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在北大校园遇到有人晕倒……
如果在北大校园里
遇到一个人晕倒了
你会怎么办?
是惊慌失措还是立即向他人求助
或许,你也可以尽自己所能
采取简单的急救措施
为生命争取宝贵的几分钟
什么是晕厥?
晕厥是由于短暂的全脑组织灌注降低而导致的意识丧失,以快速发作、短时间和自发性的完全恢复为特点。依据病理生理机制的不同,晕厥通常分为三类:反射性晕厥、直立不耐受综合征和心源性晕厥。
晕厥的原因有哪些?
反射性晕厥
反射性晕厥常见于年轻人,主要由神经的反射异常引起。血压调节、心率反射弧功能障碍及自主神经功能不全,导致血压急骤下降,引起脑供血不足、短暂意识丧失。如果晕厥之前有这些情况,那么很可能属于反射性晕厥:
经受了令人不愉快的视觉、听觉刺激
长时间站立
所处环境拥挤与炎热
晕厥前存在面色苍白、出汗和恶心、呕吐等症状
头部旋转或压迫颈动脉窦
直立不耐受综合征
直立不耐受综合征是指由卧位变为坐位或直立位时出现明显的血压下降,从而引起的晕厥现象。直立不耐受综合征的发生有些是由于血容量减少(如失血、脱水或利尿过多),有些是由药物引起(如扩血管作用的降压药物、抗抑郁药物),有些是因自主神经功能不全(如神经元病、帕金森病等)引起。总体来说,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生直立不耐受综合征的风险会增加。
心源性晕厥
各种心血管疾病(冠心病、心衰、心律失常、扩张型心肌病等)引起心脏停搏,导致大脑供血短期内急剧下降引起的突然意识丧失和抽搐,为心源性晕厥。其发病有一定的诱因,如熬夜、情绪紧张、过度劳累、高血压、吸烟、酗酒等等。心脏有效搏动停止5~10秒钟即可发生晕厥,超过15秒钟常伴有抽搐,超过3~5分钟可造成死亡,即心源性猝死。
路遇同学晕厥,该怎么办?
对于大部分同学来说,如果周围突然有人倒地,一般难以分辨他究竟是因为低血糖晕倒,还是晕厥发作,或者是由其他疾病引起的,所以第一件事应该是拨打120电话。除此以外,还可以这样来帮助患者:
发生晕厥后,周围人应立即判断患者意识、生命体征,同时帮助患者侧头平卧,防止呕吐误吸。如果意识恢复,应询问患者是否有其他不适,并及时送至医院进行下一步检查与治疗。
将患者置于平卧位(也就是平躺),头低双足稍抬高,如果有呕吐,应把头偏向一侧,防止误吸及舌后坠阻塞气道。
如果晕倒的患者很快醒来,待其意识完全恢复、无力感消失后,再让他尝试慢慢坐起和站立。需要注意的是,不管是10秒钟就醒了,还是1分钟才醒的患者,都需要尽快到医院就诊,接受相应的检查和治疗。
当确认患者为心博骤停导致的晕厥,应当立即寻求帮助(包括拨打120)、开始CPR(心肺复苏),同时寻求周边的人赶往最近的AED(自动体外除颤器)放置点,以最快速度取来设备。在AED到来之前,不间断进行CPR(心肺复苏);AED到来后,根据AED提示进行操作,并等待急救车到来。
什么时候需要进行心肺复苏?
CPR(CardioPulmonaryResuscitation)又称心肺复苏术,是当心搏骤停时,使用胸外按压、开放气道、人工呼吸来实施急救的一种技术。通常,人体在心搏骤停后,大脑会进入缺氧状态,持续4分钟脑部缺氧,会造成脑细胞大量死亡和神经损伤。而随着缺氧时间延长,患者生存的几率会越来越渺茫。在发生溺水、触电、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气道梗阻、心源性猝死时,人体会进入无呼吸和无意识状态。此时,就需要立刻对患者实施CPR。
心肺复苏如何操作?
