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未来教育?未来教育需要做好怎么样的准备?这3点值得关注

  什么是未来教育?怎么走向未来教育?这涉及很多问题,具有很大的思考空间。当下,在理论与实践上对未来教育已经有所探讨,有观点认为,未来教育是发生于当下,作用于未来的教育理念、教学方式和教学技术,是用先进教育技术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未来人才”。

  但这些讨论需要在内涵及其价值上进一步厘清,对于如何走向未来教育,走向未来教育需要做好怎样的准备等,还需要有更清楚地认识。

  我从学生视角来谈谈对未来教育的认知

  第一,描画未来,反观现在

  未来教育、未来学校是何种状态?未来的校长、教师尤其是学生是什么模样,都需要我们去描画。我们在描画的过程中,就能反观现在的教育观念、模式、手段是否适应未来的教育。我们现在有一种认知倾向,认为未来教育仅仅是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为主要驱动力的教育。我认为,虽然人工智能和大数据主导着未来教育在技术层面的发展路径,但正如前面的专家所言,教育“发展人、成全人”的核心价值和基本方向不应变。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更要思考当下的教育理念、教育模式、教育手段是否适应人的发展和成全,是否适应未来社会对人的要求,是否有助于人的价值实现。

  第二,胸怀未来,珍惜现在

  做教育,心中要有未来,更要珍惜现在。因为未来是今天的未来,而今天也是昨天的未来。我经常跟老师们交流这样一个观点,你给学生上的每一节课都是学生生命中不可重复的40分钟,这40分钟就应该是老师倾情投入的40分钟,老师应该敞开生命情怀,去拥抱学生的生命。面对来势汹汹的未来教育,教育者一定要有定力。抛开技术层面的东西,我们更要珍惜学生在学校生活的每一天。现在,整个社会都处于浮躁的气氛中,大家都太着急了,急匆匆地追赶定位不太合理的目标。作为教育者,我们无法解决社会大环境中的问题,但是我们可以改变自身,尤其是需要改变我们的教育理念与模式,重视每一堂课的价值实现,重视对学生的生命成长与发展,而不仅仅是盯着考试分数。

  第三,着眼未来,立足现在

  教育要面向未来。那我们现在能做什么?从课程教学和教师层面来说,应当做到增强适应性、提高创新性、体现人文性。教师应该增强教育教学的适应性,适应未来对孩子的要求。我们所教的学生可能未来也会从事教育行业,面对未来教育的挑战,他们如果思维跟不上时代,很可能会和现在的教育者一样犯同样的错误。所以,为了让将来的教师少犯错,我们今天的教师就应该觉醒。

  遗憾的是,不少课程教学论专家有一个通病,就是由概念到概念,一旦进入到实质性的操作层面就可能搞不清楚了,没有真正地去“落实”。很多学者、专家一触及实践的“深水区”,就立马打住,忽略了到底应该为教育实践提供什么这一关键性问题。立足现在,还要增强教育教学的人文性。我们的学校教育是培养人的,教育的初心是“立德树人”。教育是需要有初心的,无论是办学者还是办学的执行者,都要立足于立德树人。不论将来如何变化,培养人的问题永远是教育关注的焦点。教育,需要精准聚焦,把人教得越来越像“人”,去除其“兽性”,让他们更文明、更有文化。

  尽管,未来教育还有很多待获取的未知,还有很多需破解的难题,但作为教育者,只要我们有开放的胸襟、坚定的信念去拥抱未来,美好的希望就会来临。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