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色彩设计,让城市更“出彩”

  城市

  色彩设计

  

  当前,我国城市建设与城市更新同步进行的特征在北京城市副中心表现得尤为突出。北京城市副中心是为调整北京城市空间格局、治理大城市病以及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提出的。其规划范围为原通州新城规划建设区,总用地约155平方千米。副中心的建设不是白纸画画,而是在通州的既有底子上增添、勾连。如何协调好新建与遗存的关系,如何更有效地展现城市特色、提升城市魅力,需要新思路、新方法和新手段。其中,城市色彩便是不容忽视的有效手段之一。

  北京市通州区不动产登记中心新大厅装置浮雕墙(图片来源:设计团队实地拍摄,装置浮雕墙创作:王波、王京红)

  01

  日照与色彩

  自然因素主导城市尺度的色彩感知

  探讨城市色彩,首先要明确它所属的日照类型。城市的日照类型分为三种,即低日照城市、中日照城市和高日照城市。

  在低日照城市中,自然光是漫射的,它赋予建筑的明度框架只有一个层次。这类城市的建筑色彩大致有两种解决方案。一种是在较高明度、中低彩度的色调中进行色相对比。另一种是人为制造明度对比,即在低彩度的诸色调中增强明度对比。

  城市的日照类型(图片来源:王京红、王波绘制)

  在高日照城市,明度框架有黑白两个层次,建筑的色彩感强,自然光能量高,能够把极端的色彩效果表现得很出色。因此,明度强对比、色相强对比、彩度强对比都可以用在该类城市的建筑上,即在色三角的三个极点的色彩及其组合是最合适的。鲜艳的彩色、强烈的黑白对比在阳光下看起来很悦目。西藏地区的建筑就是这方面最典型的例子。

  大多数城市属于中日照城市,自然光给建筑色彩建立了黑、白、灰的多个层次的明度框架。中日照城市的建筑色彩效果是多样的。其明度的选择及其关系更多受自然光的限制,色相、彩度的选择多数情况下受大地色彩的影响,与建筑所在地的纬度密切相关。

  宋庄美术馆附近的高层住宅色彩分析(图片来源:“北京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建设及城市色彩指导意见研究”课题成果)

  北京城市副中心属于中日照城市类型。我们发现,在那里无论是新建还是遗存,明度关系符合中日照城市规律的,即具有三个及以上明度层次的建筑色彩都比较悦目。比如,宋庄美术馆附近的高层住宅墙面采用了高明度的蓝色和白色,与暗窗洞一起形成三个明度层次,给人清朗的印象,有效减小了大体量、高密度的视觉压力;老城区的住宅小区——芙蓉园的建筑墙面采用白色、浅灰色,窗框采用淡绿色,与暗窗洞共同形成多个明度层次,很好地诠释了清新明亮的规划意象;新建的楼盘华远好天地采用红色调,由于明度关系恰当,仍能感知到明亮和愉悦。可见,色相对城市尺度的色彩感知影响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大,因为在大范围、大尺度的空间中,从视觉心理平衡的角度考量,原则上所有色相都可以存在。但不容否认的是,色相在明度关系的框架中进一步凸显了城市特色,从通州老城区可见一斑。

  02

  材料与色彩

  常见建材色彩对北京城市副中心城市色彩的影响

  在通州老城区,经常能看到用暖黄色涂刷翻新的建筑,但这些明亮的黄色在北方城市的老城区并不多见。通过进一步调研,笔者发现通州区有一种常见的天然材料——砌筑运河驳岸的石材,在当地自然光下呈现出一种悦目的黄色。这些石材也常被用来制作磨盘,出现在粮仓等处。在元、明、清时期,通州因漕运得名和兴盛,是京杭大运河北端的漕运转运中心,并设有皇家粮仓。于是,与漕运、粮仓等密切联系的石材色彩便携带了历史文化基因。这些暖黄色被大众用来粉刷建筑,虽然不是很完美,但这种集体无意识很可贵,恰当引导、扶植就能“生长”出有特色的副中心城市色彩。

  北京城市副中心老城区住宅色彩分析

  北京城市副中心常见石材色彩分析

  在通州老城区,还能看到另一种常见的人工建材——砖,最有代表性的是胡同区的灰砖和红砖。砖和石材都是副中心城市色彩设计的灵感来源。同时,我们还找到了一个青绿色的色彩家族,它们来自运河的水色、当地常见的青石色、回民住宅、老城胡同标识、老城住宅窗框色等。这个青绿色色彩家族是中高彩度色,色彩感较强,可作为特征色,用于城市宣传或空间中小面积的点缀,以凸显城市形象。

  北京城市副中心特征色提取与分析

  03

  效果色和材料色

  遵循环境效应的规律

  我们发现,通州老城区的集体无意识用色效果并不稳定,同样的暖黄色,有使用恰当的建筑,也有很多使用不准确的建筑,它们的明度、彩度、色相都可能发生偏离。那么,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一些有经验的建筑师早就发现,上墙实施之后的建筑色彩和小块材料样板的色彩往往有很大区别。因此,非专业的用色者很难把握建筑色彩效果的完成度。为解决城市色彩实施的“最后一公里”问题,我们在进行副中心城市色彩课题研究时着重做了一些工作。

  通过实地调研44个副中心城市色彩(以建筑色彩为主)样本,我们发现现场的建筑色彩效果(即效果色)和上墙的真实材料色彩(即材料色)明显不同,它们的差距源于环境效应,是有规律可循的。对此,我们通过实验室仿真实验,计算验证了所观察到的这一规律。

