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港青创造更多发展空间!香港推出恒常化大湾区青年就业计划

  3月1日,香港特区公布推出恒常化 “大湾区青年就业计划”,企业可由即日起提交职位空缺,聘请香港青年到大湾区内地城市工作。

  参与企业聘请毕业生

  月薪不能低于18000港元

  “大湾区青年就业计划”是特区促进青年事业发展的重要措施。特区于2021年1月推出试行计划,参与企业及青年的评价非常正面。行政长官在去年《施政报告》宣布恒常推行计划,鼓励更多企业提供职位,支持香港的青年到大湾区内地城市工作,促进他们的事业发展及大湾区内的人才交流。

  在香港和大湾区内地城市均有业务的企业可参与恒常化计划。参与企业须按照香港法例,以不低于月薪18000港元,聘请合资格毕业生,并派驻他们到大湾区内地城市工作及接受在职培训。特区会按每名受聘毕业生向企业发放每月10000港元的津贴,为期最长18个月。企业可由即日起经计划网页提交职位空缺。

  参加计划的青年必须为香港居民,可合法在香港受雇工作,并于2021至2023年获颁学士或以上学位。计划下的职位空缺经劳工处审批后,将由3月20日起上载计划网页供毕业生申请。获聘的毕业生与企业可随即协定雇佣合约的生效日期。毕业生申请计划下职位空缺的截止日期为9月30日。

  400多家企业参与

  入职青年已超过1000人

  截至2022年11月,大湾区青年就业计划自推出以来,吸引400多家企业提供职位空缺,涵盖不同行业,入职青年已超过1000人,参与企业及青年对计划评价正面。

  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表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历史机遇,为香港青年拓阔视野、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提供良好机会。特区推行的“大湾区青年就业计划”,鼓励企业提供优质职位,支持香港大学毕业生到大湾区内地城市工作。此计划为香港青年创造更多发展空间,引领他们认识国家和大,在更大的舞台一展所长。

  据了解,为鼓励和支持青年人把握大湾区的事业发展机遇、到大湾区内地城市工作及发展事业,香港特区2021年1月推出“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就业计划”。李家超强调,香港青年在大湾区其他城市工作的经历,是他们职场生涯中难能可贵的一个学习阶段,希望更多香港青年在大湾区这个广阔舞台大展拳脚。

  【关注】

  大湾区青年就业计划

  为香港青年提供广阔发展空间

  湾区内地城市发展空间广阔,“大湾区青年就业计划”又推出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吸引了众多香港青年人。他们沿着自己热爱的方向在内地城市找到了合适的职位,并努力融入,感受着城市和自我不一样的风采。2022年5月,南都·湾财社记者专访了4位参与“大湾区青年就业计划”、来到湾区内地城市工作的香港青年,听他们讲述与内地、与自身事业的情谊。

  陈柏熹:

  喜欢有人情味的城市

  希望在内地有长远发展

  (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现就职于汇丰广州分行)

  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的陈柏熹,通过“大湾区青年就业计划”来到了汇丰广州分行工作,并在自己希望有长期发展的个人业务部开启了职业生涯。这位高中时就曾来内地支教的小伙子,在多年后又感受到了人们相同的热情——在深夜未带钱包时得到陌生路人的车费帮助,疫情时发现城市里社区对困难群体的关心。这也让他越来越喜欢广州、喜欢内地,坚定了在内地扎根发展自己的事业的想法。

  多方尝试

  为长远职业目标打基础

  海外留学、考研考公......。2021年从香港中文大学计量金融专业毕业的陈柏熹,也曾面临着很多选择。那段时间,他经常看到香港特区在广告中宣传“大湾区青年就业计划”——有很多就业机会,鼓励青年去尝试。又加上在邮箱里收到学校的职位推荐,陈柏熹就报名了计划去尝试。“因为感觉年轻嘛,先试一下,发现自己不适合的话,那也没事。”陈柏熹笑着说。

  因为想做金融方面的工作,他来到了汇丰广州分行。又因为喜欢和客户打交道,以后比较想在私人银行领域发展,专注一些比较高净值的客户并帮助其管富,他进入了财富管理和个人银行业务部工作,开始了在内地的事业之旅。

