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城部分小学一年级分班讲究还挺多

  家长的学历、职业、婚姻状态都要考虑进去

  这两天,一年级的家长们陆陆续续收到短信,告诉他们最近将会集中召开一次新生家长会。不过,对于家长来说,比家长会更感兴趣的,恐怕是“分班”。

  “能不能把我的孩子分到好一点的班级?”每年暑假,类似的“请求”通过各种渠道,都快把校长们的耳朵磨出茧来了。

  一边是家长挤破脑袋想让孩子进一个好班级;另一边,则是小学挖空心思把班级给分均匀了。“分到各方面较弱的班级,班主任没积极性,家长也不乐意。”就在前几天,城南一所热点学校的校长向记者倒苦水,并透露今年分班首次纳入了一条新规则——看家长学历和职业。

  多年跑线下来,记者了解到,这样的情况并非个例。但在接下来的摸底采访中记者发现,今年把这条纳为分班依据的学校有所上升:五大城区16所相对热点的学校,明确承认将“家长情况”纳入分班依据的有6所。

  难道爹妈的学识和努力,还真能影响孩子能否分到一个好班?

  家长学历、婚姻状况、职业

  成为部分学校分班标准

  如何分班?要追溯到6月份的小学招生季,城东某城乡接合部学校在报名当天,设置了展现语文口头表达能力、数学思维能力、体育协调能力、自然常识概念等方面的游戏。一个孩子在报名当天的所有表现,都会被对应的老师记录在册,最终“换算”成一个总分,按照这个总分给孩子不同的层次。

  而眼下,最流行的是蛇形分班,也就是说,每个班里面,每个层次的孩子人数都差不多。当然在分班时还要考虑男女性别、出生月份等。不过,今年不少学校表明,报名当天不需携带孩子前往。他们的分班依据除了学生资料上的男女性别外,有的就“盯”上了家长。

  城南一所热点小学的老师透露,新生报名当天,家长需要提供许多信息和材料。其中一张表格需要填写家长的姓名、学历、工作、职位,所有学生的关键信息最终会被录入学校电脑。分班当天,教导处通过电脑分类,将硕士家长、本科家长、专科及以下家长分成三类,根据类别随机“发牌”到每个班级。比如博士家长有4名,一年级正好4个班,学校则随机将4人分配到每个班。

  “分班是一件非常严谨的事情,考虑的因素很多。”该老师透露,相关细节一般只有学校教导处以及分管校长比较清楚,一般老师都要“避嫌”,不让“过问”。除了学历,家长职业、婚姻状况也都被教导处考虑在内。另外一所学校老师透露,教师子女、单亲家庭孩子、特殊孩子基本不会集中出现在一个班。“我们班新学期开学就四年级了,我们这一个年级的孩子,每个班都有1-2个单亲家庭的孩子。如果没有刻意编排过,怎么会那么凑巧呢?”

  除此之外,家长职业工种、家长是本地的还是进城务工的也成为部分学校分班的依据。另一所热门学校的一年级老师就告诉记者,一个年级每个班都会有6到7个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只有做到每个班各方面都均衡,小学六年中,班主任的工作、学生个人的成长,才会更加科学地比较出来。

  家长焦虑

  孩子会被贴标签

  乍一听,有的家长有些担忧:是不是学校给孩子贴上了标签,分成了三六九等?老师拎出自己的职业和学历,孩子今后参加活动的机会和平台是不是也不一样了?

  在采访家长的过程中,记者发现他们更希望学校看重的是孩子的表现,而不是自己的。“接下来六年的学习,主要是孩子们相处的时间。”一名五年级女生的妈妈说,新生入学后,他们的起点应该是一样的,她不希望家长的学历、职业乃至户口问题,影响老师对孩子的印象分。

  “按照家长学历来分班,还真是有点脑洞大开的感觉。”一所民办小学的家长告诉记者,家长学历不同,对孩子的教育可能是有影响,但是他觉得像民办招生一样通过一轮面试,根据孩子面试表现来分班,更加科学。另外,孩子的出生地、小时候是父母抚养还是老一辈抚养可能对孩子的影响更大。也可以作为分班的参考依据。

  分班依据不止一项

  了解情况容易因材施教

  这样的标准,其实是很受一线班主任待见的。而记者调查也发现,很多学校在分班时,不只是看家长素质,往往是多种情况综合考虑的。

  依据家长学历的分班模式,江干区一所热门小学已经坚持了4年。

  “根据孩子能力分班,看起来公平公正的,但难的是,如何在短短的几分钟让孩子真实表现。”该校一老师表示学校以前也曾尝试过根据学生性格分类,不过奇怪的是,曾经在幼儿园有名的四大天王捣蛋鬼竟然还是被分配到一个班去了。

  后来,学校尝试根据家长的学历,分成了硕士、本科、高中及以下三大类,然后每类平均分配到每一个班级。“按家长学历分班,并不是戴有色眼镜划分孩子。”该老师称,几年下来,发现学历高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期望值高、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而这些孩子和家长在班里,能营造一个很好的学习和生活氛围。

  “班里如果能多几个有权势的,职业权威点的家长,还能提升所有学生日常活动的档次。”有名老师直言不讳地说,现在的学生和老师经常被各种组织下来的活动牵涉精力,比如组织一次活动要求媒体见报,如果没点“关系”,完成任务显然就难多了。

  城南另一所学校也在今年尝试用家长学历来分班。这种方式,除了方便班主任工作以外,其实也是考虑到班上相对“弱势”的群体。“到了高年级,学科难度加大,尤其是英语,没点基础的家长根本辅导不来。”学校一位资深的班主任告诉记者,“班主任在有多余的精力时,常常会在课间给这样‘弱势’的孩子补补课,但前提是,1个班上这样的孩子不能太多,不然老师精力也牵扯不过来。”

  ●链接

  班主任根据家长情况

  总结规律

  你“躺枪”了吗

  不管教导处分班时看不看家长的资料,班主任接班后,是必定仔仔细细研究家长情况的。记者联系了几名有着多年班主任经验的一线老师,他们还根据家长的资料,总结出了一些规律。

  “一般来说,我们还是很欢迎学历高的家长。”除了高学历带来的职业优势外,一名王姓老师还发现,高学历的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期望值比较高、对老师推出的活动方案执行度高、对孩子各方面的能力培养多,他们的孩子一般智商较高、见识面广,且特别有礼貌、懂礼节。当然,前提是父母双方有一人有较多时间和心思在孩子身上,如果父母双方都是高学历、高薪职业,且喜欢对孩子“放养”的则例外。

  单亲家庭的孩子,有不少在班级团队终会有较为明显的“缺点”,或表现在智力上、行为习惯、性格方面。城东一名四年级班主任朱老师,班上有一个重组家庭的男孩子,平时特别顽皮,喜欢“招惹”其他同学,还特别喜欢说谎。

  还有一个班主任对家长的职业也做了研究。家长从事的职业专业度较高的,比如医生、律师、媒体记者,他们的孩子专注度比较高,数学领悟力不错。教师子女的学习习惯特别好,学习有后劲。而父母双方都忙于工作的,其孩子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就比较差。该班主任称班上有一个学生,其父母在学校周边经营服装店,每天都没什么时间管他,结果这个男生注意力特别不集中,学习总是跟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