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宁:推进医学教育数字化创新

  评论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这为推动医学教育变革和创新提供了根本遵循。推进医学教育数字化亟须更新理念、变革模式、改进手段等,以积极进取的姿态融入新时代。

  数字化转型是医学教育模式改革的方向。作为数字中国战略的一部分,推进教育数字化是贯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先手棋。医学教育必须深刻认识教育数字化的重要意义,准确把握推进教育数字化的重要抓手。

  数字化教育新形态包含的范围很广,其中教学模式智能化和教育数据智能化是应用比较成熟的领域。在医学领域,教学模式智能化就是要以临床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以虚拟现实作为核心技术支撑,为学生建立一套完整的虚实结合、开放式、进阶式、互评式的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医学生初步形成实践操作和思维能力;建设虚拟仿真实验课程,鼓励学生参加技能竞赛,以赛促学提升实践能力;推动平台数据积累沉淀,为后续实验实践教学改革提供支撑。

  教育数据智能化是医学教育改革的基石。医学教育改革和提升需大量日常教育数据作支撑,可以以课程建设为抓手,运用慕课(MOOC)等线上课程平台,利用平台数据分析反馈,提升课程建设质量。中国医科大学牵头国内17所医科院校,携手8位院士在内的医学教育专家,建立了中国医学教育题库,覆盖临床医学、护理学、口腔医学、药学等8个专业,通过大数据分析和应用,同时不断反馈提升试题质量和水平,有力推进了医学教育评价的数字化转型。

  数字化转型为新医科建设提供助力。教育部提出要加快实施“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重点强调新医科建设。建设新医科要在创新人才培养上下功夫。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和人工智能,打造医学教育元宇宙,让师生在数字孪生校园中漫步、社交、学习、竞赛,或小组协作探究课题,接受高质量的科研思维培养训练,有助于提升其创新思维能力。中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红医班)面向国家重大科技攻关领域,建立“临床医学﹢脑科学”“临床医学﹢再生医学”“临床医学﹢智慧医疗”“临床医学﹢临床工程”4个人才培养模式新方向,在教学设计和实施过程中,运用人工智能实验室、虚拟仿真系统、智能医学大数据等教学手段和方法,促进医工、医理交叉融合培养,实现多学科专业知识拓展,培养激发学生创新思维,有力地推动复合型人才培养方式的数字化实践和转型。

  此外,通过区域内高校强强联合,解决多学科融合难题,为医学发展创造新契机。医学教育数字化转型,可为区域内单位医学教育创新发展提供广阔的平台,有助于探索和建立医科人才培养的新机制。

  数字化转型是建设未来学习中心的内核。目前,国家层面在全面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探索推进未来学习中心试点。未来学习中心不是单纯的智慧图书馆,是依据学校内功能分区进行的智慧化区域管理。这包括以虚拟学习中心为基础,基于线上空间搭建学生互动社区、学业指导空间、互动式智答空间;以教学楼为中心构建数智教学社区;以图书馆为中心构建自主研学社区,配套各类实验中心、医学实践技能中心、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等区域。

  同时,要通过组织多样化学业指导性活动,促进教师和学生在线交流和互动,推进跨国际、跨地域、跨学科的师生互联,依托学校现有高水平实验室搭建国际化平台,开拓国际视野。在信息技术的全方位应用下,医学院校将改变传统学习区域核心要素,实现时间、空间、资源、模式的数字化整合。

  

  

  文:中国医科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 王振宁

  原标题:《王振宁:推进医学教育数字化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