  北京城市副中心常见砖色彩分析(图片来源:“北京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建设及城市色彩指导意见研究”课题成果)

  基于上述研究,我们制作了北京城市副中心城市色彩的色卡和色标尺。建筑的材料色可以直接从色卡中选择,也可以自选后用色标尺检验,确保明度、彩度在适宜的范围之内。在实践中,我们没有采用色彩系统的数字标号表达城市色彩,而是做了两个实物样板,即样板石(常见的天然建材)和样板砖(常见的人工建材)作为转换媒介。实物样板的材料色与其在副中心日照条件下显现的效果色是一一对应的。这些实物样板的色彩在副中心能找到大量的使用案例,色彩效果是明确的。用它们标记色标尺,获得的是与效果色关联的材料色可用范围,从而保障了城市色彩设计的效果能落地实施。

  北京城市副中心城市色彩文本、色卡和色标尺(图片来源:作者自摄)

  04

  旧厂房更新

  人的意志主导近人尺度的色彩感知

  通州老城区除住宅外,还有不少工业遗存的旧厂房。在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建设过程中,这些旧厂房也在逐步更新,但它们与城市的新建部分如何协调成为一个问题。笔者认为这是可以协调的,而实现旧厂房整体协调的手段之一,就是建筑色彩符合副中心城市色彩的规律。

  北京市通州区不动产登记中心新大厅(以下简称“不动产新大厅”)位于副中心04组团的老城区,是原北人集团(印刷机械制造企业)的锻造车间。

  更新后的原北人集团旧厂房(图片来源:作者自摄)

  不动产新大厅空间色彩设计前的场景(图片来源:作者自摄)

  首先,我们需要在北京城市副中心城市色彩色谱中选取恰当的色彩。在对不动产新大厅内部空间的色彩设计中,我们把明亮的白色调作为主色调,并使用高光泽度的冷白,提亮大厅的内部空间。大厅的灯光选用中色温的暖阳色调,当阴天自然光不足时也能补充暖光,让室内的冷白色调不至过冷。我们选取绿色调作为大厅的辅助色调。同时,副中心规划构建蓝绿交织、清新明亮的森林城市,其城市色彩的特征色也是一组绿色。所以,使用对比强的绿色调,不但能给人清新明亮的印象,实现雅俗共赏、老幼皆宜,而且能体现副中心的城市精神。

  不动产新大厅空间色彩设计思路示意(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其次,我们将这些美好的色彩用于不动产新大厅的室内空间中。在色彩运用的过程中,我们先明确了用色逻辑。不动产新大厅相当于插入旧厂房之间的“白盒子”,两个室外中庭是插入“白盒子”的“绿盒子”。大厅中代表过去的与工业遗存相关的事物都采用旧厂房建筑色谱中的色彩,即砖红、铁灰、水刷石白和铁锈色;代表现在和未来的事物都用“白盒子”色谱中的色彩,即冷白、绿色、柳黄、莲红和翠微。为严格控制不动产新大厅内部的色彩种类,从柱子、家具、绿植到自助电子设备、显示屏、标识,甚至工作人员的工服色彩,我们都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和搭配。因为有限的调色板才能画出有特色的画。

  不动产新大厅空间效果图

  不动产新大厅空间实拍图(图片来源:设计团队实地拍摄)

  大厅北部还有个空间序列的辅线——沿墙的展廊。我们从副中心城市色彩色谱中选色,绘制了“通州十景”系列画作,按照从传统到现代进行展示——《古塔凌云》《柳荫龙舟》《长桥映月》《万舟骈集》《千荷泻露》《波分凤沼》《千年通运》《扬帆起航》《北运涟漪》《五色华章》。这些画作有真实的图像、不真实的色彩,大众能看懂,又别有艺术趣味,从而体现了城市精神。目前,“通州十景”系列绘画正在做成文创产品,如工作人员的丝巾、领带等。城市色彩就是这样融入每个人的生活中的。

  “通州十景”之《古塔凌云》(图片来源:“北京市通州区不动产登记中心新大厅空间色彩设计”成果,王京红、王波创作)

   “通州十景”之《万舟骈集》(图片来源:“北京市通州区不动产登记中心新大厅空间色彩设计”成果,王京红、王波创作)

  总之,在我国高质量发展的新时期,城市色彩设计能巧妙地解决大量有序复杂的问题,也能将自然与城市、城市与建筑、建筑与人,老少雅俗、室外室内,以及新建与遗存、现代与传统等多维度、多层面、多要素联系起来,统筹协调、交汇融合,通过艺术的方式达成发展的目标。可以预见,城市色彩是一个有前景的形式语言和设计手段。

  建设美丽中国

  老城改造

  在不断探索和创新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得以推进和拓展,开辟了独具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发展之路。而在城乡建设领域,中国式现代化也得到了有效落实,为解决人类生存空间和环境同质化问题提供了有效方案,以满足中国人越来越强烈的对富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生活环境的需求。但当下中国的相关设计者和规划建设者仍需做好不断推动实现现代建设的中国化的工作。

  是以,人民美术出版社特别推出了“建设美丽中国”栏目与“老城改造”子栏目,力图组织相关领域的学者、设计师以及规划建设者,探讨如何进一步从城乡规划建设以及具体的生活空间设计、更新改造等方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同时积极传递当下优秀的建设和改造的成果、经验和相关建设理论等,以期为更多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者提供借鉴。

  本文节选自《中国艺术》2023年第1期

  《浅谈北京城市副中心城市色彩及其在旧厂房更新中的应用》

  《中国艺术》2023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