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三结合”备课法,轻松构建高效课堂

  运用“三结合”备课法 轻松构建高效课堂

  【摘要】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有效地利用课堂教会学生自己学习,培养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至关重要。在课堂教学中,探索并尝试运用“三结合”备课法,不但使教师感到易教,而且使学生感到易学,从而实现轻松打造高效課堂的目的。文章就如何“运用‘三结合’备课法,轻松构建高效课堂”这个问题谈谈个人的一些尝试。

  【关键词】三结合”备课法;构建;高效课堂

  所谓“三结合”备课法,即是教学过程中始终将各个单元的每一个知识点的教学设计与教材、教师用书和课时练相结合,充分把握教材编写的特点,从而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案,使课堂教学的目的性更强,效率更高。

  一、结合教材提示

  数学教材内容丰富,形式活泼,关注学生的经验与体验、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算法多样化、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并配有精美有趣的插图,以聪聪和明明两个卡通小精灵贯穿始终。教材注重科学安排解决问题的教学,重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应用意识。例如,在“解决问题”单元,结合现实生活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让学生在掌握了一些数与计算知识后,学习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在这里教材以学生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内容为素材,展示学生在实际活动中碰到的计算问题。先由小精灵提出问题,要求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交流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然后通过“做一做”让学生自己试着提出“数学问题”,并且试着独立解决之。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使学生经历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到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特别是初步理解什么是数学问题,现实生活存在着需要解决的数学问题等,从而逐步形成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的能力。如果把教材内容比作一把锁,那么“聪聪明明和小精灵的提示”便是这把锁的钥匙。“提示”中包含学习的重点和难点、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基本方法等。“提示”的文字学生几乎都能看懂,但如何抓住提示中的关键词关系着学生能否真正地全面地领会“提示些什么”。只要教师点拨得当就可以让学生在学习时很快地把握和理解。通过平时的反复训练后,让学生懂得了学法。

  二、结合教师用书

  数学教材中,每一个知识点的训练重点和难点往往提得很精简,在实际课堂教学中,需要在老师充分备课的前提下,才能把训练重点在教学中落实下来。有的教师认为教材形式新颖,适合儿童年龄特点,有一定的权威性,因而在教学中往往在没对知识的呈现背景进行钻研和分析的情况下,盲目照搬、复述教材提供的素材和内容,不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学还停留在“教教材”的水平上。“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这是对教师使用教材、设计教学的宏观引领,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创造性使用教材的目的是为了更富有实效性地开展教学。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但由于各个学校教学设施的不同,学生学习条件的不同,学生所处环境的差异,造成了学生认识的差异,接受事物能力的差异,因此教师必须依据自己班的学情对数学教材进行再加工。研读教材、理解教材是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前提。尤其要很好地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教材中的“例子”不是普通的“例子”,它是学科知识的载体,集科学性、时代性、和新的教学理念于一体,不能随意删减。在预设教学时要深入理解和把握编者赋予“例子”的“内涵”,抓住其中的精髓,并结合学情,对“例子”进行再“创造”,设计出更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活动。当然创造性使用教材也可以是教师结合自己的学情,对教材进行合理重组,优化教材资源,更好地为教学服务,为学生服务。

  三、结合课后练习

  课后练习如何处理,是教学的一个技巧,却往往被忽视。我在教学中,首先打破先讲课后练习的陈规,将课后练习分散于教学过程的各环节中,灵活处理,有的置于课前在预习中处理,有的在讲解中渗透。教材中“解决问题”教学的目标是让学生学会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解决问题”的编排是融于其他知识中的,在学生掌握了相关的数学知识后,给学生创设现实的具体情境,让学生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一些相应的实际问题。比如五年级下册的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和第六单元《分数加法和减法》,就是结合计算知识教学应用这些知识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又如在空间与图形的有关单元,教学利用这些知识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等等。这样就使解决问题教学和各部分数学知识的教学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同时从现实情境中提出问题还可以让学生体会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练习中,教师要让学生学会看图,明确题意,能从图中找出有用的信息,为解决问题做好准备。接下来,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数量关系,进而解决问题。

  实践表明,“三结合”备课法在数学课堂中的应用,体现了教法与学法的统一,是符合新时期数学教学要求的。这样,既减轻了学生的课外负担,又让数学学习变得轻松有趣,有利于高效课堂的构建。

  参考文献

  [1]杨琳.灵活运用“自主开放式”的教学模式,打造高效课堂[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4(21).

  [2]杨西龙.数学高效课堂的一道新风景——数学“三结合”教学形式之探索[J].数学教育研究,2013(3):16-17.

  [3]李树银.“三结合、三利用”促高效课堂[J].陕西教育:教学,2011(3):26-26.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