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推荐的「复试精选书单」来啦!“空窗期”看这些,够了!

  向风而行

  undefined

  小田心一年一度的

  复试荐书时间到啦!

  23级的小伙伴们

  休息好了 就要继续出发啰~

  离初试成绩公布还有一段时间

  这段时间

  大家除了要调养好“阳康”的身体

  还要多读读书

  为复试增添筹码

  为读研打基础

  每年复试都会有同学被问到“最近看了什么专著?”之类的问题。阅读专著也就成了复试必备的一个事项。

  读研之后,几乎每个导师都会给学生开书单,部分高校研究生课程中还有名著导读课。今天,小田心就综合部分导师的“书单”和“名著导读课”,推出一份相对小众却不冷门的复试书单,赶快pick一下吧~(文尾有阅读建议哟)

  

  ??

  《传播学史:一种传记式的方法》

  A History of Communication of study

  ——A Biographical Approach

  【美】E.M.罗杰斯

  

  罗杰斯在《传播学史》这本书里,从传播学的欧洲起源——达尔文、马克思和弗洛伊德的著作开始讲起,到20世纪60年代它作为美国大学里新的研究领域出现,讲述了构成人类传播学的整整一个世纪的事件。该书对传播学的发展过程概括得非常全面,传播学史上的重要人物、学派及理论基本都涉及到了。并且,这本书故事性强,阅读起来也比较轻松,是专业历史入门的好读物。

  ??

  《重访灰色地带:传播研究史的书写与记忆》

  Revisiting the Gray Area:

  Narration and Memoriesin the History of Communication Studies

  【中】刘海龙

  

  这本书对传播学思想界众所周知的事情进行了钩沉,重访了被中国传播史学界视为圭臬的“一集四先”(即集大成者和四大先驱)的神话构筑之路以及中国传播学史的建构之旅。这本书对传播史的钩沉不是机械简单地重复,而是对传播史实情的重新盘点。刘海龙老师重温了在主流叙事模式下,被“惯例”所蒙蔽的事实,对目前情况下若即若离的传播史与传播实情间的内在关联展开了“知识社会学式”的审视与研判。

  ??

  《世界传播与文化霸权》

  La Communication-monde

  【法】阿芒·马特拉

  

  该书试图从传播学的角度来解释信息传播的“国际化”或“全球化”的形成原因,以及信息传播在世界现当代历史的演进中起的作用。书中提出了三个观点:首先是战争对传播具有推动作用。战争对信息传播的功能性需求是缩短时空距离的需要,比如,手机的前身是摩托罗拉公司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发明的步话机。其次是发展主义的神话使金融资本走向经济全球化,从而模糊了民族-国家的边界,跨国的信息传播新网络按照经济资本和文化资本的生产和分配重新分割世界。第三,信息文化尤其是视听文化的全球流动引发了文化身份和文化认同的危机,在商品的标签下,跨国传媒集团用工业化方式推广的文化,成了普遍的文化消费资料,而“消费者权利”成了文化传播的动力。这是一本内容深邃的著作,有相当深厚的西方文化背景,建议有强烈兴趣或者有一定阅读基础的同学阅读。

  ??

  《西方现代思想史》

  European Intellectual History Since 1789

  【美】罗兰?斯特龙伯格

  

  研究欧洲近现代史的老师和学生几乎无人不读斯特龙伯格的欧洲现代思想史著作。读了它,整个思想史一目了然,从此各种“奇怪”理论都蒙不了你,因为最重要的那些都在这里,来龙去脉,娓娓道来,尽在掌握。同时也会发现,一些我们自己曾经以为颇有感悟的想法,先人早已经阐发在前,论述充分,影响深远。这本书翻译的很好,文风沉稳中带着轻快,流利的叙述中会不时出现一句幽默讽刺或感叹的话,让人不觉莞尔。内容的选择上也避免了那些特别艰深晦涩的内容,不会有特别难啃的感觉。虽然因为内容覆盖面太广可能给读者有散乱的感觉,但绝对不影响整体的质量。

  ??

  《现代社会想象》

  Modern Social Imaginaries

  【加】查尔斯·泰勒

  

  查尔斯·泰勒在该书中对多重现代性主题进行了反思,通过追溯格劳秀斯-卢梭思想中以个人为基础、基于自然法的世俗社会道德秩序,重述了西方现代性的历史,提出了“现代社会想象”的观念。社会想象乃是人们想象其集体社会生活的方式,在现代西方以三个核心的文化形式为特征:市场经济、公共领域和人民自治。“现代性”是大家读研后经常会遇到的一个词,建议大家提前了解。这本书的中文翻译不是很好,建议大家可以粗读。

  ??

