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1期】共研新课标,满溢语文味|黄岳杰教授教您如何以戏剧化诵读方式走进《

  原标题:【第2681期】共研新课标,满溢语文味|黄岳杰教授教您如何以戏剧化诵读方式走进《木兰诗》——跨学科学习任务群课例式解读

  

  新

  课

  标

  · 语文味

  

  

  理论学习

  

  在西湖区初中语文教研员 王伟老师的组织下,西湖语文青年教师研究团队于二月伊始组织了新课标的学习、分享。

  其中,寇笑歌老师进行了

  《跨出去,跨回来——“ 语文跨学科学习任务群”学习分享》,指出在进行跨学科学习任务群 设计的时候,要站在学科立场上,基于教材要求,重构学习内容;要进行深入的文本细读,对文本的深入理解仍然是关键。在 实践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搭建支架的方式,保留语文味。在跨出去的同时,更要跨回来,回归语文教学的本质。

  

  

  

  

  滑动可查看更多课件

  

  课堂实践

  

  课例开发者 黄岳杰老师将教育 戏剧引入初中叙事类古诗教学中,指导学生借助戏剧元素朗诵长诗《木兰诗》。在充满趣味的朗诵表演中,学生感知并领会了诗歌的主旨大意,演绎并把握了主人公“木兰”的人物形象,在体悟诗歌形象和意境的同时,在兴味盎然的演读中不知不觉能够背诵这首长诗。整节课形式新颖,气氛热烈,在 语文和戏剧的跨学科融合中实现了扎实、灵活而有效的深度学习。 申宣成老师对本课例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点评。

  授课教师

  黄岳杰

  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校园戏剧耕耘者,人称“校园莎士比亚”,学生尊称为“老黄”。流霞剧社编剧、导演。他说自己做了一辈子的戏剧,是为了“用舞台延续课堂,以戏剧拓展教育”。

  

  评课教师

  申宣成

  杭州师范大学教授,语文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2022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组核心成员,中小学(中职)语文教材国家级重点基地特聘研究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

  

  古典诗歌的戏剧化诵读

  ——《木兰诗》课堂实录

  教学目标

  1.通过在朗读中加入腔调、动作、口技等戏剧化元素,90%以上的学生在两个课时内能背诵全诗。

  2.通过教师的指导和解读,能够说出重点文言文词语的意义并复述全诗内容。

  3.通过教师的引领演读,感受中国传统的戏剧文化。

  第一课时

  01

  导课激趣 · 披文入戏

  教学环节简述

  黄老师结合《木兰诗》的具体语句,提出了 戏剧化朗诵的三条基本路径:以腔调变化表现人物对话,以语气助词与口技创造音效情态,以肢体动作实现 形象演绎。

  教学实录

  师:同学们,我想把戏剧的元素融入朗诵中。第一, 戏剧里边是有人物对话的,一个人怎么说,另外一个人怎么回,不同角色之间有对话感,这些对话感我们能不能做出来呢?比如说“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老生戏腔),这是爸爸说的话,对吧?“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这是女儿说的话,对吧?我们把它放在戏剧当中,演员不是我们现在这样平铺直叙的,而是“啊——开我东阁门……”(旦角戏腔),用旦角和老生的腔调把角色区分开。

  师:第二,我们要 借助语气助词与口技来营造情态,有点像戏剧里的音效,比如说“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叹息的时候,唉——(作叹气状),为什么呢?因为是“唯闻女叹息”,要叹息出来。然后,像“磨刀霍霍向猪羊”,磨刀霍霍向猪羊,向猪羊,哼哼(口技模仿猪叫声),咩咩(口技模仿羊叫声)!

  师:第三,我们还要配合一些肢体动作来形象化地演绎。“北市买长鞭,买 长鞭!”干吗,得儿——驾!(手挥鞭子状)鞭子得用,对不对?手要配合着 用起来。

  师:我们在朗诵中 加入对话、音效、肢体动作这些的戏剧元素,大家都要动起来。戏剧能把人打开。我们平时都很拘谨(模仿学生拘谨),戏剧里人的目光就会变亮,以戏剧的方法念诗,大家的目光都会明亮。

  师:这首诗写得特别好!它对 心理方面的描述特别细腻。要离别的时候,木兰心情忧虑,内心戏非常丰富;重逢的时候,那种喜悦的心情也非常丰富。反而打仗的地方一带而过。我们朗诵时也可以做这个动作(一只手在上一只手在下,战士亮相状),表示仗打完了。这才是诗,木兰的英雄气概不仅体现在英勇善战,而且体现在她内心的女儿态。我们要 通过戏剧化朗诵表现木兰在女儿与战士身份间的转换。

