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与“热梗”相结合,小众文化也能走进大众视野

  □王雅瑄(山西大学)

  近日,浙江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字学甲骨文方向研究生李莹发视频“吐槽”自己的专业冷门,没想到视频意外走红,网友纷纷表示想学。于是她索性做起了科普:“两个字还原3000年前车祸现场”“看日落顺便造了个字”……随着视频不断走红,李莹也逐渐找到了职业方向:用另一种方式传播自己热爱的文字。(3月24日《人民日报》)

  中国汉字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以甲骨文为起点,穿越千年历史的风尘,在今天依旧熠熠生辉。甲骨文作为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为我们研究早期国家和社会形态提供独特而真实的第一手资料。如今,一代代学者夜以继日地阅读、破译甲骨文,就是通过刻在兽甲上的一笔一画,跨越千年时空去窥见古人的所思所想。

  对甲骨文这类“冷门绝学”的研究,虽然不会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但对于研究我国的灿烂文明史却具有重要意义,其文化价值是难以衡量的。李莹曾说:“每个汉字之所以成为现在我们看到的样子,背后都有一段属于它自己的生命轨迹。”而她利用新媒体平台,用明白晓畅的语言,将甲骨文的生命轨迹生动地展现给众人,充分彰显了其文化魅力与时代价值。“为往圣继绝学”,让冷门学问重现于大众视野,需要日久天长的努力,需要更多的李莹。

  最古老的文化需要最时尚的传播者。小众文化的推广不仅需要投身于专业领域孜孜不倦地耕耘,也需要在当下的语境中赋予其新的生命与活力。李莹将甲骨文文化与当下“热梗”结合,挖掘那些有故事的古文字,以幽默生动的形式科普晦涩难懂的知识,为传统文化拂去历史的尘沙,这就是文化传承的有益尝试。

  在视频走红之前,李莹并没有过多考虑过自己的就业问题,而现在,她逐渐找到了自己的职业方向。她将自己对文字的热爱付诸实践,经历了由研究者到推广者的身份转变,曾经独自一人求学甲骨文的李莹,现在依托网络平台成为了数万网友的老师。这样以“热心态”去钻研“冷学问”的远不止李莹一人,他们让小众文化不再孤芳自赏,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将中华文化的光热接续传递。

  专业也许会小众,但其研究价值绝不“小众”。其实,当下的“冷门专业”也可能是未来的发展风口,而功利目的也不应成为专业选择的唯一标准。生活中不止有“六便士”,还有名为梦想的“月亮”,求学之路上应该有现实的考量,也要怀揣对诗意远方的向往。愿冷门专业不会成为“绝学”,愿每一位小众领域的开拓者都能用热爱去抵挡岁月漫长,行你所行,无问西东。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