是他此前已经有了的潘姓小妾却不依不饶,还跑到徐州大闹了一场,致使朱鸿钧担心事情闹大了,成了丑闻而无法收场,就只得辞了“徐州烟酒公卖局长”一职,回到了扬州老家过生活。

  关于父亲朱鸿钧辞职一事,朱自清在《背影》一文中写道:“父亲的差事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

  朱鸿钧丢了能挣大钱的差事,就意味着整个朱家失去了生活来源。为了不让正在北京大学读书的朱自清分心,朱鸿钧就有意瞒着自己丢了差事的事。不过,朱自清后来还是在无意中得知了这个消息。

  为了减轻家庭负担,朱自清就提前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而在这一时期,为了支持朱自清继续读书,他的妻子武钟谦典当了自己的陪嫁首饰,把换来的钱全部交给了朱自清,供他完成学业。

  朱自清读书用功刻苦,为了尽快减轻家庭负担,就提前一年从北京大学毕业,回到了母校扬州八中担任了教务主任一事。

  不过,此时的父亲朱鸿钧因为失业和家道中落,性情变得不可理喻起来。封建式家长的朱鸿钧,为了维护传统的家庭伦理,捍卫父亲对儿子的绝对权威,做出了一些令朱自清无法接受的事。

  1921年时,朱鸿钧凭借自己与朱自清所任教的扬州八中的校长的私交,在未向朱自清打招呼的情况下,直接拿走了朱自清当月的全部薪水。

  朱鸿钧这种行为极不尊重人的专制家长行为,就与朱自清追求自由的个性发生了冲突,使朱自清感到非常不满。于是,朱自清愤然离开扬州,到宁波、温州等地执教。

  1921年的冬天,朱自清回老家扬州接走了妻子,在杭州建立了自己的小家庭。这令朱鸿钧感到自己好不容易养大的儿子,竟然在翅膀硬了后想抛弃自己和家庭,而在激愤之下不肯原谅朱自清。父子从此失和,矛盾由此加深。

  后来经过一段时间的反省,作为儿子的朱自清认识到了自己的欠妥,就在1922年暑假时,想主动缓解和父亲朱鸿钧的矛盾。

  可当朱自清带着妻子和儿子回到了扬州老家时,父亲朱鸿钧却先是不让朱自清一家进家门,后来虽然经过家人的劝说做出了让步,但仍然对朱自清不理不睬。朱自清见父亲如此相待,觉得待在家中很是没趣,就在几天后悻悻地离去了。

  此后,朱家父子之间的裂痕越来越深,朱自清不再认为自己有错,更是不肯再认错了。而朱鸿多自始就认为自己没有错,作为老子用儿子的钱天经地义,而且在他的老旧观念中,为父的即使有错也不该向儿子认错。于是,朱家父子双方就此进入了“冷战”状态,而朱自清也是连续几年不曾回家了。

  朱自清虽然躲着父亲,可是期间还是发生了一件鲜为人知的事,令他与父亲之间的矛盾加深,更是相互赌气起来。这件事与《笑的历程》这部小说有关。

  《笑的历程》是朱自清于1923年时写的一部小说。在这部小说中,朱自清塑造了一个名叫小招的姑娘的形象(见下图)。

  由于小说中的小招这个人物身上有着朱自清的妻子武钟谦的影子,这在朱鸿钧看来,是儿子在变相地抨击他。于是,认为“家丑不可外扬”的朱鸿钧就大发雷霆,说朱自清不孝。而朱自清的性格也很是倔强,对此不做解释。于是,朱家父子间的隔阂就更深了。

  此后一段时间,朱家父子一直都在暗地里较劲,只是偶尔以孙子的名义通通书信。

  然而, 父子之情毕竟是血浓于水,作为父亲的朱鸿钧最终还是原谅了儿子朱自清。

  1925年10月里的一天,在北京大学教书的朱自清很是意外地收到已经有两年多未曾相见的父亲朱鸿钧,自扬州老家写给他的一封亲笔信。

  从这封信中,朱自清读出了父亲对自己的关怀和原谅。这封久违的家信令朱自清的心灵深受刺激,和父亲骨肉相连的真情实感不禁由内心深处而来。于是,回忆起几年前与父亲离别时的情景,朱自清饱含热泪,写出了催人泪下的《背影》。

  1928年秋的一天,朱自清在扬州老家的三弟朱自华收到了开明书店寄赠的《背影》散文集。拿到书的那一刻,朱自华急忙奔上东关街仁丰里的家中二楼上的父亲的卧室,将《背影》送到父亲朱鸿钧的手中,请父亲先睹为快。

  此时的朱鸿钧已经是行动不便了,他慢慢起身挪到了窗前,半坐半倚在窗前的小椅子上,戴上了常伴于身的老花镜,开始一字一句地诵读起儿子朱自清的《背影》一文。

  朱鸿钧读到情深意切之时老泪纵横,双手禁不住地不停颤抖着。不过,等朱鸿钧强忍着真切的情感读完了《背影》之后,昏黄的眼珠竟然放射出光亮的神采。从《背影》一文中,朱鸿钧明白儿子早就读懂了自己过去的关心,同时也明白了是自己错怪了儿子,并由此而原谅了朱自清这个儿子。

  至此,父亲朱鸿钧与儿子朱自清之间的矛盾终于得以缓解并逐渐消除。

  1945年,晚年生活过得坎坷困顿的朱鸿钧病逝,终年76岁。而朱自清也于三年后的1948年8月12日,因胃穿孔病逝于北京,年仅50岁。

  朱自清谈到《背影》的创作过程时,曾在答《文艺知识》关于散文写作时说:

  “我写《背影》,就因为文中所引的父亲的来信里那句话。当时读了父亲的信,真是泪如泉涌。我父亲待我的许多好处,特别是《背影》里所叙的那一回,想起来跟在眼前一般无二。” 《背影》一文自1925年发表至今,在近百年时间里,多次被选入我国不同地区不同版本的中学语文教材之中,以至于“在中学生心目中,已经将朱自清三个字和《背影》成为不可分的一体。”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