  02

  教师领读 · 以戏诵文

  教学环节简述

  黄老师带领学生一边演绎,一边翻译,课堂多处出现 京剧元素。原本与学生有时代隔阂感的文言字词瞬间成了生动有趣的故事。 对文言字词的理解、对文章大意的把握、对人物情感的理解,都高效落实于活泼的 戏剧化朗诵中。

  教学实录

  师:现在,我们从头开始,先跟着我以戏剧的形式朗诵全诗。有的地方是要刻意重复的,为什么?有些 情感不重复就没法彻底表现出来。好,同学们和我一起来。“唧唧复唧唧”,手从左到右,再从右到左,一共三遍。有人说“唧唧”是虫叫声,也可能是机杼声,还可能是叹息声。我们也可以这么理解,“唧唧”是梭子穿来穿去的声音,因此双手要左左右右地重复摆动。预备起。(师生合)

  师:手打开,我们在戏剧里面可能会用兰花指表现女儿态(教师演示),“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唯闻女叹息,唯闻女叹息,唉——”(渐慢)。刚开始不要念得太洪亮,因为木兰当时的情绪是压抑的。(师生合)

  师:对。好,然后爸爸出现了,爸爸说:“啊?你怎么了?你在想什么,担心什么?”女孩子模拟男声时声音稍微粗一点:“问女何所思,何女何所忆 。”木兰回答了,要注意木兰是个女生,我们用旦角的腔调,先起个势。“啊——啊——(旦角戏腔)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预备起!(师生合)

  师:好!太好了!木兰说没有,其实是有的。说“昨夜见军帖”,这时候认真一点,“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可汗,知道吧?可汗是我国北方古代少数民族的最高统治者。来,“昨夜见军帖”,我看见那个军帖(作看军帖状),“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语气不够,“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重复,一字一顿)。要强调急迫,来!(师生合)

  师:“阿爷无大儿”,我爸没有儿子,“木兰无长兄”,我木兰也没有哥哥。怎么办?我替父亲去!“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还不够。“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替——爷——征——!”情绪就上来了。(师生合)

  师:对,掷地有声。这一段我们要复习一遍。来,开始,从“唧唧复唧唧” 开始。(师生合)

  师:哇!很好。下面要干什么?

  生:去买东西。

  师:去买军事用具对吧?“东南西北”是诗歌当中的一种手法。“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就是这种方式。东南西北,未必一定是在那个地方买骏马、买鞍鞯,是指跑了好多地方。那东市买骏马 心情是怎么样的?很激动,对吧?所以大家注意,开心的时候是怎样的节奏,开心的时候节奏很快,还要有重复,比如“东市买骏马,买骏马”,来,预备起。(师生合)

  师:到这边买东西,又到那边买东西,是欢天喜地的,都买齐备了。喜悦的时候,脸不是呆呆的,而应该有微笑,对不对?来,我观察大家的 表情啊,预备起。

  师:最后,“得儿——驾!”气氛一下子激扬起来了,对吧!然后,突转,“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语调忧伤减缓),不要“旦辞爷娘去”(声调欢快)。

  (生大笑)

  师: 整段都是忧伤的,是一种离别的气氛。包括到了黄河以后还思念父母,情绪也是哀伤的,还有一种前途未卜的忧虑,我们要把这种情绪充分表现出来。 一起来。(师生合,从“旦辞爷娘去”读到“胡骑鸣啾啾”)

  师:“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燕山胡骑鸣啾啾,胡骑鸣啾啾,鸣啾啾。”每次这样省两个字,逐次减下去。(师生合)

  师:这里应该用什么拟声词呢,吁——马叫。(师生模仿马叫)

  师:离别的部分复习一下。(师生合)

  师:好,不能老是儿女情长,对吧?她是战士,要打仗,打仗怎么打?气势 拿出来, 要有一种豪迈之气,诗中是有的,我们能不能把它表现出来呢?“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豪迈感,双手张开)“万里赴我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配合双手展开亮相的动作)金柝是打更的东西,白天用它做饭,晚上用它打更,能发出非常清脆的声音,想象一下,旷野无边的沙漠, 打更的声音里包含阵阵寒意。开始!(师生合)