  《做新闻》

  Making News

  【美】盖伊?塔奇曼

  

  本书的主题是,新闻生产的行为是对现实本身的建构而不是现实的图像的建构。塔奇曼把新闻看做一种框架,并考察了框架是如何建构的。她把报纸和电视作为复杂组织所必然遵循的程序,强调新闻是知识,新闻把单纯的事件转化为公众讨论的事件,即赋予事件一种公共性格。新闻活动把发生的事件转变为新闻事件,并从日常生活中选取材料加工成故事,这构成了新闻作为社会行为的基础。然而新闻生产不是在真空里完成的,所以本书的第二个主题是围绕新闻专业主义重申新闻工作固有的机构程序,因而服从组织的利益。这本书的中译版里,黄旦老师写的导读略微艰涩,但大家不要被吓到了,坚持看下去,正文还是很易懂的。

  ??

  《什么在决定新闻》

  Deciding What's News

  【美】赫伯特.甘斯

  

  本书的全名是《什么在决定新闻:对CBS晚间新闻、NBC夜间新闻、<新闻周刊>及<时代>周刊的研究》。该书在20世纪70年代兴起的媒介社会学研究中,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作者用十年时间,对四家主要电视网和新闻杂志进行了参与式观察与访谈获得经验材料,浓墨重彩地勾勒出新闻业黄金时期的大事件,以及精英媒体通过微观实践建构国家与社会图景的方式,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出一套对于新闻生产的“包罗万象”的解释。一直以来,该书是几代研究媒介社会学学者的必读之作。同样是在新闻媒体实地调研,同样是媒介社会学研究,与《做新闻》相比,这本书考虑的维度更多,除了新闻机构本身,还考虑到媒介政策等等,故事性也更强一点。

  ??

  《文本盗猎者:电视粉丝与参与式文化》

  Textual Poachers: Television Fans and Participatory Culture

  【美】亨利?詹金斯

  

  本书由美国传播学者亨利·詹金斯所著,是传播学媒介分析和文化研究经典著作。詹金斯从粉丝和学者双重知情人身份的角度出发,以详细而生动的具体案例,分析了《星际迷航》《布雷克七人组》《异形帝国》等电视剧粉丝的再创作行为和社群生态,他反对将粉丝看做愚昧、盲目的“文化白痴”,将他们看作媒体内容的积极消费者、熟练的参与者,是从借来的材料中建构自己文化的游猎式的文本盗猎者,是勇于争夺文化权力的斗士。本书以民族志研究方法为主考察粉丝社群,重点关注其社会机制、文化实践,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大众媒体、资本主义消费主义和观众意识形态及能动性之间的复杂关系。

  ??

  《文化与承诺》

  Culture and Promise

  【美】玛格丽特·米德

  

  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独辟蹊径地在《文化与承诺:一项有关代沟问题的研究》中,从整个人类文化史的考察出发,提出不同于当今世界普遍认为的“代与代之间的代沟源于文化传递的差异”这一观点,她强调了文化进化中的间断性,提出了著名的“三喻文化”说。所谓三喻文化,就是后喻文化、同喻文化、前喻文化的合称。通俗地说,后喻文化是年长者向年幼者传授,年轻者向年长者学习的文化;同喻文化是指同代人相互学习的文化;前喻文化是年幼者向年长者传授,年长者向年轻者学习的文化。

  ??

  《受众分析》

  Audience Analysis

  【英】丹尼斯·麦奎尔

  

  《受众分析》是一本系统性、综合性较强的理论专著,也是迄今为止西方传播研究界全面总结和探讨受众问题的一本著作。麦奎尔依据研究方法、研究目的和研究作用的不同将受众研究分为了三种,分别是结构性受众研究、行为性受众研究和社会文化性受众研究。该分类为后来许多受众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撑,是指导我们进行相关研究很有用的一本书。并且,丹尼斯·麦奎尔的书通俗易懂,非常适合我们阅读。

  ??

  《关于电视》

  Sur la télévision

  【法】 皮埃尔·布尔迪厄

  

  本书是根据布尔迪厄两次批判电视的讲座内容整理而成的。第一次批判剖析了影响电视的隐形媒介审查行为的内部机制,揭露了电视形象与电视话语这些假象背后的某些运作秘密。第二次批判揭示了统治新闻场域的电视如何通过引入收视率逻辑,即对商业需求的蛊惑性服从逻辑,深刻地改变了不同场域的运作,这些场域不仅包括艺术、文学、哲学和政治场域,甚至包括法律和科学场域。“场域”“惯习”“资本”“区隔”等都是布尔迪尔提出的关键概念,提前了解,读研之后事半功倍,你就能与老师们对话啦。

  ??

