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行周一见 职业教育如何“破局”?

  2月13日,星期一。一个普通的工作日,天气虽然有些寒冷,但祁门县永泰技术学校的会议室里却充满了“热度”。“大家不要穿靴戴帽,直接谈问题、提意见、讲‘干货’。”座谈一开始,县委书记胡梅元便开宗明义,向与会人员抛出了两个问题:“生源流失的原因是什么?职业教育到底怎么办?”一场围绕如何提升职业教育办学水平、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讨论就此展开。

  image.png

  这是“祁”心创未来专项行动启动后,县委主要负责同志“‘祁’行周一见”又一次基层一线调研。人是发展的基石,作为一个山区县,留住人,特别是能吸引和留住本地年轻人,就留住了地方发展的未来。此次调研活动选择承担培养本地经济建设应用型人才任务的祁门县永泰技术学校,其用意不言而喻,就是要面对面听取一线教师意见建议,剖析问题根源,研究解决方案,推动职业教育与县域经济发展同步推进、双向赋能。

  “生源是学校的生命线,在激发公众对职教的认同感,提升职业教育的社会声誉,破解招生难方面能不能拿出更多举措?”副校长潘神龙首先提出了自己的希望。目前,我国共有职业学校1.13万所,在校生超过3000万人。随着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加快,各行各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紧迫,职业教育重要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凸显。去年,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正式颁布实施,《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印发,进一步彰显了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心。但在实践层面,由于历史的惯性、传统的桎梏等原因,对职业教育的社会偏见等尴尬现实仍然存在,如何提升职业教育的社会形象和公众认可度至关重要。

  “首先,在座的各位要坚定职业教育的类型自信,讲好职业教育‘自己的故事’,引导形成‘人有不同潜能,教育要因材施教’的社会共识,帮助孩子发现和培养属于自己的潜能。要用老百姓能听得懂、感受到语言,让大家了解并支持职业教育发展,宣传好技术技能人才的成长故事、优秀事迹、专业成就等,营造重视技术、尊重技能人才的社会氛围……”胡梅元用身边人身边事谈了自己的看法。

  “我是一名来自外地的教师,刚到学校时,有很多不适应。在对外学习交流中,也感受到了目前学校产教结合不紧密等问题不足。”年级教师朱洁琳说出了自己的焦虑。作为国民教育体系重要组成部分,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的重要使命,如何主动适应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变革需求,推动职业教育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一直以来都是职业教育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通过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提升学校办学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动职业院校向行业企业靠拢、与市场接轨,让有一技之长的职校学生就业更充分、收入更高、有更多的社会尊重,职业教育吸引力才会越来越强,才能迸发出更强劲的生机活力。

  “围绕国家重大战略,立足县域经济特点和产业布局现状,紧欧美动漫密对接四大主导产业,优先培养电子电器、自动化、茶产业、中医药等技能人才,加强与行业企业互动,形成良性循环,让学校的教育与祁门经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可以探索根据市场和企业‘订单’进行教育与培养的机制,建好用好实训基地,丰富学校办学形态,让学生真正学有所成、学以致用……”面对大家的疑惑,胡梅元耐心地解答。

  从谈初心到提希望,从学校管理讲到未来布局,三个小时的交流,县委书记与大家讲真话、实话、心里话,并逐项回应现场诉求,要求做好记录,形成解决办事项。大家紧扣主题、畅所欲言,共同为祁门职业教育发展“把脉问诊”。窥一斑而知全豹,处一隅而观全局。周一早上直奔现场的基层调研,传递出的信息明确而又坚定,就是要通过开展“祁”行周一见,引导干部沉下去,把情况摸准、把问题吃透、把思路理清,扎实解决好企业发展和群众生活中堵点、难点、痛点问题,用只争朝夕的精神状态想事谋事干事,埋头苦干、忠诚尽职,奋力书写祁门高质量发展新“答卷”。(陈艳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