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中卫:“小班化教学”确保农村“留守儿童”不掉队

  新华社银川6月1日电 题:宁夏中卫:“小班化教学”确保农村“留守儿童”不掉队

  新华社记者艾福梅、赵倩

  4张课桌摆放成正方形,7名学生围坐成一圈,每人手里拿着一塑料杯米饭。品尝之后,他们一步步地跟着老师操作,观察米饭遇到淀粉和碘酒后发生的变化。

  这是记者日前在宁夏中卫市沙坡头区镇罗学区李嘴小学六年级教室看到的科学课一幕。不只是音乐、科学、美术等课程才能上得灵活生动,在李嘴小学,每一间教室、每一堂课都不再是“秧田式”的排座方式,而是根据课堂需要改成U形、V形、圆形、马蹄形等。

  “小班额人数少,具备灵活排座的条件,最重要的是这便于师生间讨论、沟通,增强课堂的互动性。”李嘴小学校长李勇奇说。

  近年来,越来越多农村学校趋向“小班小校”。如中卫市沙坡头区共有中小学校104所,其中百人以下农村小学31所,规模大多在五六十人。

  记者在采访中也发现,考虑老师意愿、学校规模等现实条件,学区常常将年轻教师放到中心小学,坚守在“小班小校”的多是50岁以上的老教师,他们能把学校维持下去已属不易,新技术新设备用起来也吃力,更谈不上教改和教学质量。

  “基层学校往往是‘留守老师教留守儿童’,越是规模小的学校,教师年龄越大,家长自然不满意,想尽办法把孩子弄走。”中卫市教育局教研室教研员何兴宝说。

  为了不让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掉队,自2014年9月起,沙坡头区分批次在百人以下农村小学探索“小班化教学”,涵盖教室区角建设、分层次教学和作业100%面批面改等内容。

  “小班小校是困境,也是机遇。教学空间加大、师生交流频率增加、因材施教更加精准,为什么我们不利用这些优势呢?”何兴宝说。

  记者走访多所“小班化教学”推广学校发现,教室四周分布着卫生角、阅读角、体育设施区、辅导区和手工操作及展示区。“我们把教室空余的空间生活化,把学校打造成温馨快乐的家园,让孩子在学习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更多关爱。”李勇奇说。

  除了多元化的教室布置,提问、朗读100%覆盖和作业100%面批面改更是“小班化教学”的核心,也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

  王娟是一名去年8月从中卫市六小交流到李嘴小学的语文老师。现在她任班主任的二年级只有5名学生,课堂上每个学生都能轮流发言好几遍,她也有充足的时间去引导、纠正他们,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了,有“心事”也愿意和老师分享。

  “一堂课,前半节互动式教学,后半节是辅导时间,老师坐在教室后面,既批改作业也能随时对学生进行针对性辅导。”沙坡头区宣和学区何营小学教务主任焦自强说,这种模式解决了家长课后无力辅导的问题。

  一些教师反映,实施“小班化教学”以来,班里学生数量基本保持稳定,生源流失现象得到一定遏制,而且出现了回流苗头。

  事实也证明,“以学生为中心”的小班化实现了教学质量的自然提升。在今年教学质量监测中,中卫市31所小班化推广学校有24所进入被表扬学校行列。

  采访中,基层教师也认为,“小班化教学”是在当前形势下对农村小学教育教学的有益尝试,但需要将适量的年轻教师补充到小班化学校,以满足观念更新和使用现代教学手段的需要。

  原标题:宁夏中卫:“小班化教学”确保农村“留守儿童”不掉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