  师:这四句诗我们要重复一遍。十几年的过程,诗用四句话就描绘出来了,好多情感都浓缩在里面,我们要把它完整表现出来。来,预备起。

  (师生合)

  师:要有豪迈之气,“万里赴戎机”,预备起!(师生合)

  师:好,节奏回到念课文的节奏了。“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教师示 范)一起来。(师生合)

  师:哒,哒哒哒,哒,是不是这样的节奏。来,念两遍!(师生合)

  师:读第二遍的时候把声音压下来,但还是要用力。来,第一遍是敞开,第 二遍是压下来,但是这个意念还在,来。“万里赴戎机”,预备起!(师生合)

  师:下面用戏曲念白的方式,读出叙述的感觉。“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戏腔)好,还不够,“将军百战死”,如果有一个人报谁谁到,下面怎么样,“呜——喂——”(用口技模仿上朝状)行吗?来试试看。(师生合)

  师:归来见天子,天子当然是“坐明堂”, 浩然正气。既然是“见天子”,当然要喜悦一点,声音可以变高——“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又出现“十二”了,“十二”是虚数,像前面的“军书十二卷”,后面“同行十二年”,还有三、九、十、十二啊,好多不一定是实指,虚指数最很多。“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干强。可汗问所欲”,我们问的时候都是:“嗯?你想干什么?”木栏用男声说还是女声说?

  ( 生齐:男声)

  师:这个时候一定用男声,在天子面前木兰可不能暴露自己,“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戏腔)。虽然木兰在天子面前是一个男人,但她心里知道自己还是女儿身。所以念两遍,一遍是男声,一遍是女声。(师生合)

  师:好像镜头有两个,一个正大光明地说:啊!皇上,我不要做尚书郎,我要回家去。另一个说:我才不做尚书郎呢,我还是要回家去。木兰始终是女孩子,对不对?好,来。(师生合)

  师:回家是衣锦还乡,是得胜回乡。父老乡亲很热情, 整个是喜剧的基调,虽然前面哀伤,但最后是非常圆满的结局。“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女儿回来啦!“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磨刀霍霍向猪羊,磨刀霍霍向猪羊,哼哼,咩——!”(口技模仿猪叫、羊叫声)(师生合)

  师:这个地方又开始抒情,多年不回家一定会对自己的家园特别怀念,会看到很多触景生情的东西。比如说,“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京剧当中“西”念“c”,“我”念“o”。“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戏腔)”(师生合)

  师:“帖花黄”(拿手在脸上假装贴一下)。这个是抒情的段落,注意慢慢来,不要着急,再来一次。

  师:接下去是战友、一起吃饭的人。“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重复两遍。“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这个是惊奇的表现啊,“诶?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不知木兰是女郎,不知木兰是——女——郎!”(手指着前方,模仿战友指着木兰的样子)把情绪提上去。大家“不知”的时候,手这样(鼓掌)拍三次,表现一种太奇怪了的感觉,预备——起。(师生合)

  师:最后一句很妙,像一个叙述人在说,你们不知道吧,性别是可以隐藏的。但他不这样说,他是拿兔子说的,家里养兔子的可以试试,拎起兔子耳朵,雄兔 是……(模仿脚扑朔),雌兔是……(模仿眼迷离)。

  (生笑)

  师:他用兔子来比喻特别妙,刚好回答了那些伙伴的疑问,这么多年怎么就不知道她是女的呢。将兔子放到地上你就分不出来,拎起来就看得出来,所以后来一个成语叫扑朔——

  生:迷离。

  师:这是个非常有意思的成语。我们准备用快节奏表现,鼓起掌来啊。“雄兔脚扑朔,雌兔 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安能辨我是——雄——雌?”最后像梳头一样,手抬高,亮相,“安能辨我是——雄——雌?”(双手高举,作亮相状)

  03

  总结收束· 师生齐诵

  教学环节简述

  黄老师从情节、人物、情感等多个方面再度总结全诗,并以一些经典动作的示范勾连学生的记忆,生动形象,令人过目不忘。

  教学实录

  师:这首诗其实是一出戏,有情景,有对话,有跌宕起伏的情绪,有战士的豪迈之气,有内心的女儿态,反差、变化非常多。 从哀伤、忧心忡忡到欢天喜地,到离别哀伤,到豪迈,然后是在天子面前的一种洒脱,内心里面又有对故乡的思念。之后回到家乡,欢天喜地,又开始怀念过去,再表现战友的惊诧——她怎么会是一个女孩子,到最后结束。我们用朗诵的方式来表演,这就是戏剧。加入戏剧元素,朗诵就更有趣了。我们一起再来一遍。

