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寒假时间计划表,真实可执行度是多少?|通透观点
近期,衡水二中因寒假期间学生需保持朝五晚十的作息,并严格按照学校制定的假期学习计划表,全程接受老师的监控事件,引发广泛热议。有声音认为,此举过于限制学生的自由,压抑孩子的健康成长,也有支持的声音语曰,“我们应该感谢学校把孩子散漫的时间利用起来,单靠孩子的自律能力,很难真正的做到高效学习。”
衡水二中寒假时间表
来源:网络资料
众所周知衡水中学是有名的亚洲“高考加工厂”之一,凭一己之力拉高了整个河北的高考录取分数线,河北700分依旧上不了清华北大,再加上河北好大学又少,想上一所好的大学真的难上加难,竞争激烈程度超乎想象。
衡水中学高考动员
来源:网络资料
每年高考结束,衡水中学的升学率、高分人数,都会连续几天霸占各种热搜,据粗略统计,从2006~2020年,15年时间,这所“超级中学”向清华、北大输送了1500余名学子。这背后是惊人的时间管理及高效的执行力。
曾经有纪录片《衡水中学的一天》,记录了这个高考工厂有多“恐怖”,从五点四十第一声起床铃想起,五点五十,等待晨跑的间隙大声朗读课文。
纪录片《衡水中学的一天》
来源:网络资料
中午吃饭以百米冲刺的速度跑向食堂,打饭的时间不忘看看试卷。一直到晚上九点五十晚自习结束,同学们结伴跑回宿舍,只有十分钟时间留给洗漱,有的同学要给妈妈打电话,而有的还会利用十分钟时间再学习。这样的高压生活,日复一日,一直持续到高考结束。
纪录片《衡水中学的一天》
来源:网络资料
在普通学生看来近乎魔鬼的作息时间,在衡水人眼里似乎已经刻在骨子里,形成习惯,并乐在其中,他们的目标感很明确,剑指清华北大。那些把孩子送进衡水中学的家长们知道,从孩子进入衡水中学的那刻起,半只脚已经在名校门前徘徊,因为,当周边的学生都在自律且自鸡的时候,同行的人会不自觉的加快脚步。
01
“同伴效应”带动下
学习力的持续提升
这种来自朋友或者周围人的影响,在经济学上被称为“同伴效应”。
约翰 贝茨 克拉克奖获得者、麻省理工学院杜弗罗教授等人在肯尼亚的小学做了一场实验。实验比较了按学力水平分班的小学(实验组)和没有这么分班的小学(对照组),结果发现,按照学力水平将学生分为不同班级时,教师可以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最终各个层次学生的学力都有很大提高。
此项研究表明,按学力水平分班对那些原本学力较差的孩子提升最明显。而且,这种分班教学的效果还具有持续性。实施过分班教学的小学,就算后来不再分班,学生提升学力的状态也能维持一年以上。
而最近随着寒假到来,鸡娃的父母们开始在孩子们的寒假作息时间表上发力,网上流行了各种版本的作息时间表,这其中有家长为孩子量身定制的,也有学霸们用来冲刺学习,激励自己的。
北京海淀区某小学生寒假时间表引起大量关注
来源:网络资料
武汉一位学霸高中生的寒假作息时间表在朋友圈刷了屏。
这份作息时间表上安排的学习时间,是从早上6点40分到晚上11点50分。
即使是大年三十、初一、初二,拜年之余还见缝插针地安排了学习。
武汉一位学霸高中寒假作息时间表
来源:网络资料
清华学霸马冬晗,每天6点起床,凌晨1点入睡,作息表密密麻麻。
清华学霸马冬晗作息时间表
来源:网络资料
上课之余,不忘记听CNN英语、复习微积分、高数、锻炼身体,生活被安排得充实又高效。
浙大学霸胡一捷,每天6点起床,12点半入睡。每个时间段的学习都被精确到几点几分,可谓是分秒必争。
浙大学霸胡一捷作息时间表
来源:网络资料
更开挂的是,这位学霸不但成绩好,还会玩:尝试过驾驶轻型飞机、学习过潜水,甚至成立了自己的服装潮牌。
这种高度计划性的作息表,不是每个普通人都能坚持下来的。对于他们来说,他们背后有不得不学习才能改变命运的理由,也有的人喜欢高度自律下高效学习生活的感觉。
但,理想很丰满。
现实中的计划表被执行下来的完成度有多少?
我们采访了一些老母亲发现,孩子在起床、吃饭的计划表开头坚持得很好,一旦开始学习、做作业就开始瞌睡、拖延,甚至边吃东西边做作业,一会儿喝水,一会儿上厕所。总之,就是不开始写作业,效率极低,现实骨感的一塌糊涂……
回到题始的“同伴效应”,我们不难发现,为什么在学校里孩子能够按照课表来一项项完成学习任务,而在家里,同样的课表甚至比学校更轻松,反而执行力如此差?
事实上,学校里有老师,有同学,当大家都处在相同的环境中,做相同的事情时,孩子不自觉的受到周围影响,势必也要做,甚至在老师的引导和监督下,会完成得更好,以至于有时候,为了超越某个同学或者喜欢上某个老师的课时,更有学习的动力,学习成绩会更好。
回归到家庭,孩子面对的只有爸爸妈妈,很多父母在监督孩子学习的同时,自己在旁玩手机、打游戏、聊天、刷剧,孩子在奋笔疾书的时候,自然会感到内心不平衡,专注力更受影响。脱离了学校紧张的学习氛围,没有老师的监督和同学的影响,学习力自然下降。
02
我们苦苦追求的
自驱动力到底在哪儿?
