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作|三篇优秀的期末考试作文试题+范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回望百年,中国由积贫积弱到独立富强再到走向民族复兴,都少不了千千万万普通民众的奋力拼搏。“革命先驱”李大钊曾是一名图书馆主任,“抗日少年英雄”王小二是放牛娃,“劳动模范”张秉贵是百货大楼售货员,“铁人”王进喜是大庆油田工人,“当代愚公”毛相林是一名普通的村干部,“时代楷模”张桂梅是农村学校的校长,“感动中国年度人物”汪勇是一名快递员,“00后戍边英雄”陈祥榕是一名普通士兵……

  你我皆凡人,但每个人都拥有一份广阔的天地。请结合材料,以“一位普通人的心声”为题,联系当下,给自己写一篇文章,激励自己在平凡的生活中创造人生的价值。

  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

  【审题】

  材料首先指出了普通人的巨大意义——中国由积贫积弱到独立富强再到走向民族复兴,都少不了千千万万普通民众的奋力拼搏。然后列举了普通人成为伟人的事例:李大钊由图书馆主任成为“革命先驱”;王二小仅仅是一位放牛娃,成长为“抗日少年英雄”;张秉贵是百货大楼售货员,成长为“劳动模范”;大庆油田工人王进喜为中国油田做出巨大贡献;普通的村干部毛相林带领村民修筑公路,走出大山,摆脱贫困;农村学校的校长张桂梅全力建成女子学校,为山区培养了一位又一位大学生,成为时代楷模……

  总结上述事例可以看出,这些人的共同之处是来自平凡,成于不凡,而“不凡”是因为奋力拼搏,是因为爱党爱国,是因为心怀天下,是因为勇担重任……

  注意题干中“你我皆凡人,但每个人都拥有一份广阔的天地”,说明学生需要探究原因,分析凡人拥有广阔天地的原因。“一位普通人”明确定位,“心声”说明要结合材料谈感悟。最终要实现“激励自己”的目的。

  因此,学生在构思行文时,可以从普通人成长为伟人的原因、意义等角度切入,以他们为榜样,激励自己在平凡的生活中创造人生的价值。

  【立意】

  1.心中有国家,为国奋斗,成就不凡;

  2.心中有爱,心忧人民,心忧天下,成就不凡;

  3.勇担时代重任,成就不凡人生。

  范文展示

  一位普通人的心声

  “为中国之崛起而读书。”一位平凡的中国青年百年前如此呐喊道:“苟利国家生死矣,岂因祸福避趋之。”一个平凡的中国官员如此问道;“以芳香馈自然之风雪,以歌唱赠身处危崖,一位平凡的农村女校长如此践行……无数中国人都在以不同方式表达自己的心声。你我虽平凡,但处天地宽。

  今天,我愿为自己写下这篇文章,激励未来的自己创造平凡却又伟大的价值。

  我诚愿,未来的自己,虽平凡,但心中有志。

  你可曾听到,周总理那份中国崛起之志,他做到了;你可曾看到,铁人王进喜那份为中国挖石油之志,他成功了;你又可曾想过,“愚公”毛相林为全村百姓脱贫致富之志,他完成了!回望百年,从积贫积弱到独立富强再到民族复兴,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志向,千千万万平凡的中国人朝 着心中之志奋力拼搏。展望今朝,时代接力棒交到我们手上。这个时代,变幻莫测,波云诡谲,我们定要立起心中之志,以平凡之躯力争中国之富强。

  我诚愿,未来的自己,虽平凡,但身上有气。

  “抗日英雄”王二小,以不怕牺牲,视死如归之气,造就亿万人抗日之决心;患有渐冻症的张定宇,以与死神手中抢病人之气,造就疫情快速结束之成功;感动中国人物汪勇,以甘愿奉献,舍小家为大家之气,筑起武汉后勤的坚固保障。数千万人凝聚的民族之气,让中国民族走过战争的烽火硝烟,经历创业的筚路蓝缕,历经改革的时代大潮,挺过疫情的艰难险阻,凤凰涅槃,浴火重生。“乔木亭亭倚盖仓,栉风沐雨自担当。”我愿自己传承先辈遗留下的民族之气,在以后的人生之路上乘风破浪,披荆斩棘。

  我诚愿,未来的自己,虽平凡,但心中有国。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国两相依。无数平凡人用自己行动诠释爱国情怀。平凡的狼牙山五壮士,用不平凡的壮烈牺牲表达自己赤子之心;平凡的革命家夏明涵,用不平凡的意志表达自己对国的忠贞……爱国情怀至今赓续不断,我愿自己虔诚拿起它,无论身处何方,它始终是我最初和最后的爱。

  这里,是不一样的中国,中国背后,是千千万万不一样的平凡之人。很荣幸能身处这一行列中。 当今时代,百年计划如火如荼展开,国际压力愈来愈重,“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只要我心中有志,身上有气,心中有国,即使在平凡生活中,也能创造价值,为祖国贡献自己- -份力。

