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女乒历史上的让球事件,何智丽因此出走,曹燕华最后一次抗命不从

  原标题:女乒历史上的让球事件,何智丽因此出走,曹燕华最后一次抗命不从

  文丨体娱新视线

  编辑丨体娱新视线

  前言

  2016年10月,李晓霞在个人社交平台深夜哭诉,其中的内容让很多人都一头雾水,也引发了不少网友以及球迷的讨论。

  此时正值里约奥运会结束不久,因此很多球迷都认为与丁宁的比赛有关,所以才会深夜哭诉。

  而事后证明,李晓霞当时的这番哭诉,其实与丁宁没有任何的关系。

  之所有许多球迷会将李晓霞的哭诉与丁宁联系在一起,更多的还是因为在国乒队伍当中的“让球”传统,已经让人印象深刻。

  在中国乒乓球历史当中,首次让球是在1961年的第26届世乒赛,这是中国第一次举办世界级别的大型比赛。

  而当比赛进行到男子单打4强的时候,四名运动员无一例外都是来自中国。

  他们分别是庄则栋,李富荣,张燮林,徐寅生,全是中国运动员,也就意味着金牌已经牢牢掌握在中国的手中。

  若是放在现在,最终谁拿到这枚金牌已经不再重要,然而在当时却并非如此,就在半决赛即将举办之时,中国组委会开了一次会。

  这场会议的主任就是贺老总,会议开始后,贺老总便说:这一次男单由谁来当冠军?

  经过数小时的讨论后,最终贺老总一锤定音,由庄则栋来当冠军,

  对此贺老总给出了两个理由:

  第一个是庄则栋在团体赛当中立下了大功;

  其次是庄则栋代表了首都。

  这是因为除了庄则栋外,其他三位运动员都是上海队,即便是上海队当时想不通其中的缘由,但是最终还是服从了贺老总的决定。

  “让球”在当时是高度保密的,甚至庄则栋也并不知道,他能够在第26届世乒赛夺冠,也正是因为李富荣的让球。

  可以说“让球”是特殊时代所产生下来的产物,只是,伴随中国的发展,“让球”似乎在某一时期已经成为了一种风气。

  譬如在上世纪80年代之时,乒乓名将江嘉良就曾经历过“让球”事件。

  1986年7月,在第7届世界杯乒乓球赛当中,中国队派出的是,第38届世乒赛的男单冠军江嘉良与亚军陈龙灿。

  当时江嘉良的教练则是郗恩庭,在四强比赛中,江嘉良先是淘汰了韩国选手。

  随后陈龙灿也成功击败香港选手,使得中国队提前锁定金牌,就在决赛前夕,江嘉良被郗恩庭叫了出去,并交给了江嘉良一封信。

  这封信则是由许绍发亲自书写,在这信中,许绍发告诉江嘉良,需要将冠军让给陈龙灿,同时许绍发还告诉江嘉良。

  在哥德堡世乒赛男单决赛当中,陈龙灿之所以会输给他,也是因为教练组安排的。

  当看完信封之后,江嘉良陷入到了沉默当中,虽然说在世乒赛夺冠,是由教练组在幕后安排的。

  然而江嘉良也在想,即便没有教练组的帮忙,不过凭借这自己的实力,他也是能赢的,当时江嘉良也的确有说这话的实力。

  不过面对教练组的安排,江嘉良并没有抵抗,尤其是他与陈龙灿关系十分的要好,更不用说在世乒赛让球给他,还从未告诉过他,也让江嘉良决定投桃报李,最终让球给了陈龙灿,就这样乒乓球队当中的“让球”传统就一直传承了下来。

  只是伴随时间的发展,当越来越多的优秀运动员涌现的时候,面对教练组的“让球”安排,总会有一些球员会抗议,甚至是不遵从教练组的安排。

  譬如在1981年世乒赛女单决赛中,对阵双方分别是曹燕华和童玲,两人都来自中国队,也就说明,中国队已经将金牌提前锁定。

  然而这时教练组试图让曹燕华让球给童玲,让其获得女单冠军,教练组给出的理由是:童玲在世乒赛立下了汗马功劳。

  然而曹燕华对于领导组的这个安排却并不满意,不过即便当时曹燕华,在乒乓球队当中是一个异类,但最终还是没有选择违抗教练组的命令,“让球”给了童玲,

  在1985年的世乒赛上,当教练组在1/4决赛的时候,要求曹燕华再次“让球”给童玲的时候,这一次的曹燕华选择了拒绝。

  此次站在曹燕华身边的还有她的主管教练,因为曹燕华已经决定在此次世乒赛之后便会选择退役,也就无惧之后会受到领导的打压,最终在这一次的世乒赛当中,曹燕华一人夺得女单和混双冠军。

