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岁芒格最新谈“棉花糖实验”:延迟满足让我获益匪浅

  在2023年Daliy Journal股东大会上,芒格提到自己有幸很早就学会了延迟满足,并且一直受益于此。

  当主持人问99岁的芒格,这个年纪和财富级别的人还要练习延迟满足是否理性,他答道:

  “虽然我现在越来越老了,但我还在这样做。

  “我们正在寻找机会去推广延迟满足,其他人却在想办法享受,这是不同的生活方式。按我这种方式做,总的来说你会在生活中收获更多。”

  

  99岁的芒格在2023Daily Journal股东会上

  当被问到这份延迟满足是否来源于天性时,芒格回答:

  “不是(天性),我很早地就get了这个诀窍。我做过那个小孩吃棉花糖的实验,就是看你能等多久后吃棉花糖,然后看不同表现的孩子以后在生活中会怎么样。

  那些能够延迟满足的小孩也是那些能够在生活中成功的人。我很幸运自己能掌握这种技巧,我必须得说,延迟满足给我带来了很大帮助。”

  芒格所说的“延迟满足”(delayed gratification),指一个人在面对选择时,放弃即时的满足,而选择更长远的目标和更高的价值。

  简单讲,其实是秉持一种长期主义。这种思维方式与及时享乐的冲动相反,强调短期进行一些必要的牺牲,从而获得更大的长期回报。

  和中华传统智慧中的“戒生定,定生慧”异曲同工。

  在个人生活中,延迟满足可以表现为抵制消费主义的陷阱,克制消费,把更多的资源用于长远目标。芒格曾表示:

  “ 每个成年人都应该节俭储蓄,不应该愚蠢地随意挥霍,延迟满足以后能得到更多好东西。这些都是本杰明·富兰克林教给我的道理,勤俭节约是美德。如果你能培养延时满足,你已经走在通往成功和幸福的路上。”

  在投资领域里,延迟满足意味着投资人不会追逐于短期的高回报,而选择长期的价值投资策略。他们会进行深入的基本面研究,寻找具备可持续增长潜力的公司,并长期持有这些公司的股票。“熬”过市场的春夏秋冬,从而成为卓越投资者。

  美国传奇投资人雪拜·科伦·戴维斯(“戴维斯双击”的那个戴维斯)用了45年时间,将5万美元的保险股投资组合做到了9个亿,合计增长了1.8万倍。

  他的投资从20世纪40年代美国大萧条末期开始,一直延续到20世纪90年代。期间经历了2轮惨烈熊市、1次市场崩盘、7次轻微熊市、9次市场萧条。

  回到芒格Daliy Journal的这段对话中,芒格提到的“棉花糖实验”,是美国著名人格心理学家沃尔特·米歇尔(Walter Mischel)从1962年开始在斯坦福大学进行的一项实验。

  实验以学龄前儿童为研究对象,预测出参与实验的儿童日后生活幸福与成功的相关性。被称为“每个人都应该熟知的实验”。

  

  “棉花糖实验”

  米歇尔发现,多年过去后,当初能够为了奖励而坚持忍耐更长时间的小孩普遍具有更好的人生表现(更自信或成绩更优秀)。

  他表示:“在诱惑(棉花糖)前坚持自律的能力,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该儿童的社会和经济背景。”

  “棉花糖实验之父”米歇尔围绕这个实验内容的新书《延迟满足》,正好最近由中信出版集团出版了。

  通过米歇尔本人在《延迟满足》书中引言中对于该项试验诸多发现的介绍,以及给出的提升延迟满足、自控力的路径和实操方法,我们可以对“延迟满足”以及“自控力”这项认知技能了解得更全面。

  正如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思考,快与慢》作者丹尼尔·卡尼曼所说:

  “《延迟满足》这本书将会改变你对人性的看法。”

  《延迟满足》不仅是在讲孩子们的棉花糖实验及其相关研究,其实也是在讲整个人类的大脑的冲动系统和冷却系统的共同作用。有的人因为一时冲动毁了一生,有的人卧薪尝胆步步为营。

  

  《延迟满足》 沃尔特·米歇尔著 出版时间:2023年2月 出版方:中信出版集团

  经中信出版集团授权,以下将《延迟满足》引言的这部分内容进行编辑整理,分享给大家。

  自我控制策略是可以习得的

  文/沃尔特·米歇尔

  我不是天生就有自控力,我的学生和我的孩子们都可以证实这一点。促使我开展这项研究工作和撰写本书的初心是:我一直坚信并且通过研究发现,为了获得未来的收益而延迟当下满足的能力是一项可以习得的认知技能。

  诸多研究表明,这项技能在幼年时期就可以显现出来,并能够进行测量,它对人们的终身幸福和身心健康具有深远影响。

  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可以利用已知的认知策略对这项技能进行修正和加强。

  “棉花糖实验”始于20世纪60年代,在斯坦福大学幼儿园——宾幼儿园(Bing Nursery School)的学龄前儿童中开展。

  在这项简单的研究中,我们请孩子们做出一个十分有挑战的选择:立刻得到一个小奖励(比如一块棉花糖),或者独自等待20分钟后得到一个更大的奖励(比如两块棉花糖)。

  我们允许孩子们从各种零食中选择自己最想要的奖励,如曲奇饼干、椒盐卷饼、薄荷糖等。

  孩子们努力克制自己不按铃,他们同自己的斗争会让你热泪盈眶,想要为他们的创造力鼓掌欢呼,并让你满怀希望:即使是幼小的儿童也能抵制诱惑,坚持到底,并做到延迟满足。

  出乎我们预料的是,这些学龄前儿童在等待时的表现,他们是如何成功地做到延迟满足的,又是如何失败的,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测他们未来的生活。