  (师生合)

  师:这首诗,你们马上能记住,大家跟着情感变化和节奏去背,不要死背,会很吃力。当然要念好的话还是要多加练习,我也希望大家有机会能在台上表演。我的指导就到这里,大家先休息一下。

  第二课时

  04

  教师领读 · 以戏诵文

  教学环节简述

  第二课时由学生活动构成,学生在 以组为单位的协同学习中复习巩固上一课时的学习内容,并尝试在没有老师的带领下独立完成《木兰诗》的 戏剧化朗诵表演。

  教学设计

  1.将学生分为四人一小组,进行20分钟的组内排练

  (1)学生自主回忆动作巩固练习,遇到困难可向组内同学请教。同时观察并指出同学表演的错误,互相评点。

  (2)教师巡视各组学生的排练情况,当学生出现集体性的错误时,及时给予提醒或示范。

  2.小组汇报,开展演后谈

  (1)推选2一3个小组上台演绎,可演绎全诗,也可以演绎精彩的片段。

  (2)每组表演结束后,台下观众进行评点,点评可参考以下格式:

  我从 同学的 (动作/语气/表情/神态)中,读出了木兰 的性格特征,因为 。

  我觉得 同学在表演 (动作/语气/表情/神态)时,还可以更 ,因为 。

  3.全班在没有教师带领的情况下演绎全诗,教师评点总结。

  申老师课后总评

  0

  1

  创新教学方式

  体现具身学习

  认知心理学理论指出,认知是具身性的,身体与认知、思维、情绪有着密切联系。“ 具身学习”(embody learning)理念逐渐受到教育理论和实践界的关注。该理论强调人的学习不仅是在头脑中发生的,还与人的身体状态、活动方式等息息相关,后者甚至起着枢纽和核心的作用。因此,教师在组织教学时,要特别注意以劳动、游戏、研学、实验、歌舞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和体验, 调动心、脑、手、足、耳、口等各种身体器官,让学习借由活动体验进入肌肉和血脉之中。

  本课例采用的戏剧化诵读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教师创造性地挖掘出了《木兰诗》中蕴含的 戏剧元素,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和肢体,使其全身心投入沉浸式的学习中。这种崭新的诵读方式,留给学生的不仅是心理层面的记忆,更有肌肉记忆,从而大幅度提高了学习效果。正如夸美纽斯所说:“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戏剧化朗诵打开了学生的多重感官,将学生的学习引向深处。

  0

  2

  依据体式特征

  落实教学内容

  文言文作为一种融合文言、文化、文章、文学四个层面内容的文体,其教学内容的选择既要关注文本章法、思想等内容,也要对重要的文言词语进行解释。本课例虽以学生的戏剧化朗诵活动为主,但教师在指导朗读的过程中也适时渗透了对关键文言词语和文化现象的解释,体现了 言文并举的教学思路。

  例如,教师在动作阐释中穿插“唧唧”这一拟声词的多元解释,在表演示范中介绍“可汗”“金柝”的历史文化知识。这些解释既增进了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也提高了诗歌教学的传统文化含量,使课堂更为饱满扎实,体现了教学内容的全面性。

  0

  3

  关注学生主体

  激发深度参与

  本课例做到了 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地位的辩证统一。在第一课时中,表面上看是教师一直在教学生怎么演读,似乎占用了太多时间,但是,因为教师 从戏剧这一独特视角切入,不但扣住了文本的特质,而且契合了学生的心理,教学主导不但没有削弱学生的主体作用,反而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综观两节课,学生由拘谨到自然,由观望到参与,直至每个人都被调动了起来:他们或者模仿老师的动作语言,或者全班一起诵读表演;或者一个人揣摩体味,或者小组中协同演练。整个学习过程气氛热烈,兴趣盎然。学生的深度参与让听课教师也受到了强烈的冲击和感染,他们也情不自禁地参与到诵读活动中。两节课之后,观察者进行了即时访谈和检测,结果显示,学生非常喜欢这样的诵读课,绝大部分学生都能将《木兰诗》背诵和默写出来。

  本期小编:

  丰潭中学 李倩倩

  审核:周日编辑组

  杭十五中 陈敏慧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