  还有一人便是何智丽,1987年世乒赛,当时女单进入4强的分别是何智丽、管建华、戴丽丽以及韩国选手梁英子。

  在进入半决赛之前,教练组曾要求何智丽“让球“给管建华,教练组担心最终金牌会易手,只是在赛前。

  何智丽却当场表示:“我已经让过太多的比赛,在这一次世乒赛当中,我不会再让任何一个球。”

  最终何智丽在半决赛当中战胜了管建华,而在决赛当中,何智丽在没有教练为其做场外指导的情况下,顶着巨大的压力战胜了梁英子。

  而当她回国之后却遭到了打压,甚至是在第2年的汉城奥运会,即便当时她的世界排名在第一位,却依旧被排除在了奥运会的参赛阵容外。

  最终何智丽选择离开国家队,前往日本,并且在1994年,出现在了亚运会当中,同时战胜陈静、乔红、邓亚萍、获得亚运会的女单冠军。

  可以说,中国乒乓队的“让球”传统,的确让中国乒乓队流失了一部分优秀的运动员。

  不过作为一个时代的特殊产物,虽然说乒乓球队出现“让球”本身是违反了体育公平竞技的原则。

  如果结合当时的情况以及时代的背景之下,就能够发现“让球”在当时,其实是利大于弊的。

  首先就是在确保晋级选手当中,在对战外国选手的时候胜率更大,简而言之就是当两名中国运动员同时晋级的时候,教练组所考虑的就不是两人之间谁更加厉害,而是在最终的决赛之时,哪一个运动员能够有更大的概率战胜外国运动员。

  其次便是教练组希望能够让一些即将退役的运动员,在职业生涯最后阶段,拿到一枚世界冠军,让其职业生涯有一个完美的结局。

  譬如在1981年的世乒赛当中,当时正值黄金时期的蔡振华与郭跃华共同进入到了决赛,原本两者的对战,蔡振华的胜率会更高一些。

  但是,教练组选择让蔡振华让球给郭跃华,最终让郭跃华在退役之前,拿到了第1个世乒赛的单打冠军。

  除了这些以外,选择“让球”,能够提升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友谊,在70年代左右的时候,中国的运动员,曾经两次在女子单打决赛当中让球给朝鲜运动员。

  并非是因为技不如人,更多的还是考虑到两国之间的友谊,让朝鲜赢下比赛的同时,也增加了两国之间的友谊,更为重要的是树立国家的影响力。

  在当下乒乓球比赛更多的是运动员与运动员之间的较量,然而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这时的中国在世界范围的影响力还很小,因此就需要出现一件极为影响力的事情。

  而体育无疑是最好的一个途径,譬如庄则栋在成就三连冠壮举之时,对世界体坛的影响力就十分的大,以此带动的是,中国在国际影响力也进一步的增大。

  真正让中国“让球”传统出现转变的,则是在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当中国乒乓球队包揽了乒乓项目的全部金牌,向全世界展现出中国乒乓在世界乒坛的绝对统治力。

  然而也正是这样的壮举,让身处高位的蔡振华,感觉到了一丝危机感,虽然说中国乒乓队包揽全部金牌,的确是一件振奋人心的事情。

  但长此以往下去的话,必然就会导致乒乓球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出现严重的问题,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危机感,最终蔡振华决定在次年的世乒赛将两枚左右的金牌“让”出去。

  不同的时代所追求的结果不同,在中国经济不发达,整体国力尚不强大的时候,的确需要乒乓球来带动一些其他的附带价值,然而在当下,曾经野蛮的“让球“行为已经不复存在。

  相反已经换成了另外一种"让球"模式,那便是通过"让球"来赢得别人的尊重,比如在乒乓球比赛的时候,中国运动员,在大部分的情况下,都会避免出现11-0的战绩,所以在乒乓球比赛当中,也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名场面,而做的这一切,也仅仅只是为了能够让乒乓球运动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

  在当下,中国的实力已经足够强大,不再需要一枚金牌来提升自身的国际影响力,因此现在的乒乓比赛,更多的也仅仅只是运动员与运动员之间的较量,是体育层次之间的较量。

  如今国乒队伍当中,早已经没有“让球”事件发生,相反更多的则是战略性的放弃,放弃一些项目的金牌,以此换取乒乓球运动,在世界范围内获得更大的影响力以及更加快速的发展。

  参考资料:

  《“放水”万不可取 “养狼”须更开放》——解放日报

  《中美"乒乓外交"功臣庄则栋逝世 曾被尼克松接见》——中国广播网

  《1987世乒赛何智丽让球内幕 陈静:她才是受益者》——金陵晚报

  《从何智丽风波谈起——剖析我国的体育管理体制 》 ——辽宁体育科技

  《乒乓球女双、混双技术发展趋势分析——第48届世乒赛女双、混双调研报告》——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乒乓外交”的逻辑与中国外交智慧》——人民论坛

  《乒乓球运动走向世界的思考》——青少年体育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