  《社会学的邀请》

  The Big Picture:A sociology Primer

  【美】乔恩·威特

  

  《社会学的想象力》《社会学的邀请》《社会学的意蕴》三本书是社会学入门书籍,大家可以任选其一进行阅读。《社会学的想象力》是三本书中最常被提及的,但是,目前国内《社会学的想象力》一书翻译不是很好,大家慎选。其中,《社会学的邀请》一书不断地用影像材料和作者自己的亲身经历来解释一些社会学的主要观点,在启发兴趣的同时,不忘介绍结构化的专业知识,从而构建起科普和专业学习之间的桥梁,值得一读。

  ??

  《景观社会》

  Société du Paysage

  【法】居伊·德波

  

  《景观社会》被认为是“当代资本论”,作者认为“世界已经被拍摄”,发达资本主义社会已进入以影像物品生产与物品影像消费为主的景观社会。景观已成为一种物化了的世界观,而景观本质上不过是“以影像为中介的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景观就是商品完全成功的殖民化社会生活的时刻”。因此,与马克思分析的商品社会相比,这是一种役人于无形的更加异化的社会。我们现在读《景观社会》,很容易就能联想到很多社会现象,读起来是比较有趣的,但在理解上可能会有些许难度。

  ??

  《亚文化:风格的定义》

  Subculture:The Meaning of Style

  【英】迪克·赫伯迪格

  

  《亚文化:风格的意义》是亚文化研究领域的经典作品。作者通过对亚文化中个案的研究,从亚文化如何抵抗主文化(主流文化、主体文化、主导文化),在抵抗中所体现的风格(亚文化对主文化的抵抗并不是直接由亚文化产生的,它是间接地表现在风格之中)以及主文化如何收编亚文化这一角度对青年亚文化进行文化解读。喜欢英国文化和音乐的同学们一定要读读这本书。

  ??

  《消费文化与后现代主义》

  Comsumer Culture and Postmodernism

  【英】迈克·费瑟斯通

  

  该书从消费文化入手,全面论述了后现代社会的特征,以及消费文化对后现代社会的影响,并且考察了布尔迪厄、鲍德里亚、利奥塔和詹姆逊等理论家的思想。作者指出,消费文化是后现代社会的动力,以符号与影像为主要特征的后现代消费,导致了艺术与生活、学术与通俗、文化与政治、神圣与世俗间区别的消解,也产生了符号生产者、文化媒介人等文化资本家。消费所形成的消解,不仅使后现代社会形成一个同质、齐一的整体,又使追求生活方式的奇异性,甚至是反叛和颠覆合法化。阅读该书对理解我们生活的社会具有启示意义。

  ??

  《未来是湿的》

  Here Comes Everybody: The Power of Organizing Without Organizations

  【美】克莱·舍基

  

  正如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微软首席架构师雷·奧兹评价的“克莱·舍基将一个又一个故事联系起来,回答了为什么我们的商业、社会、生活已经——并且将继续——被网络世界这一社会性工具所改变”。这本书主要关注互联网这一工具为我们带来的影响:新式的组织、新的协作方式,以及由此生发的新的交往模式等等。在本书中,克莱·舍基以一个新文化的敏锐的观察者视角,对技术进步所引发的社会革命的后果——无论是好是坏——都给予了明晰而富有穿透力的解析,并思考了我们是谁,我们可以做什么。关于克莱·舍基,你不能只知道“认知盈余”,好好读一读这本书吧~

  ??

  《第三次浪潮》

  The Third Wave

  【美】阿尔文·托夫勒

  

  《第三次浪潮》是美国著名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的代表作之一,阐述了由科学技术发展引起的社会各方面的变化与趋势。托夫勒认为,人类迄今为止已经经历了两次浪潮文明的洗礼,并迎来了“第三次浪潮文明”。“第三次浪潮文明”是设计未来社会的一张蓝图,其立足点是现代科技的发展,所阐述的内容反映了当代西方社会思潮的核心观点。本书为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国读者呈现了一幅精彩纷呈的社会变革画卷,对中国人的思维冲击可谓影响至今。如今,托夫勒笔下的信息革命早已席卷全球,“第三次浪潮”也演化为一种思维框架,帮我们站在未来先驱的肩膀上,理智、宏观地看待这个变化的世界。

  ??

  《对空言说:传播的观念史》

  SPEAKING INTO THE AIR:

  A History of the Idea of Communication

  【美】约翰·杜翰姆·彼得斯

  

  在当今社会,传播扮演着至关重要而又独一无二的角色。这本书以广泛的跨学科的人文视角,向读者展现了传播的观念史,它不仅阐述了传播观念的历史沿革,而且旁征博引,论及历史、哲学、宗教、文化乃至法学与技术史领域,将传播的视域追溯至西方思想中那些最根本的问题,即体现了传播学研究的人文取向,也以一种通俗大众的表达方式激发了公众对传播学的兴趣。《对空言说》为突破美国实证主义传播学研究传统提供了可行的路径,也因此成为传播思想史的奠基之作。该书在2000年荣膺美国传播学会奖,这是美国传播学界的最高奖项,并在传播学界乃至公众之间激发起广泛的对话。

  《对空言说:传播的观念史》是小田心的导师以及小田心室友的导师(某位符号学大佬)疯狂推荐的一本书,可见它有多重要哦~

  ??