  这就是我,一位普通人的心声,以此自勉,平凡也可成就伟大。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漫威之父”斯坦·李和“武侠泰斗”金庸作为中西方英雄的造梦大师,创造了几代人心中不朽的英雄传奇,成为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肤色人们的共同的文化情结,斯坦·李用画笔、金庸用文笔为全球爱戴他们的人们打造了一个绚丽多彩、瑰丽宏伟的世界。

  材料二:著名的人文学家费孝通在谈及文化的多样性时指出:“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应该推动不同文明相互尊重、和谐共处,让文明交流互鉴成为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你据此写一篇演讲稿,以中国青年代表的身份,准备在联合国世界青年峰会上发表演讲。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审题很关键,所以写作前首要的是解读材料信息。材料一:介绍中西方英雄的两位造梦大师——“漫威之父”斯坦·李和“武侠泰斗”金庸,一个用画笔、一个用文笔打造绚丽多彩、瑰丽宏伟的世界。可见从艺术的角度证明美好不分国界,美美与共。材料二:引用费孝通先生的名言“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来证明文化的多样性,启迪我们应该推动不同文明相互尊重、和谐共处,让文明交流互鉴成为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

  个性任务为: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你据此写一篇演讲稿,以中国青年代表的身份,准备在联合国世界青年峰会上发表演讲。

  共性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综上,第一段从个人的角度讲文明的多样性需要人人献身出力,第二段总结升华,所以可以使用提取关键词句的方法确定立意为:新时代新青年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助力,团结协作互利共赢,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维护世界和平,“不同文明相互尊重、和谐共处”“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两段材料都围绕文明文化而言,可以仅就文明文化而谈,当然适当扩展到经济、科技、环境等方面也是可以的。写作时注意演讲稿的限定,以及角色定位为“中国青年代表”,情境或者背景为——联合国世界青年峰会。

  【立意】

  1.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为世界贡献中国智慧;

  2.新时代新青年为世界和谐发展贡献力量;

  3.世界和谐,青年有责。

  【素材】

  1. 作为中国代表团成员,我有一个“中国梦”——蓝天如洗、美丽富饶。对于本次青年论坛的主要话题,我认为中国青年应在消除贫困、促进繁荣中扮演更重要角色,并且,要真正行动起来,严以修身、成为榜样、敢于担当、心怀世界。作为青年人,我们将是未来世界的主人,机遇与挑战并存,小的行动也可能成为改变世界的契机,我希望能够通过每个人的行动去影响更多的人来参与其中,一起为我们想要的未来发声。

  2. 回首过去,我们经历了全球经济持续增长,也承受了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冲击。我们见证了发展中国家的崛起,也面对着南北发展失衡的现实。我们既为11亿人民脱贫而深受鼓舞,也为8亿多人仍在挨饿而深为担忧。环顾世界,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时代两大主题。要解决好各种全球性挑战,包括最近发生在欧洲的难民危机,根本出路在于谋求和平、实现发展。面对重重挑战和道道难关,我们必须攥紧发展这把钥匙。唯有发展,才能消除冲突的根源。唯有发展,才能保障人民的基本权利。唯有发展,才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热切向往。

  3.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在党的领导下中国发展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中国青年将致力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建国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我们清楚地认识到,中国仍是发展中国家,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同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不小差距。新时代新青年将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让14亿人都过上幸福生活,这是中国对全球发展事业的最大贡献。我们将推进共建“一带一路”,加大南南合作投入,在开放合作中促进共同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2030年议程描绘的世界梦,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息息相通。中国将同国际社会一道,为实现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为创造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不懈努力!

  范文展示:

  携手同舟,互利共赢

  来自世界各地青年们:

  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携手同舟,互利共赢”。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实施,由习近平主席倡导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重要理念的价值和意义在国际社会已形成共识,中国智慧日益成为全人类共同的财富。

  “合作共赢,就是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建立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增进人类共同利益。”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高瞻远瞩,创新外交理念和实践,在世界舞台的中心和重大国际事务面前,展现中国负责任大国形象,积极发挥建设性的引领作用。从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上提出迈向命运共同体“四个坚持”的实践路径,到在联合国成立70周年系列峰会阐述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五位一体”路线图,再到联合国日内瓦总部发表题为《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旨演讲,全面、深刻、系统地阐述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彰显了大国领袖的远见卓识,为当代国际关系发展提供了新理念,开辟出一条合作共赢、共建共享的文明发展新道路,充分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的世界情怀和责任担当。

  环顾世界,和平与发展仍然是两大时代主题,历经两次世界大战的劫难、结束两极对峙的冷战格局后,扩大合作、共同发展早已成为各国人民的最殷切诉求。这是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局部动荡此起彼伏,军备竞争、恐怖主义、网络安全、气候变化、疾病疫情等威胁相互交织,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依然任重道远。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给世界呈现了独具东方智慧的解决方案。英国剑桥大学教授马丁·雅克评价说,这是前无古人的伟大创举,也是改变世界的伟大创造。

