晦涩高冷的科学知识如何变有趣 下沙有家“谢耳朵工作室” 用漫画传播科学知识

  原标题:晦涩高冷的科学知识如何变有趣 下沙有家“谢耳朵工作室” 用漫画传播科学知识

  创始人是理论物理系博士

  喜爱美剧《生活大爆炸》

  Sheldon科学漫画工作室创始人李剑龙,是浙江大学理论物理系博士。和热门美剧《生活大爆炸》的主角、理论物理学博士Sheldon一样,他一直热衷于给身边的人讲物理。为了致敬偶像,他的英文名也叫Sheldon。

  李博士有多爱讲物理呢?他不但用嘴讲,还翻译过科普书、写过科学报道、做过科学活动专职策划和线下演讲活动。不过即使借用了这么多种形式,但他发现,往往是讲得越深入,听众就越容易打瞌睡。李剑龙调侃:“老婆就不爱听我讲物理……但晚上躺在床上睡不着,就会让我自由发挥讲上一段,比安眠药还好使。”

  难道大家真的对理论物理知识不感兴趣?当然不是。几年前《三体3》问世,身边很多朋友都主动来向李博士咨询小说里一些深奥的物理问题。比如,什么叫量子纠缠,什么叫高维空间。那些原本令朋友昏昏欲睡的物理话题,经过李博士讲解后,不少人听得津津有味。

  李博士想明白了,同样是讲深奥的物理知识,《三体》里面有好看的故事,所以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想提高知识的传播力,要在这方面下功夫。

  那么,用什么样的形式来讲物理故事最形象易懂呢?李博士想到了小时候的爱好——画漫画。在“无图无真相”的网络时代,生动的图像比文字更能说明问题。

  物理+故事+漫画的组合,最终敲定,李博士随即和几位朋友一起组建起了这个科学漫画工作室。

  4小时漫画解读诺奖结果

  收获一大批科学粉

  创业两年多来,李剑龙和他的团队已经完成了170多篇漫画和动画,收获了一批稳定的读者。漫画更新速度不算快,日常催更是工作室微信公众号(公众号名叫“Sheldon”)粉丝留言的主要基调。“可是我们没法快呀,把冷门知识变成幽默漫画,本身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从选题到出脚本方案、然后是画草图、分镜到最终完成,团队完成这些工作基本都要一周时间。李剑龙说,每次选定一个选题,都要想办法将科学论文、公式和图表简化为通俗易懂的比喻和生动的故事。

  不是每次选题都涉及自己的专业知识,李剑龙首先要做的是让自己头脑风暴一下——拿来选题相关的专业论文读透、消化好;而后再在一般人的知识储备基础水平上,写出通俗易懂的故事;最后,把绘画工作交由美编同事进行深加工;漫画出炉后,还要请教行业专家再次审核相关知识点。

  也有例外的时候。2018年诺贝尔医学奖颁布,工作室成员卯足了劲,在结果出炉后不到4个小时时间里,将两位获奖科学家关于癌症免疫方面的研究成果演化成了人人能读懂的科学漫画。那几个小时,小伙伴们精神高度集中,思维超负荷运转。李剑龙说:“我本来对医学知识一窍不通,所以要将医学研究成果转化为形象又贴近的故事,想得脑门都快冒烟了。”

  功夫不负有心人,这样一篇时效性很高又紧贴热门话题的科普漫画,很快就收获了10万以上的微信点击量,也一下子让更多喜欢科普知识的人关注到了他们。

  下一步瞄准科学绘本

  引领孩子们发现科学的奥妙和趣味

  现在,Sheldon科学漫画工作室创作的漫画涵盖了理论物理学、量子通信、量子计算、医学健康、动植物保护以及人工智能等多个主题,并在各个社交平台产生了数千万阅读量和数百万的订阅。除了成年人,不少青少年也成为他们的铁杆粉丝。

  眼下,Sheldon科学漫画工作室正尝试为青少年这一群体打造适合他们看的科普绘本。“用故事给小孩子讲艰深的科学道理,比给成年人讲解还要难得多。因为孩子的知识储备是有限的。”李剑龙表示。

  工作室将中国探月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关于探索火星的讲座,改编成了故事绘本。用一个少年航天员在火星上迷失方向的故事,讲解了关于火星引力场、火星大气及土壤、地貌、磁场强度的知识。在每个知识点上都设置了有趣的情节,让孩子读起来一直保持着兴奋和好奇。

  李剑龙说,给孩子创作科普绘本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不过他们想做得更多。“一来,我们看到国内原创的科普绘本仍良莠不齐,还有很多机会。二来,我们也不想辜负我们的小读者,希望能做出更多令他们感兴趣的而不是刻板说教的科普漫画,让孩子们发现原来科学是那么有意思的一件事情。”(记者 林雨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