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第16课《猫》,让我们一起同情弱者、具有悲天悯人之情怀

  

  一、了解作者

  郑振铎: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现代著名作家、文学史家、翻译家。著有散文集《山中杂记》,短篇小说《桂公塘》、《家庭的故事》,专著《插图本中国文学史》、《文学大纲》等。另有《郑振铎文集》。(了解即可)

  考点二、常考字词

  铎(duó) 绫(línɡ)乞丐(ɡài) 屋脊(jǐ) 诅骂(zǔ)怅然(chànɡ)怂恿(sǒnɡ yǒnɡ) 郁闷(yù)懒惰(duò)妄下断语(wànɡ) 蜷(quán)衔(xián)虐待(nüè)叮嘱(dīng zhǔ)惩戒(chénɡ)编译所(yì)惩戒(chéng jiè)

  考点三、感知课文

  一、文中写到我家共养了三只猫,其中重点写了第三只猫。

  1——2自然段:第一只

  3——14自然段:第二只;

  15——34自然段: 第三只

  亡失—得猫—养猫—亡失—得猫—养猫—亡失—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二、概述三只猫的来历、外形、性情、地位、结局

  第一只:

  来历:隔壁要的

  外形:花白的毛,白雪球似的,后来消瘦了,毛也污涩了 性情 很活泼。

  地位:很受喜爱,相伴的小侣。

  结局:病亡

  我的反应:一缕的辛酸

  第二只:

  来历:舅舅家的。

  外形:浑身黄色。

  性情:更有趣、更活泼 地位 很受家人的宠爱亲爱的同伴。

  结局:被人捉走。

  我的反应:怅然愤恨很久不养猫。

  第三只:

  来历:门外拾来的流浪猫。

  外形:毛色花白,并不好看,很瘦。后来毛被烧脱好几块,更难看。

  性情:不活泼、天生忧郁、懒惰。

  地位:大家都不喜欢它 若有若无。

  结局:死亡。

  我的反应:难过得多。

  考点四、重点探究

  一、写出作者对待三只猫的情感变化:

  第一只:由快乐到酸辛、难过。

  第二只:由愉快到怅然、愤恨。

  第三只:由讨人喜欢到愤怒,最后难过、悔恨。

  二、我家亡失了三只猫,我为什么对第三只猫的亡失难过的多?

  因为是“我”的主观臆断,冤枉了第三只猫,是“我”亲手造成了它的悲剧。所以“我”深感内疚和自责。越是内疚和自责,痛苦的表情也就越强烈。

  考点五、芙蓉鸟事件

  1.案发现场:

  鸟儿死了一只,一条腿被咬去,笼板上都是血,羽毛松散着,好像它曾跟它的敌人挣扎了许久。

  2.犯罪嫌疑人:

  那只丑猫(第三只猫)

  3.犯罪嫌疑人:

  那只丑猫

  (1)案发前:对黄鸟似乎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子上,对鸟笼凝望着。2.隔一会,它又跳上桌子对鸟笼凝望着了。

  (2)案发后: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我想,它一定是在吃着这可怜的鸟的腿了。

  4..惩罚方式:

  拿起楼门旁倚着的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还以为惩戒的不够。

  5.案件真相

  被一只黑猫吃了,而不是那只丑猫

  6.案件定性:冤案

  考点六、事件反思

  1.知道真相后我是怎么表现的?可以看出我是个怎样的人?

  表现:难过,自责,内疚。由此可以看出我是个能够知错就改、同情弱者,又能够严于自省、勇于自责的人。

  2.探究我的过失:

  (1)“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动物”

  (2)“我”没有对鸟亡事件做冷静的分析,没有认真地调查研究便草率的做出了判断。

  根源:“我”对那只丑猫存在偏见造成的。

  考点七、课文主旨

  本文通过对文中猫的遭遇的叙述,做任何事情我们不要主观臆断,要弄清事实;对人对事不存偏见私心,要仁爱、宽容,我们应该关爱动物、爱护同情弱者。同时我表现了作者勇于自我反思的自省意识,以及知识分子悲天悯人的情怀。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