  他们在四五岁时能够等待的时间越长,以后在SAT(学业评价测验)中的得分就越高,在青少年时期的社交能力和认知功能就会越强。

  在”棉花糖实验”中可以长时间等待的学龄前儿童到了27~32岁,体质指数较低,自我价值感更好,在实现自己的目标时更有效率,在面对挫折和压力时也更加应对自如。

  到中年时,如果对大脑中与成瘾、肥胖相关的区域进行扫描,那些可以持续等待(高延迟)的人与那些不能坚持等待(低延迟)的人相比,会显示出截然不同的图像。

  每个人都渴望了解意志力是如何工作的,也都希望自己、孩子、家庭里那些正在吐着烟圈的亲戚能够轻松拥有更多的意志力。

  延迟满足和抵制诱惑的能力自文明产生以来就是一个重大挑战:《创世记》的故事核心就是亚当和夏娃在伊甸园中面对的诱惑。这一能力也是古希腊哲学家的思想主题,他们甚至将意志薄弱命名为“无意志力”(akrasia)。

  千百年来,意志力被认为是一个固定的特质,你可能具备,也可能不具备,这一看法很局限,使那些意志力薄弱的人只能成为生理、社会关系的受害者。自我控制对于追求长期目标非常关键,对于人际间的关心与支持所必需的自我约束和共情也同样重要。

  它可以帮助人们避免在年幼时深陷辍学的困境或是陷入自己讨厌的工作而无法脱身,也是支撑情商和构建完美人生的一种“核心天赋”。尽管意志力的重要性显而易见,但它却一直被排除在严肃的科学研究之外。

  大众对”棉花糖实验”的关注自21世纪初以来持续增长。美国专栏作家戴维·布鲁克斯于2006年在《纽约时报》周日版发表了一篇关于”棉花糖实验”的评论文章,几年后在他访谈奥巴马时,奥巴马还主动问他是否想谈谈”棉花糖实验”。

  “棉花糖实验”在2009年《纽约客》的科学专栏正式发表,之后就广泛出现在世界各地的电视节目、杂志、报纸上。

  在面向各种听众的关于延迟满足的研讨会上,一张棉花糖的图片已经成了固定的启动仪式。我在纽约还看到过小孩子们放学回家时穿着印有“不要吃掉棉花糖”的T恤衫,上面别着一枚大大的金属纽扣,宣告“我通过了”棉花糖实验””。

  幸运的是,随着公众对于”棉花糖实验”的兴趣不断增加,在生理学和心理学领域涌现了更多更有深度的科学研究,探讨如何延迟满足并实现自我控制。为了理解自我控制和延迟满足的能力,我们不仅需要知道是什么造就了它,还需要知道有什么会对其形成干扰。

  与亚当和夏娃的故事并无二致的是,各大报纸头条经常爆出当下名流非法用药、与年轻实习生或管家发生丑闻,这些名流包括总统、政府官员、受人尊敬的法官、社会道德标杆、国际金融和政治奇才、体育英雄、电影明星,这些人亲手打碎了自己的光环。

  这些人往往十分聪明,智商、情商超高,还是社交牛人——否则他们也无法如此闪耀。他们为什么还会做蠢事呢?他们朋友圈里的其他男男女女怎么没有深陷丑闻呢?

  我尝试用最新的科学研究解释这一现象。故事的核心是人类大脑中两个紧密联系的系统:

  一个是“冲动”系统——感性的、反射性的、无意识的;

  另外一个是“冷静”系统——认知性的、反思的、缓慢的、费力的。

  这两个系统在面对巨大诱惑时的相互作用方式揭示了学龄前儿童是如何应对”棉花糖实验”的,以及意志力是如何发挥作用或失败的。

  “棉花糖实验”的结论不可避免地带来一个问题:“自我控制力是与生俱来的吗?”基因科学的最新研究为这个问题提供了全新的答案。

  研究表明,我们的大脑具有十分惊人的可塑性,改变了我们对于一系列问题的认识,比如DNA(脱氧核糖核酸)与后天养育的作用、环境与遗传的关系、性格的可塑性。基因研究的意义远远超出了科学实验室,也超出了关于“我们是谁”的普遍共识。

  自控力虽然不能承诺成功和美好未来,但很多时候可以帮助我们做出艰难选择,为实现目标而坚持努力。自控力的效果不仅取决于使用技巧,还取决于目标的内化、指引人生的价值观和足以战胜沿途所遇挫折的强大动机。

  但也要注意到自控力的局限性:拥有太多自控力的人生也可能像没有自控力的人生一样缺乏成就感。

  凡注明“聪明投资者”的作品,版权均属聪明投资者。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违者必究。所有文章旨在记录和传递信息,不代表“聪明投资者”赞同或反对其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