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随笔丨念念不忘

  一个已经赴海外留学的姑娘,想到故乡上海,内心总有个小遗憾——和最爱的小学语文老师“失联”了。姑娘仍记得老师在大热天搬来自己种的植物,带着全班仔细观察的模样;也记得老师在课堂上教学生怎么发绿豆芽,怎么记录绿豆芽的成长。这次,姑娘回国过暑假,参加了一个街道活动。主办方悄悄帮她和老师重逢。当师徒俩受邀上台时,姑娘竟然一时哭得不能自已。

  这是向阳小学校长范建军最近遇到的一桩小事,让学生惦念多年的是该校资深教师夏靖词。前两年,夏老师赴薄弱学校支教,姑娘则以为老师已经离职。幸好,终又相遇。

  说起这个故事,范校长感慨良多。如何做一个让孩子爱一辈子、惦念一辈子的老师,一定不仅是多讲几道难题、多几句“碎碎念”那么简单。去年,教育部颁发了《新时代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在向阳小学校园,一场有关“今天我们怎么做教师”的讨论、一次体悟童心的旅程也由此开始。有老师说,孩子最厌烦的,是动不动就给父母打电话告状的老师,给他们期限,让他们自己尝试解决问题,才是更被认可的方式;有老师说,赢得孩子的心,关键在“共情”,除了进步时的喝彩,退步时送上鼓励、分担焦虑,更能获得孩子从心里的认同。

  由此想到,几年前采访美国年度教师的莎娜·皮普斯(Shanna?Peeples)时,她分享的回忆——“5岁的时候,我就想当一名老师。老师可以不管自己心情如何,遇到什么事情,都能站在校门口和每个学生微笑问好。”

  追随着脑海里的这个镜头,她梦想成真。她执教的是一所生源非常糟糕的公立高中,绝大部分学生来自贫困家庭。莎娜找来每个人的照片和录取通知书,在教室里布置了一面荣誉墙。她把一节节课录下来,一节节分析,结果发现,看上去安静的课堂里,有人在走神,有人在玩手机,或者做一些不相关的事情。为此,她开辟了不一样的“安静时光”。任何人不带手机,也不带书本,安安静静地坐在草坪上,写下自己的感受,学会专注。随着年龄增长,读过的课文、做过的习题甚至是经历的考试,一定会在记忆里模糊。但那些温暖瞬间,却会一直闪耀着微小却坚定的光芒。

  陆梓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