  《大众传播效果研究的里程碑》

  Milestones in Mass Communication Research:Media Effects

  【美】希伦·A. 洛厄里,梅尔文·L. 德弗勒

  

  《大众传播效果研究的里程碑》对于大众传播经验研究的历史采取了十分特别的叙述方式。其独特之处在于,它用“里程碑”将这一领域的历史组织在一起。书里的14个里程碑给读者提供了一幅关于大众传播研究所走过的“学术路线图”。对于大众传播的初学者来说,这本书回答了这样一些问题:我们来自何处?我们是如何到达这里的?我们在哪里?我们将向何处去?

  ??

  《广告文化研究:批判导论》

  Cultural Ctudies in Advertising:

  A Critical Introduction

  【美】E.M.罗杰斯

  

  著作针对广告这一当代社会中彰明较著的文化与社会景观,梳理了自19世纪末以来的学科发展脉络,将广告学近一个世纪以来的研究成果区分为马克斯·韦伯意义上的工具理性派别和价值理性派别,并坚持从价值理性出发,构建了一个融“广告本体文化研究”(本体符号分析)、“广告社会文化研究”(社会分析)、“广告政治经济学批判”(政治经济分析),以及“广告历史文化研究”(哲学思辨)等在内的综合性、立体式研究框架,对广告开展了系统的批判性考察,并得出重要结论:(1)广告是当代社会中的一种强大的控制机制;(2)广告是对社会中既存不平等权力关系的一种维护性和固化性力量而不是相反;(3)广告加深了人的不自由而不是相反。著作加深了学界、业界对广告的认识,对提升文化大众的“广告素养”具有重要意义,并对于建设一个更加健全与和谐的后现代社会乃至马克思主义意义上的共产主义社会输送了正能量。

  ??

  《交往在云端》

  Personal Connections in the Digital Age

  【美】南希·K.拜厄姆

  

  在《交往在云端》中,南希·拜厄姆为数字媒体在人际关系中扮演的角色提供了批判性的思考框架。本书并没有太多劝诫性的寓言故事,而是以研究数据为基础,帮助读者理解日常关系中的这些重要变化。《交往在云端》反映了社交媒体和数字技术的最新发展,明确了新媒体带给我们的困扰,同时也指出我们当下对于新媒体的评价与历史上关于早期通信技术的讨论其实并无两样。书中讨论了我们应该如何使用中介化语言和非语言行为来发展社区和社交网络,又如何去建立线上的新关系、维系线下的旧关系。

  ??

  《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

  Qualitative Research In Social Sciences

  【中】陈向明

  

  本书是国内第一部系统评介“质的研究方法”的专著,对目前国际社会科学界提出的有关理论问题以及新发展出来的操作手段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结合有关西方学者以及作者自己的研究实例对其进行了生动的展示和说明。长期以来,质性研究被忽视。现在,国内外研究者越来越多的在运用质性研究方法。质性研究也有一套严格的标准,需要进行系统的学习。研究方法是很多高校的必修课,如四川大学新闻与传播专业就有这门课程,大家可以提前学起来。

  田心说

  一般来说,我们的专业书籍主要可以分为三类:历史类(包括学术史、思想史、发展史等);理论类;研究方法类。其中,理论类书籍最多,研究方法类相对较少,建议大家看书的时候,三类书目都要有意识地涉及。大家可以在复试前粗读一本历史类专著,两本理论类专著,一本研究方法类专著,并至少对其中一本理论类专著进行精读(阅读两遍以上;记忆其中主要观点;有自己的思考)。

  另外,建议大家阅读专业书籍时,首先要由简入繁,不要一来就啃艰涩难懂的专著,不仅没有效果,也会削减学习兴趣。这次给大家的书单都是相对简单易懂的,大家可以根据自己情况再做筛选。其次,建议大家要建立阅读框架,并且将作者与著作联系起来。作者之间谁是谁的老师、谁是谁的朋友,了解他们的关系也有助于我们进一步理解记忆他们的观点。最后,一定要做读书笔记,这不仅有助于我们阅读过程中对其进行理解,也方便大家在之后的复试和读研期间查阅相关内容。

  ps.部分图书介绍参考自豆瓣、百度百科等网站

  祝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