  “内地的同事们都很上进,不安于现状,不会觉得有一份工作就停摆了。”陈柏熹说,每天早上开,会牵涉到很多比较难的词汇、概念。其实那些概念跟前台的工作不是很有关系,但是其他同事都会很专心去听,去记他们不明白的一些概念,并厘清里面的逻辑。“虽然可能跟自己目前的工作没有太大关系,但是为了自己未来的发展去进步,或者之后去做客户经理等其他职位,他们会更好地做事先的知识储备。”

  内地同事的勤奋也感染了本来就目标清晰的陈柏熹,想往客户经理方向去发展的他,在做前台的这段时间,也在为和不同的人交往积累经验、打好基础。“跟不同客人去建立关系,了解他们背后的故事,是比较有趣的,也是成为客户经理的必备素质。”陈柏熹在目前阶段打好这些基础的同时,也在业务上保持精进。比如学习认识不同的的特色、投资策略等。此外,他也会利用自己学校里学到的一些编程知识,去帮助同事解决一些问题。

  在工作中陈柏熹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和冲突。目前因为疫情,由香港总部统一发出的银行卡、编码器等很多客人很久都收不到。“因为转账的资金比较急用,他们就有一点不耐烦,也有发脾气的情况。”陈柏熹笑着说自己也不能对他们反发脾气,表示会充分站在客户的立场理解问题。理解对方是急用的,银行也很想客户快点收到,但是现在因为疫情这样一些不可控的因素没办法,然后尽量去安抚他们。

  感觉内地有很有人情味的城市

  短短几年变化很大

  在香港长大、学生时代接受全英文的陈柏熹,认为流利的英文是他的优势之一,这让他能更好地去面对外国客户。此外,他也觉得香港的毕业生很“开放多元”,有着开放的心态去接受新事物。“我觉得人如果是多元的,在工作中往往也能更创新。”

  毕业后毅然选择来广州的他,觉得广州是湾区内地城市里很有烟火气的地方。“我去过很多次深圳,想选一个比较有新鲜感的城市,因为我没来过广州,就决定来广州了。”八个月下来,回望当时的选择,陈柏熹觉得没错。他喜欢广州的人间烟火味、人情味,也喜欢这里的岭南文化。节假日的时候,他也会穿梭在骑楼间,在老广州走走停停。

  身边发生的真实的事也让他更笃信广州是一个有人情味的地方。疫情防控期间,他看到新闻,在封控区,有关部门会摸查清楚封控的范围内有几个是孕妇,有几个是危重疾病患者等。“虽然在控制疫情那么艰难的情况,他们也会关照最小撮的那部分弱势群体、特殊群体,这是很让人感动的。”而刚来广州时,陈柏熹因为没有拿到证明办好银行卡,深夜无法打车。有路边的陌生男子就帮助他付了车费,这让他感觉到城市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一份温暖。

  “我2016年初次来内地,这几年,内地变化是非常大的。”陈柏熹认为,湾区内地城市发展潜力很大,拥有很多资源。而且生活成本比较低,租房等都比较便宜。香港青年也可以更好、更容易去达到或者满足想要的生活水平。此外,公共事务的办事效率也很高,民众能更好地享受到部门的服务。作为香港青年,陈柏熹也越来越坚定,希望从自己的职业做起,在内地有长远的发展。

  叶文悦:

  利用好自己港人身份的优势

  帮助香港青年融入大湾区

  (毕业于香港理工大学,现就职于香港工联会内地咨询服务中心)

  叶文悦是香港工联会内地咨询服务中心项目干事,从事青年工作,2021年6月,他从香港来到广州,至今已经10个月了。回顾这10个月,他表示,从考虑、决定到亲身经历,去尝试走一个人的路,到现在收获了友情、快乐,足以证明来大湾区是值得的。

  受到前辈感召

  来内地帮助更多香港青年融入大湾区

  大学时,叶文悦就读香港理工大学社会科学专业,平时会做一些、社区活动相关的工作。来内地之前,叶文悦曾在工联会做过实习,过去的工作主要是创新创业相关的工作,除了帮助香港青年参加内地、国际的比赛,还帮助他们申请注册公司,在内地运营,“当时受到前辈的感召,知道港青在内地也很需要得到帮助,于是前辈问我愿不愿意来内地工作,协助香港青年真正融入大湾区,我就答应了。”