  中西方英雄的造梦大师,创造了几代人心中不朽的英雄传奇,成为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肤色人们的共同的文化情结。“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作为时代青年我们应该推动不同文明相互尊重、和谐共处,让文明交流互鉴成为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和孜孜以求的崇高目标。“知之非艰,行之惟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已经赢得国际社会的广泛赞同和响应,关键在于行稳致远、扎实推进。我们要更加坚定团结,以开放的胸怀和包容的心态拥抱世界,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同各国人民一道携手同舟,让和平的薪火代代相传,让发展的动力源源不断,让文明的光芒熠熠生辉。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近年来,伴随着文博事业服务品质的提升和展陈方式的创新与丰富,年轻人成为文化消费主力军,“有空就去博物馆”成为越来越常见的生活方式。以故宫为例,从《我在故宫修文物》等纪录片风靡全网,到国风胶带、祥瑞摆件等文创产品频成爆款,再到“毎日故宫”“数字故宫”等手机应用备受好评,故宫成为“网红”。

  在故宫博物院里,有一群活力四射的年轻人:他们传承绝技,在繁琐工艺中恢复文物往日的神采;他们醉心钻研,在精美展陈中呈现文物背后的独特意蕴;他们锐意创新,在互联网端展示故宫有趣、有温度的一面……

  上述现象引发你怎样的思考与感悟?请写一篇文章,参加《文化生活》杂志社举办的“文化传承与创新”主题征文活动。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

  【审题】

  这是一道典型的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

  1.分析材料。

  材料部分主要由两个段落构成:第一段向我们传递两个重要消息:一是文博事业服务品质有了提升,展陈方式日渐创新与丰富;二是年轻人成为文化消费主力军。第二段主要告诉我们:在故宫博物院里,有一群活力四射的年轻人在对文化进行着传承与创新。

  仔细分析材料可知,本试题更加强调考生正确的价值取向和积极的思想态度,更要求考生具备高度的社会历史责任感。考生作文时要紧扣材料中心意旨,联系现实写作,要体现出自己的思考与感悟。

  2.分析任务。

  本次作文的任务指令:写一篇文章,参加《文化生活》杂志社举办的“文化传承与创新”主题征文活动。本次作文有两个关键词语需要我们注意:一是“文化传承与创新”;二是“年轻人”(本次作文主要是想让我们思考年轻人在“文化传承与创新”中所起的作用)。

  具体来讲,本次作文在以下三个方面有一定的限制性。

  1.真实情境的限制。材料提供的写作背景是文博事业的兴起。“文化传承与创新”是写作关键词,考生要紧扣这一关键词进行审题立意和谋篇布局。不可脱离材料,另起炉灶。

  2.典型任务的限制。试题要求考生写一篇文章,参加《文化生活》杂志社举办的“文化传承与创新”主题征文活动,考生要有对象意识,明确写作目的。

  3.价值判断的限制。年轻人“传承绝技,……;醉心钻研,……;锐意创新,……”,这是材料中体现的价值取向,旨在引导考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传承中国文化,考生不可否定年轻人的贡献。

  【立意】

  1. 年轻人要做文博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2. 文化传承与创新,青年应当先行。

  3. 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进程中,年轻一代不是围观者。

  范文展示:

  为文博事业夯实人才基石

  “文化传承与创新”需要人才,文博事业需要人才。文化传承的主体是人,创新的载体也是人。所以,要为文博事业夯实人才基石。

  近年来,伴随着文博事业服务品质的提升和展陈方式的创新与丰富,年轻人成为文化消费主力军,“有空就去博物馆”成为越来越常见的生活方式。不仅如此,一项项新技术,一个个新创意,受到大众特别是年轻人推崇,推动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这群年轻力量,在前辈们的扶助和支持下,以坚守与担当、创意与时尚,为传统文化寻找年轻表达,展现大有作为的青春风采。

  文博事业不断发展,关键在于人才队伍有情怀、懂专业、会创新。出土文物重现光彩,仰仗大国工匠传承技艺、传承匠心,在冷板凳上创造奇迹;文化瑰宝获得知音,需要专业人士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和传媒方式,讲好历史故事;文创产品“跨界破圈”,离不开策划者出点子、营销者搞推广,推动文博走近日常生活。尤其当博物馆从单纯的文物陈列变为集文博、教育、旅游等于一体的文化综合体,亟待多元化人才投身其中,为文博事业贡献才智、增添活力,让传统文化发扬光大、流传后世。

  为文博事业夯实人才基石,是大势所趋。曾经,考古文博是高校里的冷门专业,如今,“高分报考古”越来越常见。“十三五”期间,全国文物系统从业人员增至16.23万人,文博人才队伍初具规模;全国各高校设立的考古、文博、文保和文化遗产专业增加1/3以上,为文博事业培养生力军。青年最富有朝气、最渴望创新,在推出符合公众需求、富有时代特色、充满朝气活力的文化服务及产品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从故宫博物院传承绝技的文物修复师,到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为兵马俑拍证件照的文物摄影师,不断壮大的青年人才队伍,正在成为文物保护、文化普及、文博推广的中坚力量,折射出行业发展的未来潜力。

  历史文化遗产不仅生动述说着过去,也深刻影响着当下和未来。为文博事业夯实人才基石,锻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文博人才队伍,用匠心呵护遗产,以文化滋养社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才能代代相传、历久弥新,为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精神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