家长在制定计划表时,默认娃儿可以跟平常上课时一样,按照上课铃声下课铃声一项项规律完成。
但假期毕竟是假期,孩子在心理上已经没有平日里学习的紧张感和紧凑感,此时,再要求他们按照平时的上课节奏来,其效果一言难尽,不在理想状态,实属正常。
家长们可以换位思考,辛苦了一个学期换来的假期,还要被支配的不留空闲,换做我们,恐怕也很难坚持下去,不情不愿的执行下去,效果自然不好。
那如何让娃儿心甘情愿又乐在其中的把课程表里的事项都完成?
让娃儿自己定计划、定目标。
我们可以从时间管理重要紧急四象限法则中寻找答案。
一个1989年在美国大行其道,至今被证实仍然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Stephen R. Covey的“time-management matrix”,也就是“时间管理矩阵”,在国内称之为——“重要紧急四象限”
time-management matrix 时间管理矩阵
来源:网络资料
这个理论的创始人Covey,当初在学校的黑板上画了一个由水平线和垂直线划分成的四象限,在顶部,标记了两列“紧急”和“不紧急”,在侧边,标记了两行“重要”和“不重要”。然后用数字1234标记四个象限。
随后他要求学生,根据紧急与重要两个维度,将活动填写到象限中,并估计在每个周的128个小时内在每个象限中花费了多少时间。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在1和4中花费了很多时间,还有一些在象限3中,几乎很少有时间在象限2中。
普通人vs高效能人士的时间管理
来源:网络资料
而在高效能人事的时间管理中,把65%-80%的时间安排在第二象限重要但不紧急的工作,由于他们把大部分工作都提前统筹和规划好了,其余象限的工作自然而然就减少了。
将重要紧急四象限法则应用到管理孩子每天的任务,排出每天的优先级,如:
紧急且重要学校各类作业、每日英语课打卡和作业
不紧急但重要中英文阅读、画画、练字、运动
紧急但不重要其他突发事件
不紧急且不重要玩游戏、看动画、其他休闲活动
经过以上调整,我们不妨与孩子做个约定,按照四类任务模块来做事,告知孩子一天内必须要完成的任务,剩下的时间,按照四象限法则,让孩子自由支配:只要晚上6点前能完成所有“重要而紧急”、部分“重要而不紧急”的事情即可。如果你有把握能完成,白天还可以任意加入“不重要不紧急”的小活动。
而家长需要做的是,减少打扰,减少监督,甚至可以和孩子一起学习看书写字,但是不再去支配孩子的时间,只需在任务的时间节点“验工”即可。
过程中,孩子可能想要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做的久一点,但是最终结果是把目标任务基本完成,也无伤大雅,最大限度的保留孩子支配假期的权力,和做喜欢的事情的自由,这样能让孩子主动的,而不是被催促着完成作业,家长也不用在一遍遍的催促中,愈发焦虑,可谓一举两得。
03
家长的陪伴与共同学习
以身作则比任何鸡娃来的更有效
那么,孩子在家学习的同时,家长需要做什么?
普通父母,孩子学习,家长看剧打游戏;鸡娃父母,一切以孩子为中心,和娃儿一起学,学完了再手把手指导孩子。
适度的父母,懂得与孩子共同学习,与孩子共同制定家庭目标,制定家庭共同的时间计划表。学业不仅指学习,也是全家庭共同的KPI,它包含了整个家庭健康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沟通习惯、运动习惯等的培养和养成。
比如,一起健身、跑步,养成爱运动的好习惯;每天都有亲子共读家庭时光,说说某本书的观后感;每周开一次家庭例会,家庭成员开诚布公,公平平等的表达对其他家庭成员的意见和看法;共同制定这一年的年度目标,每个人都需要承担什么样的角色,领取什么样的任务,如何根据总体家庭目标分解成每周的小目标,一家人共同朝着目标前进。
诸如此类,形成积极向上、平等和谐的家庭氛围,让孩子感受到“我不是全家的众矢之的,所有的催促目光都聚焦于我”,让孩子领悟到父母在陪伴自己一起努力,一起学习,一起进步。
在年幼的孩子价值观尚未成形时,为他们培养健全的规则意识,是为人父母者的重要任务。
在这个过程中,要努力学会两种态度——温柔、坚定。心理专家李子勋说:“良好的亲子关系本身就是教育。”我们要在坚定执行规则的同时,尊重孩子,温柔教导,接纳孩子循序渐进的进步。让孩子从心底认同规则、内化于心,而不是在家长的暴力压制下内心抵触、被迫接受。
最重要的是,父母要以身作则,遵守与孩子约定的规矩。身教的力量远远大于说教。
要帮助孩子,在爱和规则里,让他成为自己。最棒的父母,就是用爱与规则,构建起孩子人生大厦的坚实基础。一个知道规则边界、明白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能做的孩子,才能踏踏实实去做能做且想做的事,才能成为最好的自己。
孩子的每个成长阶段都包含着不同的特点,父母的参与应当适度且及时,切忌越俎代庖,事事安排得事无巨细,剥夺了孩子自主安排学习和生活的能力。
父母需要做的是,在一旁陪伴,在孩子需要帮助的时候,适度引导,建立规则感,帮助孩子找到内心的学习动力,而不是在孩子身后一味鞭策,强硬的让孩子按照大人制定的规则走。
父母与孩子共同遵守约定的规矩,养成良好的“家庭习惯”,让孩子觉得家庭的每个人都是平等且有爱的,她/他不是宇宙中心,父母也不是保姆和保镖,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角色、定位和家庭任务,一家人共同朝着共有的家庭目标前进。
在这个过程中,一家人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奋力完成家庭KPI,而不是让孩子一个人在高压的学习世界里,孤单且无助,成为众矢之的。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