  他表示,虽然听别人讲起大湾区,但只知道有这样一个概念,不知道具体是什么。2021年年初,他决定去内地工作,“如果真的要扶持香港青年在内地创业,就必须做一些落地的工作,去了解他们真正需要什么。”

  刚到内地时,他也有过不适应。叶文悦说,一开始他不习惯内地需要经常使用手机办理许多事项,如支付买单、坐地铁、以及某些场合需要出示粤康码,“在香港,我们都是用现金,手机支付的方式很少,除非有活动优惠。”

  在工作的过程中,他也发现了内地的同事很勤奋,而且,相对于香港,内地更会乐意以合作展开工作。在此前与内地机构、沟通的时候,叶文悦发现,内地处事的方式会灵活很多,“在香港,身边的人处事方式都类似,循规蹈矩,有条条框框告诉你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但是在内地就会相对灵活很多,没有一套具体的工作指引。”

  服务香港青年

  要先懂他们在思考什么

  叶文悦告诉南都记者,他目前工作的单位香港工联会是香港最大的劳工团体,其内地咨询服务中心在国内6个城市都设有办事处,秉承“全力支持港人”的宗旨,为在内地的香港人提供法律咨询、紧急援助,以及丰富的文化生活。

  同在香港长大,叶文悦清楚在内地读书、工作的香港学生会有怎样的娱乐方式,以及他们希望得到怎么样的帮助,“比如求职的方向、企业有哪些”,因此,他们会经常对接暨大、中大、广中医等学校的香港学生,除了每周四相约一起打羽毛球、安排他们参观国企以及内地的知名企业,还会在线上交流,分享面试的经验等等。假期时,他们也会相约桌游和剧本杀,“香港学生会希望能有平台提供给他们去沟通,让彼此互相认识对方。”

  而香港工联会则充当着这样的桥梁。叶文悦表示,香港人的身份,也成了他工作上的优势,他表示,服务香港青年,首先要清楚他们的想法,“知道他们想什么,以自己的身份去思考帮助他们什么,要怎么样帮助他们。”

  在他看来,香港人在内地工作也有独特的优势,香港是国际大都市,和国际接轨,国内也需要这方面的人才,“目前,香港特区也大力提倡香港青年在内地工作,所以会有香港青年发挥的空间。”他认为,对于有意在内地发展的香港人,要勇于尝试,跳出过往的生活圈子,在内地拓展人脉,同时也培养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

  从香港到内地

  持续以志愿者的身份帮助有需要的人

  叶文悦喜欢喝咖啡,会去探店,找一些网红咖啡店打卡,还喜欢看书,经常会去购书中心买书,有时候是和朋友,有时候是自己一个。他说,香港空间小,很少有可以买完书安安静静坐下来看的地方,但是在内地就不会有这样的“拥挤感”,“这种感觉在内地更舒服”。他非常享受自己独处的时间,喜欢看小说,尤其是侦探小说,尝试着用不同的思维去看待事情。

  此外,他一直关心贫困儿童方面的议题。2015年,他入选了《香港200》的领袖培训计划,策划开展有关贫困儿童的志愿活动。据悉,这是一项自2000年开始举办的项目,每年在全港挑选200名青年领袖,致力培育新一代优秀青年人才。2015年2月,他在香港黄大仙广场举办了一场《“童”梦无穷日》的活动,通过设置木板隔间房情景屋、布置展览等环节,让市民去体验贫穷儿童的状况,鼓励大家一起了解,并以行动支持贫困儿童。

  2019年时,他在深圳做了半年跨境儿童工作的志愿者,2021年9月,他又在广州做帮扶贫困儿童等的志愿者,“每周末陪小孩子玩,因为他们的父母大多是外来务工人员,没有时间去照顾小孩子,所以由志愿者去陪他们度过一个下午。”

