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更多的科技定律正在或迟早都会进入历史学领域

  《历史不会熔断》

  朱嘉明 著

  中译出版社出版

  历史是一个复杂和动态的矩阵。回顾过去的 100年,有的历史维度彻底中断和消失,有的从非主流演变成主流,有的在演变过程中异化,有的从更深层上改变了人类的走向。本书从经济金融、科学技术、思想文化、社会生态等各个维度,探讨人类未来如何通过创新和合作,以实现和谐美好的可持续发展。

  >>内文选读:

  历史就是一个动态的矩阵(序言节选)

  读者看到这本书的时候已经是2023年的新年之后了。我相信,每位读者都会对2023年有这样或那样的期许和计划。其实,这已经是人们迎新辞旧的一种精神现象。但是,每个个体对新一年的期许和计划,常常被个体所不能影响和控制的历史所改变,甚至破灭。这是因为,历史是一个动态的矩阵,如同复杂的迷宫,任何个体、群体,甚至国家在其面前都是极为脆弱的。

  本书分为七章,所有文章从不同角度折射历史是怎样一个复杂和动态的矩阵。

  1999年3月,华纳兄弟影片公司的科幻影片《矩阵》(The Matrix,中文译为《黑客帝国》)上映。影片的故事极为前卫:网络黑客尼奥发现,看似正常的现实世界,其实是虚拟世界,被一个名为“矩阵”的计算机人工智能系统控制。于是,尼奥、一位神秘女郎和黑客组织首领墨菲斯联合起来,与矩阵抗争,最终回到现实世界。2003年《黑客帝国2:重装上阵》和《黑客帝国3:矩阵革命》上映,2021年《黑客帝国4:矩阵重启》上映。四部《黑客帝国》的思想价值在于,未来的世界很可能是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并存。人类,包括数字人和虚拟人,可以在这样的两个世界中转换角色。

  如果未来是这样,那么传统的历史观念和逻辑都被彻底颠覆:历史不但有古典真实模式,而且有虚拟现实模式;历史中的主体,不但有传统的人类,而且有智能机器人;未来历史的创造者,不但不局限于传统的碳基人,而且主导权要让渡给硅基人。也就是说,历史的对象不仅仅是人类社会,而且包括迅速成长的“后人类社会”。

  人们曾经坚定不移地相信:事实乃是现代史学的核心之一。现在,因为科技革命,以信息和数字形式存在的事实,以量子纠缠方式存在的事实,已经不再是传统的事实模式。如果说,按照约翰·惠勒的观点,万物源于比特,比特就是这个世界最基本的事实和存在,所以历史就是比特的排列和集合。

  值得注意的是,因为“马斯克主义”产生,人类开启火星移民计划,人类历史也因此开始超越地球的边界。马斯克主义的底色是“极客技术原教旨主义”,支点是科幻设定,跟反技术的新勒德主义相对,它几乎是量子+贝叶斯+比特+计算建构的。“马斯克主义”具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乌托邦无政府主义者;二是政治光谱是动能派,将技术进步视作元目标,凌驾于政治原则甚至道德秩序之上。

  总而言之,人类似乎不得不重新诠释和定义事实,物理世界和基于比特的虚拟世界并存,人类生存空间从地球延伸到月球和火星。人类本身也在改变,不同改变的交集,推动历史矩阵的持续扩展和进一步复杂化,加快向后人类社会过渡。

  在日益复杂和异化的历史矩阵中,有一种冷酷无情的力量按照其固有的模式在增强,这个力量就是熵。人类社会和文明受到两种熵叠加的压迫:热力学的熵,熵增加,系统的总能量不变,其中可用部分减少,熵增过程是一个自发的由有序向无序发展的过程;信息学的熵,信息量增加与信息熵正相关。“人类在应对物理世界热力学熵的同时,还面临被称为信息熵的积聚压力。热力学熵和信息熵增的交叉和叠加,将会导致物理形态的现实世界和信息形态的虚拟世界陷入失序,触发内卷化的社会熵增,引发生态、经济、社会和政治的全方位危机。”所谓的“全方位危机”可以理解为“危机集群”或者“集群危机”。

  所以,人类走到今天,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是要改变热力学、物理学和信息学的熵的存在方式,从熵增转变为熵减或负熵。为此,人类需要开启全方位的变革——思想变革、经济变革、社会变革。这样的变革必须是结构性变革,注重整体性和共识性。为此,人类的不同族群、不同文化、不同意识形态,不是强化差异和继续分流,而是寻求共识和走向合作;不是重复金字塔模式,而是实践DAO的模式,构建Web 3.0机制。道理并不复杂:只有合作与和谐有可能实现熵减,而冲突和对抗势必引发熵增。

  总之,是熵减,还是熵增,将是未来历史的主旋律,是历史乐观主义和悲观主义较量的焦点。传统的历史学家们,可能从来没有意识到作为自然科学第一法则的熵定律,已经成为历史演变的最为重要的法则。事实上,更多的科技定律或迟或早地都会进入历史学领域。

  现在,最值得关注和思考的是人工智能技术的持续突破。2023年1月, OpenAI开发的第四代生成式预训练技术GPT-4呼之欲出。GPT-4将拥有100万亿个参数,而一个正常人类大脑约有800亿-1000亿个神经元,以及约100万亿个突触,GPT-4是否预示着可能具备制造人脑的能力,尚难以得出结论。但是,可以确定的是,如果在没有任何限制的情况下,GPT-4通过图灵测试,这将意味着模拟人脑的历史进程会超出人们的想象。人工智能的生成式预训练技术的持续发展,将从根本上改造人类目前的经济构造和生活模式,甚至人类本身。其意义可以与实现摆脱地球引力的第二宇宙速度,或者摆脱太阳引力的第三宇宙速度技术媲美。在不断推进的人工智能技术前沿背后,很可能存在类似芯片技术的“摩尔定律”,或者互联网的“梅特卡夫定律”。这样的规律将强烈影响历史矩阵中的维度组合。

  以德国历史学家约翰·古斯塔夫·德罗伊森在他的《历史知识理论》中的一段话作为本序言的结语:“我们的心智力、精神力量能在理念层面上,把未来和过去与自己的现实结合起来,使自己类同于永恒。”

  作者:朱嘉明

  编辑:周怡倩

  责任编辑:朱自奋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