CPR第一步
识别和启动急救
确认环境安全,做好自我防护
施救者要快速观察周围环境,判断是否存在潜在危险,并采取相应的自身和患者的安全保障和防护措施。
判断意识及呼吸
施救者用双手轻拍患者的双肩,俯身在其两侧耳边高声呼唤:“先生(女士),您怎么了,快醒醒!”如果患者无反应,可判断为无意识。
如果患者无意识,用“听、看、感觉”的方法判断患者有无呼吸,检查时间约10秒;如患者脸朝下(俯卧位),应将其翻转为仰卧位,再检查呼吸。
如果患者无意识、无呼吸,应立即向周围人求助、拨打急救电话、开始心肺复苏、尽早取得AED。
CPR第二步
胸外按压30次
胸外按压
在呼救的同时尽快开始心肺复苏。施救者首先暴露患者胸部,将一只手掌根紧贴患者胸部正中、两乳头连线水平(胸骨下半部),双手十指相扣,掌根重叠,掌心翘起,双上肢伸直,上半身前倾,以髋关节为轴,用上半身的力量垂直向下按压,确保按压深度5~6厘米,按压频率100~120次/分钟,保证每次按压后胸廓完全恢复原状。
CPR第三步
开放气道、人工呼吸2次
开放气道
检查口腔有无异物,如有异物将其取出。用仰头举颌法开放气道,通常使患者下颌角及耳垂的连线与水平面垂直。
人工呼吸
施救者用嘴包裹患者的嘴(或者用纱布、呼吸膜、一次性口罩等物。纸张等沾水易碎物不可使用),用手指捏住患者的鼻翼,吹气2次,每次约1秒。吹气的量,只需按照平时呼吸的量即可。吹气时应见胸廓隆起。
CPR第四步
持续重复第二+三步
循环做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
循环30次胸外按压和2次人工呼吸(30:2),每5组评估患者呼吸和脉搏。
CPR其实是人工帮助心脏泵血,让脑部能暂时性获得氧供应、避免脑部缺氧、神经细胞不可逆损伤死亡。所以,持续不间断的CPR,是到院前心搏骤停患者救命的关键。
停止CPR条件
恢复自主呼吸和心搏
专业人员接替
现场救护环境危险需转移
如没有条件进行人工呼吸或现场没有AED,持续进行心脏按压,同样有效。
正确的心肺复苏操作,将为患者赢得宝贵的抢救机会,一定要学会!
如何使用AED?
AED是AutomatedExternalDefibrillator(自动体外心脏除颤器)的英文缩写。该设备能够自动对患者进行心电图分析,并在患者需要进行心脏电除颤时,通过语音指示对心脏实施体外电击,使患者恢复正常心律。若能立即取得AED,则应在实施高质量CPR基础上尽早使用AED。
AED到达后,按照以下步骤操作
开机
打开包装后,先打开AED的开关,听它的语音指示。
连接
按照图示将电极贴在患者胸骨右缘锁骨之下和左腋前线之后第五肋间处,并将电极插头插入AED接口上。
分析
AED会分析患者心律,此时听从语音指示,切记不要触碰患者,直到分析结果告知是否建议电除颤。
电击
语音会提示可以电击与否,需先确认无他人接触患者后,再按下电击键。针对AED判断不能电击的人,必须继续做CPR,直到救护人员到场接手为止;另一方面,若AED分析倒下者可以电击,此时旁人必须离开倒下者的身体四周,电击完之后,再配合CPR节拍继续压胸急救。
继续
电击完后,依语音提示立即继续进行CPR,不用移除AED贴片,2分钟后AED会提示对患者心律自动进行分析。抢救者可同时观察患者的意识和呼吸情况,如患者没有恢复,心肺复苏要持续进行。注意不要关闭AED,根据它的提示操作,直到急救医生赶到现场。
虽然AED使用简便,但应严格听从AED指令,及时进行心肺复苏术、评估、除颤。此外在使用AED时,应注意:清除过多胸毛,擦干胸部过多的水分或汗液,避免将电极片贴在患者植入式除颤器、起搏器或药物贴片上,避免在水中、金属表面使用,电极片贴反无需重贴等。
如何找到我们身边的AED?
目前爱心企业鱼跃普美康、京东健康通过众安公益基金捐赠学校的自动体外除颤设备(AED)已到位。北大红会于2月开始联合校内各单位逐步在校园内部署AED设备,预计5月份一期部署完毕,基本覆盖燕园校区、学院路校区、新校区、万柳学区、圆明园校区、大兴校区等在京校区。
北大红会此次部署AED相关信息均已共享至北京急救中心(北京120),通过关注“北京急救科技”微信公众号,师生可查看附近AED设备位置(AED地图),并可发起AED专线急救请求,在关键时刻赢得宝贵抢救时间。
关注“北京急救科技”微信公众号
进入公众号聊天页面,点击下方的“发起急救”
进入页面,即可看到附近一定范围内的AED分布
点击具体AED图标,将显示楼栋开放时间、AED详细位置等信息
点击右下角的“拨打”,可开启一键呼叫
特别说明
查看AED安装位置照片等功能后续将会上线,敬请期待。
该公众号栏目可以在北京市全域使用。
(提示:非出现紧急情况,请勿拨打呼叫电话)
在点击“拨打”后(电话呼出前),呼叫者的位置信息会自动发送到北京急救中心调度台,省去了拨打120热线过程中核对地址的时间。
来源:北京大学融媒体中心、北京大学校医院、北大红会、光明网
编辑:陈一格、练芷瑄、张矣可
图片:视觉中国
排版:唐儒雅
责编:戴璐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