  他发现跨境儿童和外来务工子女都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比如父母可能都对其疏于照顾,叶文悦觉得自己有责任和义务去照顾他们,也希望可以帮助他们融入小区。之前,他认识了一个小男孩,总是在街上乱跑,但马路上人多车多很危险,“我发现他喜欢做手工,所以我们专门开了手工班和画画班给他。”后来,小男孩制作了一个很漂亮的纸飞机送给他们,让叶文悦十分感动。他告诉南都记者,就算是小朋友送给他的一幅画,都会给他带来满足感,“因为我觉得这些小朋友都很惨,所以如果可以给他们带来一些快乐,那就是值得的了。”

  林亭:

  坚持自己热爱

  赴内地工作的香港女生

  (之前有香港工作经历,现就职于港铁深圳)

  2021年8月刚来深圳工作的林亭,之前已有过一段在香港的工作经历,聊起为何参与“大湾区青年就业计划”来内地工作,她更倾向于这个计划为她提供了机会,让她能进到心仪的企业和担任有兴趣的职位。因为这两点的同时满足,让这个女孩在工作岗位上不断“升级”。从一开始以文字输出为主到拍摄视频,从剪片到独立策划项目,在接触各种各样的人、持续着她的传播事业的同时,也为自己打造着品牌。“我希望自己能接受不同的困难、挑战,变得越来越坚定和强大。”

  “从香港到深圳,坚持自己热爱”

  林亭毕业后,曾在香港有过一份媒体宣传方面的工作,并感觉自己很有兴趣。后来朋友为她推荐了“大湾区青年就业计划”,让她发现自己心仪的企业香港铁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港铁”)在深圳有招聘自己喜欢的职位,便毅然参与。“大学时我曾在香港的港铁短期实习过,那时候对于港铁的企业氛围印象很不错,所以知道有这个机会,又跟我想要发展的方向很符合,就很想尝试一下。”

  “我来内地发展,最看重的就是这里的发展机会。”林亭说,虽然相比在香港工作可能对内地环境没那么熟悉,但内地让她看到广阔的发展空间。通过“大湾区青年就业计划”进入港铁后,林亭顺利进入了自己喜欢的公关部,从互联网小编到视频拍摄剪辑,再到策划项目并为项目做预案,一个初入社会的年轻人成长着。

  林亭坦言,相比之前工作的内容,现在的工作更多元化,也多了一些挑战。比如之前主要是文字输出为主,现在要进行多种方式的传播,包括拍摄、剪辑等,不仅需要有更多的技能,也要发挥着自己的创意。“我之前的工作相对比较单一,在这边就开始多一点这样的挑战,在相关的技能上也进步了很多。”

  在工作中林亭也接触了不少内地的同事,并有着很愉快的经验。比如之前去拍一个视频,内容是邀请同事一分钟内画出港铁(深圳)的卡通形象“U仔”的一个挑战。当时去找的车辆维修的同事罗工,就给了她很多拍摄的意见,“他说我们的情节可以这样设计,然后我们的对白可以这样说,我当时就感觉他特别可爱、有热忱。没想到严谨的维修专业同事这么多才多艺!”

  林亭平常需要写一些宣传文章、文案等,在行文的逻辑、措辞上,同事们也会帮助林亭,一起讨论把它调整到最好,林亭表示在这方面也获益良多。最近有一个林亭特别喜欢、特别想要进行的宣传项目——拍摄车站沿线的一些景点。公关的小编们会一起看看车站附近有什么好吃的餐厅、好玩的景点,自己提前去踩点,拍摄相关的视频并推荐给乘客。在做第一个方案时,林亭没有充分考虑到天气因素。后来又准备了另一个方案,就有了充分的条件可以拍摄想拍的画面。在这过程中,她学会了做预案,凡事要有两手准备,也尝试着更独立地去执行项目。

  感觉内地城市电子化程度发展很高

  以后希望在内地有更好的发展

  来到深圳后,林亭感觉这里的城市建设等各方面其实都与香港挺接近的,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内地城市的电子化程度真的很高。“刚开始我可能还不太适应,因为大家都不用现金了,什么东西都是用手机支付。买东西、坐地铁什么都一部手机就搞定。”林亭笑着说,在香港其实也有用手机电子支付,但是好像还没到这样的程度,所以刚来的时候觉得很新奇,也深感内地发展很快。

