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谷银行闪电崩塌的连锁反应:百年历史的瑞士信贷彻底跌入谷底

  最近两个星期,世界金融银行业大震荡:美国两家银行相继倒闭、美国银行业股票大跌、华尔街的银行市值损失超过1650亿美元、美国第一共和银行处于危机边缘、硅谷银行英国分公司被贱卖、瑞士信贷彻底跌入谷底。

  

  这次震荡的源头美国硅谷银行(Silicon Valley Bank)在不到48小时,就上演了股票崩盘、银行挤兑、银行倒闭的闪电式崩塌,成了美国自2008年以来最大的银行倒闭事件。

  3月8日,硅谷银行宣布亏本卖掉了210亿美元的债券投资,直接导致2023年一季度预亏18亿美元。同一天,硅谷银行又宣布增发股票,募集22.5亿美元的资金。

  这波操作给人造成一种感觉:难道硅谷银行缺钱了?

  

  资本市场对硅谷银行乃至美国银行业的信心大受冲击,纷纷抛售股票,于是3月9日,硅谷银行的上市母公司市值蒸发了至少60%。

  储户对他们放在硅谷银行的钱异常担忧,在推特上传播着恐慌情绪,于是在3月9日,储户在一天内就取走了420亿美元的存款,呈现史无前例的银行挤兑现象。

  眼看信心危机与恐慌情绪要蔓延开来,于是在3月10日,美联储和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直奔硅谷银行,评估了它的财务状况。

  他们的结论是硅谷银行确实缺钱了:现金流为负9.58亿美元。就这样,流动性不足、资不抵债的硅谷银行在3月10日倒闭了。

  随后数日,美国银行业股票市场持续震荡,全球都在担心金融海啸将再次袭来。

  

  在美国,美国第一共和银行(First Republic Bank)3月13日的股票下跌超过60%,在3月16日下滑了36%。这家资产超过1760亿美元的银行也处在了危机的边缘,出现了银行挤兑之势。

  许多客户也纷纷取出他们在第一共和银行的存款,以至于这家银行不得不借钱和变卖资产来应对这种局面,可并没有起到提振的作用。

  为了避免美国银行体系崩溃,在美国财政部和美国最大的银行摩根大通合力斡旋下,美国11家银行同意为第一共和银行注资300亿美元,这些银行中包括美国四大银行(摩根大通、美国银行、富国银行、花旗银行)。

  这个消息一出,第一共和银行终于有了起死回生的苗头,它的股票上升了10%。

  

  在英国,预计至少30%的英国初创企业可能会受到硅谷银行倒闭的波及和影响,于是英国200多家科技公司联名要求英国政府介入,防止危机蔓延。与此同时,硅谷银行英国公司也出现了储户蜂拥取钱的现象。

  3月10日,英国的中央银行英格兰银行关闭了硅谷银行英国公司。3月13日,汇丰银行宣布将以1英镑收购硅谷银行英国公司。

  没错,就是1英镑,相当于空手套白狼。

  虽然截止到3月10日,硅谷银行英国公司贷款余额55亿英镑、存款余额67亿英镑,有形资产14亿英镑,年利润8.8亿英镑,但硅谷银行倒闭后,这家英国分公司瞬间就成了烫手山芋,所以有人快速接手,稳住大盘,才是英国政府最想看到的局面,更何况接盘的汇丰银行还是英国最大的银行。

  

  在瑞士,拥有160多年历史的瑞士信贷(Credit Suisse)在3月也崩盘了。这家银行在2022年录得金融危机以来最大的亏损,亏损79亿美元,2022年它的市值蒸发了84%,与此同时,瑞士信贷在世界银行界的排名从43位跌至38位。

  即便如此,瑞银在2022年的总资产依旧超过5500亿美元。可是,硅谷银行的倒闭给了瑞士信贷沉重的一击,让它的信用度彻底跌入了谷底。

  美国银行业震荡后的一个星期里,瑞士信贷每天存款提取速度超过100亿美元,以至于瑞士国家银行给它紧急补血540亿美元,但依旧无法从谷底将瑞士信贷解救出来。

  于是在3月19日,瑞士最大的银行瑞士银行(USB)宣布以32.5亿欧元收购瑞士信贷,相当于以四折的价格买下了它最大的竞争对手。

  硅谷银行何德何能,可以让全球金融市场忧心忡忡?

  

  硅谷银行并不是一家不起眼的小银行。它虽然比不上美国四大银行的业务广泛、财力雄厚,但在美国4000多家银行中,硅谷银行排名第16,截止到2022年底,它的资产超过2090亿美元,存款规模达到1750亿美元。

  它的主要客户是风投公司、私募公司、高净值人群,以及风投支持的科技和医疗初创公司。到2021年,硅谷银行为美国55%的风投科技和医疗初创企业提供银行服务。

  这家银行从1983年成立之初就另辟蹊径,盯上了非常烧钱但非常赚钱的科技初创领域。

  相比传统的大银行,硅谷银行更愿意为这些初创企业提供银行服务。硅谷银行目光不错,在科技浪潮的带动下,大赚特赚,一跃成为众多初创企业最钟爱的银行。

  福布斯连续数年将硅谷银行归在“美国最佳银行”之列,今年也不例外,2月再次上榜。

  表面如此光鲜,谁能想到它会在两天内就轰然崩塌呢?

