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的前生今世

  本篇为环境影响评价的简要介绍

  环境影响评价(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EIA)的前身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当时美国政府开始对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进行环境评估。这项工作的初衷是为了保护环境,防止环境破坏,同时确保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随着时间的推移,环境影响评价逐渐成为了国际上广泛采用的一种环境管理工具。目前,几乎所有国家和地区都已经制定了相应的环境影响评价法律法规,并在各自国家的环境管理体系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今天,环境影响评价已经成为了环境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用于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还应用于各种各样的环境管理活动,例如土地利用规划、城市规划、自然保护区规划等等。同时,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环境影响评价也在不断创新,例如采用了生态系统服务评估、生态风险评价等新技术和方法,以更好地评估环境影响,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

  一、国外环境影响评价的起源与发展情况

  国外环境影响评价(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EIA)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当时美国政府开始对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进行环境评估。这项工作的初衷是为了保护环境,防止环境破坏,同时确保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1969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国家环境政策法案(National Environmental Policy Act,NEPA),规定了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程序和要求,成为了国际上第一个系统的环境影响评价法律法规。

  在欧洲,环境影响评价的发展主要是在1970年代开始的。1975年,欧洲经济共同体就颁布了第一部关于环境影响评价的指令(Directive 75/442/EEC),要求各成员国在进行项目决策之前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此后,欧盟陆续颁布了多个关于环境影响评价的指令和法规,逐步完善了欧盟的环境管理体系。

  在亚洲,日本是最早开始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国家之一。1970年代,日本政府开始对一些重要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1980年代,日本政府颁布了《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定了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程序和要求,并建立了相应的管理机构。

  总的来说,国外环境影响评价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发展情况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总体来说,国外环境影响评价已经成为了环境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保护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我国是什么时候开始推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我国开始推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1983年,中国国家环境保护局成立,这是我国建立环境保护管理制度的重要里程碑。1986年,中国国家环境保护局发布了《关于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写的暂行规定》,这是我国第一个环境影响评价相关的规定,为我国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奠定了基础。

  1993年,我国颁布了《环境影响评价法》,正式确立了我国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该法规定了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程序和要求,明确了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的编制、审查和公示程序,并规定了环境影响评价应该在项目决策之前进行。此后,我国陆续颁布了多个环境影响评价相关的法规和规定,不断完善了我国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近年来,我国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不断创新和完善,例如采用了“先评价后批准”和“一事一议”等新机制,以更好地保护环境和促进可持续发展。

  三、我们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发展与实施情况?

  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发展和实施情况经历了多个阶段。

  第一阶段:1980年代至1990年代初期,主要是建立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基础。

  在这一阶段,我国主要是制定了《关于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写的暂行规定》等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为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二阶段:1990年代至2000年代初期,主要是完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

  在这一阶段,我国颁布了《环境影响评价法》等一系列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同时建立了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和评价机构,逐步完善了我国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第三阶段:2000年代至2010年代,主要是加强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实施和监管。

  在这一阶段,我国加强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实施和监管,建立了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机制和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机制,加强了对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的审核和监管,并规定了环境影响评价的责任追究制度。

  第四阶段:2010年代至今,主要是创新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推动可持续发展。

  在当前阶段,我国继续创新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加强环境风险评估和生态环境保护,推动可持续发展。同时,我国也积极参与国际环境治理,推动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国际标准化和规范化。

  四、我国的第一个实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项目?并简要介绍

  我国第一个实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是黄河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该工程的建设始于1957年,经过多年的规划和建设,于1986年正式启动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于1987年底完成,并于1988年通过国家环境保护局的审查。1989年1月,国务院正式批准了三门峡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该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涉及了水文水力、土地资源、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等多个方面,对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五、我国目前环境影响评价相关法律、法规介绍?

  我国目前环境影响评价相关的法律、法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是我国环境影响评价的基础性法律,规定了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原则、程序和要求,明确了环境影响评价应该在项目决策前进行,同时规定了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的编制、审查和公示程序。

  2.《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办法》:是我国环境影响评价领域的具体实施规范之一,规定了公众参与的内容、方式和程序,强化了公众对环境影响评价的监督和参与。

  3.《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是我国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的基础性法规,规定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程序和要求,明确了环境影响评价的批准和监管机构的职责和权力。

  4.《环境保护法》:是我国环境保护的基础性法律,规定了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和要求,明确了环境保护的责任和制度。

  此外,还有一些涉及环境影响评价的行业标准、技术规范和指南,如《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编写技术规范》等。这些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共同构成了我国的环境影响评价体系,为保护环境和促进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和技术支持。

  六、圆明园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起因及其意义?

  圆明园位于北京市海淀区,是清朝时期的皇家园林,是中国现代园林艺术的杰出代表之一,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2003年,圆明园启动了修复工程,为了确保修复工程不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圆明园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起因就是为了保障圆明园修复工程的环境可持续性,避免修复工程对周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圆明园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意义在于:

  保护环境资源:通过环境影响评价,可以对修复工程对周边环境的影响进行评估,制定合理的环境保护措施,避免环境资源的浪费和破坏。

  促进可持续发展:环境影响评价可以对项目的可持续性进行评估,制定合理的规划和管理措施,促进项目的可持续发展,为未来提供可持续性的发展空间。

  保障公众利益:环境影响评价可以征求公众的意见和建议,保障公众的参与权利和知情权利,确保项目不会对公众的利益产生负面影响。

  强化环境管理:通过环境影响评价,可以加强对环境的监管和管理,建立健全的环境管理体系,提高环境保护水平。

  七、我国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由来及背景介绍?