  除此之外,和内地的同事、朋友相处,比她想象中的距离要更近。林亭说自己来之前也会想,会不会两地的文化或者工作的氛围、习惯都会不太一样。“但来到这里跟同事聊天后发现,他看过的电视节目,他看过的剧我也看过,我看过的东西他也看过。大家都挺有共同的话题的。”林亭坦言这也算是她意料之外的事情。

  “我觉得湾区城市最大的优势,就是就业机会和选择比较多吧。”在林亭的眼里,湾区的工种选择也比较多,对于想要有一些新的发展机会的香港青年来说,在这边有较大的选择空间。而对于她个人而言,抱持着对于媒体、公关工作的热忱,如果有机会,也希望以后可以留在内地,留在港铁,继续往这方面发展,继续学习更多的东西。

  廖家咏:

  大湾区充满了机遇

  所见所闻对未来有很大帮助

  (毕业于香港理工大学,现就职于广州公司)

  2021年6月,廖家咏毕业于香港理工大学,之后通过“大湾区青年就业计划”入职。目前在销售及营销部担任广州南站项目的策划工作。“我非常鼓励朋友和同学来内地工作,大湾区充满了机遇,所见所闻对未来都有很大帮助。”

  实习经历

  让自己对广州充满期待

  操着流利的普通话,廖家咏对工作和未来侃侃而谈。“我在毕业之前就参加过不同的实习、兼职去增加自己的竞争力,也有想过到内地工作。因为内地是个充满机遇的地方。”

  2021年,当大学同学看到“大湾区青年就业计划”相关新闻,第一时间转发给廖家咏。“收到消息后我非常兴奋,这个计划是第一届,而我也是应届毕业生的身份,觉得非常幸运。”当时,她所在的大学班级,都是通过求职网站应聘从事市场营销相关的行业,普遍都留在香港工作,廖家咏是他们之中唯一一个来到内地工作的。

  廖家咏回忆,经过严格甄选,有15位来自不同地区的应届毕业生脱颖而出。“我现在参与的广州南站项目,是新鸿基地产继香港西九龙高铁总站项目后在大湾区的另一个大型TOD项目,跟我在香港去过的沙田广场、香港站、九龙站一样概念,除了是一个大型的交通枢纽,还有写字楼、商业、住宅及公寓,而我第一个轮岗就是在住宅的销售及营销部,有机会参与市场调研、项目定位、营销及推广策略等工作。”

  为了尽快适应和成长,公司给到他们很多培训,例如在香港了解公司的业务和文化,也会安排到不同部门轮岗。除此之外,也参观了集团在广州的项目,例如商场有IGC天汇、天环及住宅项目峻林等。“在大学时曾在广州实习过,当时就感觉到广州这个城市机会多发展快,让我对这个城市充满了期待。”

  “在工作上也不会有太多不适应的地方”,在廖家咏看来,“广州和香港语言环境,饮食文化很相似。年轻人关注的点,潮流的风格,喜欢的东西都差不多,所以也不会有太大的差异感。”

  “希望成为两地沟通的桥梁”

  经过近一年的工作实践,廖家咏成长为销售及营销部的重要一员。这边的年轻人给她的印象都很拼,尤其在高科技方面,深圳就是互联网的集中地。拥有非常多高科技人才,他们对高科技的触觉和使用是非常快的。“而我则因为持特区护照获很多国家免签证,如临时需要去国外出差我行动起来比较快。”廖家咏说,“在大湾区的不同城市里,很多人对香港的文化及生活习惯很有兴趣,而新地作为港资企业,希望在香港长大的我能够成为两地沟通的桥梁。”

  来到内地后,周末、假期她都把握机会去不同的地方旅游,香港的朋友都非常羡慕。有一些朋友跟她了解内地的就业情况,比如在哪里递交履历,住宿怎么安排,她都尽可能提供多一点帮助。“我就建议他们,首先要清楚自己希望从事什么,再根据自己性格及专业去申请合适的职位。其实申请的流程跟香港差不多,最重要的是做一个功课,知道这边行业跟香港的差异是什么。”

  如何才能吸引更多香港青年来到内地工作?她分享说“比如我在天河区工作,纳税是比香港高出很多的。”她建议,像广州南沙,深圳前海给到香港人税务优惠政策,希望这些政策会普及到其他地方,这也是吸引香港毕业生到内地工作的主要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