  

  实际上,硅谷银行的内部风险早有迹象。从去年4月到今年1月,这家银行一直没有首席风险官,而这个职务对于一家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非常重要。

  早在今年1月就有短线交易机构发出警告:硅谷银行上市集团已经买了880亿美元的10年以上的长期债券。也就是说,硅谷银行把近一半的现金都投到了长期债券里。

  本来长期债券投资是属于比较稳妥的保守投资,但抵不住美联储的不断加息。为了抑制美国的通货膨胀,美联储从去年3月到今年2月,加息8次,利率从0.25%上调到4.50%。

  加息意味着借贷成本更高、风投资金紧缩,而非常烧钱的初创企业就只能取存款来维持运营,于是硅谷银行出现了存款加速外流的现象。

  多重因素叠加之下,硅谷银行的资金很快就出现流动性不足的问题。今年2月底,硅谷银行的首席执行官和首席财务官甚至都出售了各自持有的部分股票套现,这种操作不仅让人怀疑,他们早就知道公司的风险问题即将冒出水面。

  硅谷银行的风险早就引起了《华尔街日报》、知名评级公司穆迪(Moody)的注意,可美联储这个监管部门偏偏没在意,毕竟硅谷银行是美联储体系的成员之一。

  那么,美联储为什么没有承担其应有的监管职责?

  

  在当今的美国,放松监管才是“正道”,无效监管才是常态,无论是铁路交通业、还是金融银行业,这些关乎民生的重要领域也都是私有化,而美国充分释放着企业的“自主创新性”。

  美国总是认为监管将“扼杀创新性”,而在无效监管之下,美国乃至全球市场的稳定性都存在被扼杀的可能。

  美国银行体系有多不稳定?在美国历史上,银行这种私有企业倒闭的现象非常频繁。从2008年到2023年,已经有近500家银行倒闭破产。

  美国最大的银行倒闭案发生在2008年。当时全美第六大银行、总资产达到3070亿美元的华盛顿互惠银行股价大跌超过80%,信用度大幅下降、公司严重亏损,最终倒闭。联邦存款保险公司在2008年9月将华盛顿互惠银行以19亿美元的价格卖给了摩根大通。

  鉴于美国两党背向而行、资本家操控着美国国会,即便美国政府有时候出台了严管的计划,但大多数时候计划最终都会以失败收场。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奥巴马政府打算好好管一管华尔街,避免再次发生结构性的金融危机,于是在2010年出台了严管美国金融业的《多德-弗兰克华尔街改革法案》。

  这个法案赋予了美联储新的监管权力,并对银行设定了很多限制,比如禁止银行用自己的资金进行某些投机性投资、银行应确保有数十亿美元的现金储备、资产超过500亿美元的银行需要进行“压力测试”、衡量是否有抵御经济衰退的能力等等。

  不过,美国共和党和很多中小银行对这个法案一直颇有微词,认为这个法案给银行徒增负担,而且还“扼杀了创新性”。

  到特朗普执政时,硅谷银行、签名银行(Signature Bank)等美国银行开始游说美国国会,以他们的规模不足以引发结构性风险为由,希望可以免除法案规定的义务。总部位于纽约的签名银行就是在硅谷银行之后倒闭的那家银行,它的资产规模达到1180亿美元。

  于是在2018年,共和党掌控的美国国会与时任美国总统特朗普出台了《经济增长、监管放松和消费者保护法案》,将监管银行的门槛从500亿美元资产提高到了2500亿美元,,而达不到这个规模的银行则可以尽情享受着散养的待遇。

  在这种背景下,曾经的游说者硅谷银行、签名银行在今年相继破产倒闭。这次银行危机发生后,拜登借机抨击了他的前任,指责特朗普不该放松对银行监管。

  虽然监管能力着实不行,但美联储、美国政府、美国银行大佬们收拾烂摊子的能力不容小觑,毕竟经验十足。

  

  美联储设了一个贷款体系,避免美国的地方银行发生类似硅谷银行倒闭的危机,允许银行以他们的投资美债作为一年期贷款的抵押,美联储将以此为银行提供等值的贷款。

  美联储3月16日发布数据称,它已经向美国的银行贷款了1648亿美元,以保证他们的现金流动性,防止银行挤兑浪潮蔓延,而这个数字已经超过了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创下的记录。

  另外,硅谷银行和签名银行倒闭后,储户最担心的就是自己的存款是否能全数取出来。

  通常情况下,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给储户的赔偿金额至多25万美元,如果存款超过这个金额,那么只能认栽了。

  不过,这次不是普通情况,已经冲击了美国银行业和美国金融市场的信心,而且硅谷银行很多储户是初创或风投企业,存款金额要远超25万美元。

  

  所以,拜登政府和美国金融监管机构暂时为这两家银行取消了25万美元的赔款上限,承诺这两家银行的所有储户的全部存款一分钱不会少。

  联邦存款保险公司在3月13日将硅谷银行更名为硅谷过渡银行,恢复运营和业务,与此同时还在为它寻找买家,只是到现在还不知道谁将接盘。

  于是,有很多美国人质疑,这些赔偿的钱难道又是由美国纳税人承担,因为2008年美国对华尔街救赎计划就是用的纳税人的钱,当时惹得美国民众相当恼怒。

  拜登政府则安抚美国民众,称此次救助的资金来自“存款保险基金”,不是纳税人的钱。

  “存款保险基金”隶属联邦存款保险公司,目前资金超过1000亿美元。它的资金来源之一是美国银行等金融机构按季度缴纳的费用,另一个来源就是它投资美国国债赚取的利息。

  前面提到过,美国的11家银行将注资补血第一共和银行,而这种抱团救助的举动与2008年金融危机之初着实相似,当时美国大银行就集体帮助实力较弱的银行,又或者银行匆忙地进行相互收。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