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诗人张说的这首诗,只有4句,第三句您能读懂吗?

  家庭片(全文约2500字,读完大约5分钟,如果您暂时没有时间,建议先收藏哦)

  今天为大家讲一首“简单”的古诗。

  你可能会问:“简单”为什么要加引号?

  说简单,是因为每个字你不光认识,而且都很熟;

  加引号,是因为你读不懂诗人到底什么意思。

  不信,请看。

  盛唐人张说的《送梁六自洞庭山作》:

  巴陵一望洞庭秋,日见孤峰水上浮。闻道神/仙不可接,心随湖水共悠悠。

  先介绍这首诗的写作背景:

  这是作者谪居岳州(即巴陵,今岳阳)的送别之作。梁六为作者友人潭州(今湖南长沙)刺史梁知微,时途经岳州入朝,与诗人相遇。当时作者被贬为岳州刺史,在为梁知微的送别宴会上创作此诗。洞庭山(君山)靠巴陵很近,所以题云“自洞庭山”相送。

  洞庭湖就是这首诗,你们看看哪个字不认识的?

  是不是很简单?

  好,那现在我们打住,你们先不看我下面写的内容。

  就这首诗,可以上网查,也可以自己判断,时间你也随意,诗人到底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注意,这是一首送别诗。

  (分隔符)

  好了,你现在读出诗人的感情了么?

  是不是卡在了第三句?

  放心,不是你一个人读不懂。

  现在,你再回头看看我写的标题,真不是吸引流量的标题党吧?

  下面看我来分析。

  1、巴陵一望洞庭秋巴陵:郡名,即岳州,今湖南岳阳。这句话字面意思大家都懂:从巴陵往西北一望,看到的是洞庭湖萧瑟的秋景。

  你可能会问:这句话还需要分析么?

  我心里很矛盾,很想在这里分析一番,但是又不敢分析。

  因为我知道即使我分析了,你也不会相信。

  所以,索性先跳过,回头再过来看。

  但,还是要提醒大家注意几个关键词:“一”、“望”、“洞庭秋”。

  哎,一句话全是关键词了。

  我也没办法,诗人用词就是这么讲究。

  来看下一句。

  洞庭湖2、日见孤峰水上浮孤峰:指洞庭山,即君山。这句话字面意思也简单:我每天看到的就是这孤独的君山,漂浮在水中。

  这句话就很有意思了。

  (1)日:就是日日,每天。

  这里很奇怪,前面说的是从巴陵“一望”,不是只望了一次吗?怎么这里又是“日日见”了呢?

  你可能会这样理解:这句话应该是诗人的想象,是想象和朋友分别之后的情景。

  如果这样理解,我暂时也无法反驳。

  (2)浮:就是漂浮。

  孤峰就是指君山。

  这座山看起来像是漂浮在水面上的。

  漂浮,大家应该都懂,不是固定的,能够随着波浪上下起伏的。

  就暂时这样理解。

  诗人为什么要这样来形容君山,这里还是不好判断。

  如果你强行判断:这就是形容诗人和友人分别后,内心孤独,心情随着水浪上下起伏。

  这样也行,但不能凭猜测,要有道理。

  我们直接到第三句。

  洞庭湖君山岛3、闻道神/仙不可接闻道:听说。神/仙:指湘君、湘夫人等传说中的神/仙。这句话字面意思:听说这君山上的神/仙不能接到。

  懵了没有?

  这句话就和送别没什么关系啊,怎么突然来这么一句话?

  很多人,在这里把“接”理解成“见到”,结果发现这句话还是和送别没关系。

  然后,也有人强行把“神/仙”理解成“友人”,神/仙都见不到,以后更能见到友人了。但是逻辑关系不应该是,神/仙本来就比友人更难见到的么?

  甚至,有人把神/仙理解成皇帝,说见到皇帝就好像和见到神/仙一样难。

  ……

  这都是没有道理的,不能完整解释这首诗的感情结构,更不能说服人。

  我们一步步分析。

  闻道,也就是听说。

  现在问题来了,听谁说?诗人到底听谁说“神/仙不能接到的”?(注意:“接”这个字我们还是要解读成字面意思:接到或者接住)

  君山岛(1)我们得先回答:君山住了什么神/仙?

