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某初三班主任何以要劝学生放弃中考?

  图片来源于新闻配图

  2023年6月18日,据海报新闻报道,江西某中学一学生成绩较差,接到班主任弃考的暗示,因而没能参加中考。当晚,南昌市教育局发布情况通报,确认了该起事件的真实性。江西南昌的一位受访者向南方周末记者解释,这一现象背后的行为逻辑,一方面是为了提升学校升学率,另外也是向职业学校分流学生。(南方周末)

  早在2010年6月,教育部就发文强调,任何学校和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劝说学生放弃中考和中途退学,或要求学生转校,或强迫学生报考某类学校。想不到,江西某中学又出现了班主任暗示学生弃考事件。

  其实,与其说是“暗示”,倒不如说是连哄带骗甚至胁迫。试想,有几个学生或家长自愿弃考呢?初中苦读三年,最终连中考权都被取消,这让学生及家长情何以堪!

  班主任之所以要暗示学生弃考,背后的行为逻辑是一方面是为了提升学校升学率,另一方面也是向职业学校分流学生。一举两得,鱼和熊掌兼有,何乐而不为?但这是以损害学生利益为前提的,暴露出教育人的狭隘与功利。

  当然,板子也不能全“啪啪”打在涉事的班主任身上,某种程度上讲,班主任也是受力方——受到来自学校、地方教育主管部门的考核压力、任务摊派,必须完成,非做好不可。有关部门在高举纪律大棒时,不妨也设身处地的为涉事班主任考虑一下,这样才能让人心服口服。

  如今的基础教育,不仅内卷严重,而且外卷也很厉害,而且外卷加剧了内卷。所谓外卷,就是指家长、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地方政府、教育专家等,不断给教育“加码”——家长期望值过高,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下达不切实际的指标,教育专家的极端理论,让学校及教师压力山大。于是,江西某中学班主任就只好“赤膊上阵”,放下师道尊严,说服学生弃考。

  因此,我们在谴责该班主任不讲师德的同时,也要反思基础教育的生态环境,找出“污染源”,让应试教育以及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浊流”不再“流淌”。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