  我国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由来及背景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经济快速发展的需求:我国经济快速发展,需要大量的基础设施和城市建设项目,这些项目对环境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因此需要对规划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以保障环境的可持续性发展。

  环保意识的提高: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对环境保护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环境影响评价作为一种环境保护的手段,逐渐得到了广泛认可和应用。

  国际环保合作的需求: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需要遵守国际环保条约和规定,其中规定了对环境影响评价的要求,因此我国需要建立相应的环境影响评价体系。

  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出台:我国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逐步完善,为环境影响评价提供了法律依据和规范。

  综上所述,我国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由来及背景主要是为了满足经济快速发展的需求,提高环保意识,遵守国际环保要求,以及适应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要求。通过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可以保障环境的可持续性发展,促进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八、环境影响评价的意义

  环境影响评价(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EIA)是一种评估规划、项目或政策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的过程,其意义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保护环境资源:环境影响评价可以对规划、项目或政策对环境的影响进行评估,找出对环境造成的潜在危害,制定合理的环境保护措施,避免环境资源的浪费和破坏,确保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预防环境污染:环境影响评价可以在规划、项目或政策实施之前,对可能产生的环境污染进行预测和评估,制定相应的污染预防和治理措施,预防环境污染的发生。

  促进可持续发展:环境影响评价可以对规划、项目或政策的可持续性进行评估,制定合理的规划和管理措施,促进可持续发展,为未来提供可持续性的发展空间。

  保障公众利益:环境影响评价可以征求公众的意见和建议,保障公众的参与权利和知情权利,确保规划、项目或政策不会对公众的利益产生负面影响,提高公众对环保工作的参与度。

  强化环境管理:通过环境影响评价,可以加强对环境的监管和管理,建立健全的环境管理体系,提高环境保护水平,推动环保工作的不断改进。

  综上所述,环境影响评价的意义在于保护环境资源,预防环境污染,促进可持续发展,保障公众利益,强化环境管理,是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手段和保障。

  

  九、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意义?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Strategic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SEA)是一种评估政策、计划或战略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的过程,其意义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保护环境资源: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可以对政策、计划或战略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进行评估,找出对环境造成的潜在危害,制定合理的环境保护措施,避免环境资源的浪费和破坏,确保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促进可持续发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可以对政策、计划或战略的可持续性进行评估,制定合理的规划和管理措施,促进可持续发展,为未来提供可持续性的发展空间。

  提高政策决策的科学性: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可以提供科学的环境评估数据和参考意见,为政策决策提供科学依据,避免政策决策中的偏见和盲目性,提高政策决策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保障公众利益: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可以征求公众的意见和建议,保障公众的参与权利和知情权利,确保政策、计划或战略不会对公众的利益产生负面影响,提高公众对环保工作的参与度。

  强化环境管理:通过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可以加强对环境的监管和管理,建立健全的环境管理体系,提高环境保护水平,推动环保工作的不断改进。

  综上所述,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意义在于保护环境资源,促进可持续发展,提高政策决策的科学性,保障公众利益,强化环境管理,是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手段和保障。

  十、那些规划需要编制规划环评?

  需要编制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规划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类:

  国家、省、市、县级总体规划;

  重点行业发展规划,如能源、交通、旅游等行业的规划;

  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等自然保护区规划;

  城市建设规划、城市修建和扩建规划;

  产业园区、工业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园区规划;

  河流、湖泊、海岸带等水资源规划;

  矿产资源开发规划;

  农村综合开发规划;

  其他涉及环境影响的重大规划。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地区的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和标准可能存在差异,具体需要根据当地环境保护部门的要求进行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实施情况:

  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引进的,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完善,已经成为我国环境保护的重要法律法规之一。目前,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实施情况如下:

  法律法规的完善:我国先后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为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实施提供了法律依据和规范。

  评价范围的扩大:我国的环境影响评价范围不断扩大,除了对工程项目和城乡建设项目进行评价外,还逐步向规划和政策等领域延伸,如对总体规划、产业规划、区域规划等进行评价。

  评价技术的不断提升:我国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得到不断提升,从单一的环境质量评价向环境、经济、社会三方面综合评价发展,评价方法和技术手段也得到了不断的改进和完善。

  公众参与的加强: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强调公众参与,公众可以通过公示、听证会等方式参与评价过程,对评价结果提出意见和建议,保障了公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权。

  督查和约束机制的加强:我国对环境影响评价的督查和约束机制也得到了加强,环保部门和相关部门对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实施进行监督检查,对未按规定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单位进行处罚。

  综上所述,我国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在法律法规、评价范围、评价技术、公众参与和督查机制等方面都得到了不断的完善和加强,但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不断加强和完善。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