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雨花英烈身上不断感悟信仰的力量
“我身上的磷,只能做四盒洋火,我愿我的磷发出更多的热和光,我希望它燃烧起来,烧掉古老的中国,诞生一个新中国。”这是恽代英青年时期写的一段话。为了追寻光明之灯,他的生命定格在36岁。
江苏是中国共产党孕育锤炼、铸造形成伟大精神的重要区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雨花台留下姓名的烈士就有1519名,并强调“他们的事迹展示了共产党人的崇高理想信念、高尚道德情操、为民牺牲的大无畏精神”。
初夏的风吹拂6月的南京,在持续深入、热潮涌动的党史学习教育中,作为江苏四种革命精神之一的雨花英烈精神进一步融入到当下的火热生活,让雨花英烈从史料中“站”起来,“活”在舞台上、讲堂上,活在人们心中,汇聚起推进新时代各项建设的磅礴力量。
感悟红色精神,汲取奋进力量
4月1日,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在雨花台烈士陵园举行学习会,号召把我省丰富的党史资源作为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生动教材,传承弘扬雨花英烈精神,在新征程上履行好“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光荣使命。
何为信仰?何为初心?他们为什么而执着?5月29日下午,在第四届全国青年企业家峰会开幕前夕,峰会与会人员集体赴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凭吊革命先烈。雨花台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和爱国志士最集中的殉难地,在雨花台就义的烈士大多是青年人,牺牲时平均年龄还不足30岁。
走进雨花台烈士纪念馆,仿佛置身于党史学习教育“大课堂”。馆中基本陈列“信仰的力量——雨花英烈生平事迹展”,分为光荣北伐革命先锋、力挽狂澜前仆后继、奋起抗战中流砥柱、迎接黎明血沃新天4个部分,以烈士遗物、照片、史料为主体,辅以场景、视频、多媒体等多种展陈手段,集中展示了179位雨花台烈士的生平事迹。
一位特意从苏州赶来的大二女生何筱在馆藏的一级革命文物《死前日记》前驻足良久。临刑前一周,19岁的贺瑞麟烈士在《死前日记》里慷慨陈词,将狱中的黑暗与被捕同志的抗争一一记录,并忠实地剖析自己从一个满腔热血的“个人英雄主义者”转变为充满理想的“无产阶级革命者”的心路历程,抒发了共产党人“为大家,弃小家”的赤子情怀。“90多年过去了,残破的纸张上仍能清晰地辨别出贺瑞麟写下的语句,字字肺腑,给同样19岁的我带来刻骨铭心的震撼与升华。”何筱说。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雨花台已累计接待各级党政机关、高校、企事业单位的参观者近165万人次。大家通过观摩图片和实物史料,从邓中夏、恽代英、郭纲琳等雨花英烈光辉事迹中汲取“营养”,补足精神之钙,而情境课堂、专家研学、现场教学等方式,让党史学习教育走心更走深。
“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在雨花台革命烈士纪念碑前,重温入党誓词的人们,将八十个字念得铿锵有力,饱含热忱。有着52年党龄的南京老党员陈银铭特意换上了一件白衬衫来到现场,“作为和平年代的党员,我们要更加坚定自己的初心。哪怕现在已经退休,依然要积极发挥自己的光和热,为经济建设、社会稳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阳光下,簇新的党徽在老人胸前闪闪发光。
种下红色种子,赓续精神血脉
讲述红色故事、传播红色种子、阐发红色精神,文艺是最生动的载体。5月28日下午,中国作协副主席、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长何建明将新书《雨花台》赠予北大师生。《雨花台》是雨花台烈士陵园管理局和南京出版传媒集团(南京出版社)为迎接建党100周年共同推出,是国内首部展现雨花英烈精神的大型纪实文学作品。
