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体系 壮大队伍 重庆市运保中心以体育职鉴赋能全民健身

  今年4月是重庆第五个全民健身月。随着群众体育的蓬勃发展,广大人民群众强身健体,参与体育锻炼的热情高涨,对专业化体育健身指导服务的需求也不断增多,迫切需要更多专业化、多元化的体育技能人才提供科学、高效、多层次的健身指导服务。

  立足开展体育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职能职责,市运保中心(重庆市体育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聚焦体育职鉴赋能全民健身的目标任务,从规范考评体系和壮大人才队伍两方面精准发力,充分发挥体育技能人才在全民健身工作中的引领示范作用,努力让“体育职鉴”全力以赴为“让全民健身托举幸福中国”的“大民生”保驾护航。

  

  体育行业职业资格的制度化、正规化是保障体育健身服务市场健康有序发展的基本措施,而体育行业职业资格证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要用鉴定质量来体现。

  自成立以来,市运保中心先后印发了《重庆市体育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安全应急预案》、《关于开展重庆市体育行业职业技能、职业能力培训机构日常监督工作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做好重庆市体育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安全工作的通知》等系列文件,不断完善体育行业职业技能鉴定考评体系,推进体育行业规范发展,为培育体育技能人才奠定了良好基础。

  启动并遴选合格10家健身教练职业能力测评机构及培训机构和15家高危险性项目(游泳、潜水、攀岩、滑雪社会体育指导员,游泳救生员)培训机构、开展2023年重庆市体育行业考评员研修班、承办“巴渝工匠”杯重庆市首届社会体育行业职业技能竞赛、选拔并培养重庆健身教练刘玉琳参加I-FIT中国国家职业健身教练专业大会,并荣获动作课程设计大赛全国冠军......近年来,为全面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推动群众体育蓬勃发展,市运保中心以体育行业发展需求为导向,一直在推进职鉴培训机构资质规范化、提升职鉴从业人员业务水平等方面进行积极的实践与探索,不断夯实我市体育职鉴质量基础,激发人才培养新活力。

  

  体育职鉴工作的本质是人才工作,肩负着为全民健身和体育产业发展培养和输送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重任。近年来,市运保中心的鉴定项目由游泳救生员和游泳社体指导员两项逐步延伸到了健身教练职业能力测评和攀岩社体指导员、潜水社体指导员、滑雪社体指导员等高危险性项目领域。2021年,我市共开展78场次国职鉴定,通过率为67.57%。2022年,尽管受到疫情影响,我市也累计开展职业技能鉴定、职业能力测评10个批次489人,其中高危险性项目(游泳救生员)3个批次220人,健身教练职业能力培训测评7个批次269人。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以来,我市国职鉴定和健身教练职业能力测评工作仍在有条不紊推进并高效运转,1-4月份期间共计开展了22批次国职鉴定和6批次健身教练职业能力测评,已有1205人获得体育行业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和体育职业技能培训证书。

  截至目前,我市已开展上百场次职业鉴定,参与人数达上万人,为我市体育健身市场培养、输送了一大批高质量体育技能人才,同时这也为构建高水平全面健身公共服务体系,赋能全民健身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体育行业技能人才肩负着为群众健身进行专业指导服务的使命,是指导群众科学健身、增进公民身心健康、提升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力量。”市运保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作为体育民生工程的长期性、基础性工作,体育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不仅是扎实推进新时代体育技能人才培养的有力抓手,也是面向社会和群众提供体育公共服务,赋能全民健身的重要平台。

  

  知不足而奋进,望远山而前行。接下来,市运保中心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牢牢把握“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结合中心工作实际,进一步建立健全、优化职鉴考评各项规章制度,扩大体育行业职业能力培训范围,努力建设为广大人民群众健身提供贴心服务的职业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积极推动体育职鉴与全民健身事业同频共振,共促成渝双城经济圈体育融合发展,真正让体育行业职业技能鉴定这项民生工程行稳致远,成为实现现代化体育强市建设、共筑“全民健康中国梦”的强大推力。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