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各地陆续开镰收割 截至9月15日云南省已收获秋粮1213.16万亩
丰收时节,露沾玉米金黄,风吹稻花飘香。秋粮产量占全面粮食产量的3/4,是全年粮食生产的大头。当前,正值我省秋粮产量形成的关键期,全省各地陆续开镰收割,扛稳粮食安全责任。做到夏耘秋收,季季压茬。农情调度周报显示,截至9月15日,全省已收获秋粮1213.16万亩,占播种面积的4874.4万亩的24.9%。昭通市、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大理白族自治州等地收获进度快于去年同期。结构调优 稳产优产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在云南,粮食稳产保供,不单是总量任务,也是结构任务。今年以来,全省各地保面积、保产量,在稳口粮的同时,深入实施大豆产能提升行动,做到提升产能补上品种短板;启动实施粮油作物单产提升行动,让云南的“油瓶子”更稳固。“为做好秋收工作,降低减产的风险,生产片区专人负责,对接合作社及时处理病虫害问题和田间水量管控问题。为保证收割的稻谷得到及时的运输和烘干存储,积极开展了运输承运商价格比选工作,租赁了2座容量达800吨的仓库作为存储场所,添置日处理150吨的烘干设备一套,机械整修。大理公司还为当地村民提供了全方位的技术培训和指导,帮助农户掌握最新的种植技巧,提升农业订单种植品质,全力以赴夺取全年粮食丰收。”云粮集团党委副书记吴坚赟介绍。今年云粮集团种植水稻3300亩,预估收获干稻谷1585吨。目前,各地各部门严格落实秋粮面积,大力加强田间管护,强化农机作业服务供需对接,确保秋粮顺利收获。今年以来,我省压紧压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为全年粮食丰收奠定坚实基础。据农情调度,全省秋粮播种面积4874.4万亩,同比增加68.4万亩,如后期不发生大的自然灾害,秋粮将再度实现丰收。扩大豆、增油料也是今年我省粮食生产的一大特点。“去年村里推广大豆玉米套种,抱着试一试的想法,我种了10多亩,效果非常好,不仅玉米因为通风增产,还能多收一季大豆,仅大豆一项,去年就增收4000多元。”尝到甜头的杨申玉把今年复合种植面积扩大到30亩。云县农业科技人员介绍,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是充分利用农作物边际效应优势,通过合理配置大豆、玉米行株距,确保每亩玉米净株数不降低、用肥不减少,最终实现玉米不减产,增收一季大豆的目的。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我省深入实施大豆产能提升行动。制定印发《2023年云南省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指导意见》和《云南省2023年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实施方案》。利用复合种植,田野里的产出更加丰富,农民收入明显增加。用好技术 质量提升从春耕备耕到秋粮收获,走在田间地头总能看到各类农机和农技人员身影。放眼广袤田畴,藏粮于技,田间地头激荡着科技动能,让广大种粮农民更安心。9月初,作为保山市昌宁县热区乡镇之一的柯街万亩水稻率先进入了成熟期。随着农业机械化的普及,大部分村民为了方便、省力,选择收割机收割自家的水稻,一亩水稻大概半个小时就收割完了。“我家有一亩多水稻,过去用人工收割需要七八个工,现在用收割机只需半个小时,我自己就把收割的水稻拿回家了,相当方便,今年的谷子产量相当可以。”柯街镇芒赖社区缅寺村民小组村民邦洪清骑着摩托,拿了几只口袋,一个人就把水稻收回家了。近几天,普洱市景东彝族自治县文井镇者后村农田里,农机奔忙翻耕土地,县农机推广中心技术人员抓住晴好天气,进行大豆品种同田对比试验示范种植。优良品种将向种粮农户推广。今年,我省开展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培训月活动,对种植主体进行全覆盖培训。依托省级农业发展专项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省级示范点资金,创建8个省级示范样板。开展大豆、玉米品种筛选和施肥模式梯度试验,筛选在标准化种植模式下适宜我省的大豆、玉米品种,种植密度和施肥量,为进一步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标准化种植提供技术支撑。为挖掘大豆扩种潜力,从省本级预算中安排资金,开展烤烟套种大豆10万亩示范。我省把单产提升作为今年和未来全省粮食产能提升的着力点,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云南省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方案(2023—2030年)》。在全力做好国家1个大豆、9个玉米单产提升县整建制推进工作基础上,结合实际省级再重点支持25个粮油大县启动省级单产提升行动示范。支持创建马铃薯晚疫病精准防控示范点5个,实施5万亩马铃薯晚疫病统防统治示范。全省共举办线上、线下技术培训班1075期次,培训农户38.5万人次;组织发动各级农技人员15.5万人次,指导农户85.2万户次,开展技术咨询服务24.8万人次。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加强与水利、应急、气象等部门会商研判,全力减轻因灾损失,确保秋粮丰收的希望变成现实。云南网记者 王淑娟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