“信仰如旗,迎风招展;信仰如歌,激情召唤……”6月24日,由著名指挥家张国勇执棒,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合唱团联合南京市歌舞剧院出演的大型原创交响组歌《雨花台——信仰的力量》进行巡演版改版创作后将以全新面貌亮相南京人民大会堂。歌词中,大量采用了英烈们的诗抄和原话,使之更具有真实性和历史感,让观众在艺术熏陶中感受信仰的力量、接受精神的洗礼。
此前,交响组歌《雨花台——信仰的力量》和话剧《雨花台》先后在国家大剧院上演,观众报以如潮的掌声。这两台演出以不同艺术形式塑造了雨花英烈的群像,让红色基因“乘着艺术的翅膀”传承下去。南京市演艺集团负责人表示,创作团队在创排中深刻感受到雨花英烈精神的伟大,也希望在长期的演出中把这种精神传递给每一位观众。
不朽的精神需要创新地传播。雨花台烈士陵园管理局挖掘历史故事,活化文化资源,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立足“互联网+”思维,打造四通八达的雨花台红色文化网络矩阵,制作《南京红色100》系列短视频、百集雨花英烈短视频、百集雨花英烈微广播剧等音视频产品。雨花台干部学院推出现场教学、情景教学等多种特色课程,学员可以在这里朗诵英烈家书、观看学院师生自编自导自演的教学情景剧、在丁香树下倾听烈士动人的爱情故事,沉浸式感受雨花英烈精神。“学院有很多老师都是90后,演着演着就有人哭了。虽然我们在以前的教学过程中讲解了无数次丁香的故事,但从未像这一次如此深入触摸到烈士的精神世界。”教学情景剧《丁香》中丁香的扮演者何妍娇说。
点燃红色引擎,传承信仰薪火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为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怀,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6月12日,雨花台烈士纪念馆举行2021年“红领巾讲解队”入队仪式,喜迎新鲜血液。“我承诺:尽己所能,不计报酬,服务他人。为弘扬雨花英烈精神、传承红色基因贡献力量!”在新队员的入队仪式上,67名红领巾讲解员高举右拳,用铮铮誓言表达了做一名合格的红领巾讲解员的决心。
红色文化是联结过去、现在和未来的重要精神纽带。5月19日,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开展“与雨花英烈隔空对话”系列学党史活动。研究生刘璇曾在袁咨桐烈士出生的贵州支教,她的生日也正是袁咨桐烈士牺牲的日子,她在“给袁咨桐烈士的一封信”里写道:“火在,星在,少年不绝!”
不光是高校,红色信仰也在中小学校园传承。南京市雨花台区实验小学的12支“英雄中队”里,有邓中夏中队、恽代英中队、孙津川中队等10支“英雄中队”是以雨花英烈命名的。而岱山实验小学早在2018年就开展了《信仰的力量——雨花英烈精神》小学生品格教育系列课程。几年来,这一课程已经成为六年级学生的校本必修课。每到寒暑假,孩子们就会在家长的带领下,走进雨花台烈士纪念馆,聆听英烈故事,感受信仰力量。每名学生还要完成《信仰的力量——雨花英烈精神研究报告》,在全校晨会展示学习研究成果。
近年来,雨花台烈士纪念馆与南京市近百所高校、中小学签订了长期共建合作协议,采取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模式,开展云课程《雨花英烈的艺术人生》、线上红色主题班会《英雄是怎样炼成的》等一系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红色主题活动,目前受众人数达万人以上。此外,雨花台烈士纪念馆还通过“信仰的火种”等不同形式、生动有趣的红色主题互动课程增加对青少年的“黏性”,使红色场馆成为未成年人的“第二课堂”和“精神家园”。
“在雨花台工作16年,我有一个非常深切的感受,主动来到纪念馆参观的人越来越多。除了外地游客外,南京的家长也会带着孩子来这里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全国优秀专业讲解员、雨花台烈士陵园管理局社会教育部副部长郭琦表示,希望通过雨花英烈故事的传播、雨花英烈精神的传承和践行,让“信仰的种子”在更多人心中生根、发芽。(记者 陈 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