  这个神话传说众说纷纭,但是大家比较认可的观点是:

  传说,舜帝的二个妃子娥皇、女英千里寻追舜帝。到君山后,闻舜帝已崩于苍梧之野,二妃抱竹痛哭,流泪成血,落在竹子形成斑,就是“斑竹”,然后二人投江而死,葬在君山。

  后人把舜帝称为湘君,把娥皇、女英都称为湘夫人。湘君和湘夫人都是湘水之神。

  所以,君山上的神/仙应该是指湘夫人。

  (2)那么,谁说的湘夫人不能接到呢?

  这就几乎没有异议了。

  屈原的《九歌.湘夫人》明确记载了楚国的民俗,在祭湘夫人时,人们以男性的歌者或祭者扮演角色迎接湘夫人,各致以爱慕之深情。

  而《九歌.湘夫人》就是讲人们去迎接湘夫人,而又没有接到(湘夫人并没有降临)的故事。大家有兴趣可以自己去查看。

  您现在再来看,“闻道神/仙不可接”这句话的意思是不是很清楚了?

  这句话就是说:听说人们想迎接湘夫人,但是没有接到。

  (3)我们回头看,“日见孤峰水上浮”是什么意思。

  我们前面说了,湘夫人本应该要住在君山上。

  但现在,湘夫人没有在君山上,所以人们才要去迎接湘夫人回到君山上。

  所以现在的君山,是孤独的(君山寄托了人们的感情),空荡荡的,看起来就像是漂浮在水上一样。

  诗人赋予了君山人一样的感情,君山孤独地浮在水上,日夜思念湘夫人,盼望能与湘夫人相见。

  这就是我对“日见孤峰水上浮”的理解。

  君山岛(4)再回头看,“巴陵一望洞庭秋”。

  这一句话有实写,但更多是虚写。

  因为屈原把关键字都写出来了。

  首先说“望”。

  《九歌.湘夫人》是这样写的:目眇眇兮愁予。

  翻译成白话文,会少了一点味道:纵目远望啊使我惆怅。

  再说“洞庭秋”。

  《九歌.湘夫人》原文是: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翻译成白话文就是:树木轻摇啊秋风初凉,洞庭起波啊树叶落降。

  《九歌.湘夫人》里是谁在望?就是迎接湘夫人的人们。

  你们看,“巴陵一望洞庭秋”实写诗人在望洞庭,虚写迎接湘夫人的人们在望洞庭。

  我们看后一句。

  4、心随湖水共悠悠这句话字面意思是说:我的心潮随着那荡漾的湖水绵远悠长。

  这句话还是写君山。

  因为没有接到湘夫人,所以君山对湘夫人只能日日思念,思念的心随湖水绵远悠长。

  洞庭湖5、感情脉络梳理我们理一理这个思路。

  “巴陵一望洞庭秋”,写的是迎接湘夫人的人们在望洞庭,等到湘夫人的降临,心里很惆怅;

  “日见孤峰水上浮”,写的是君山日夜盼望着与湘夫人相见,每天心里都是空荡荡的;

  “闻道神/仙不可接”,写的是听说迎接湘夫人的人们并没有接到湘夫人。

  “心随湖水共悠悠”,写的是君山对湘夫人思念的心随湖水绵远悠长。

  这个脉络是不是很清晰?

  这四句诗,其实就完整讲述了这一个神话故事。

  那么,诗人的感情是不是也很清楚了?

  君山就是借喻诗人,湘夫人就是借喻梁六。

  诗人想要表达的感情就是:今天和你分别以后,我只能日日盼望,但是你多半和湘夫人一样不会再回来,我对你的思念只能随着湖水绵远悠长。

  这首诗是不是很简单?

  如果我在前两句,就跟大家说这是一个神话故事,你们会相信么?

  欢迎大家留言讨论哦。

  我是沉于古诗,如果您喜欢,欢迎关注我,我将每天为您解读一首古诗。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