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孩子是门技术活,爱对了幸福一生;爱错了操劳一生!

  

  壹教育:

  教育是一件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事情。

  种下了溺爱,就只能得收获让你操劳一生的苦果;

  种下了无条件的爱,就能享受母慈子孝的天伦之乐。

  这几天,看到张兰(战兰)连感染奥密克戎都没有舍得休息,还在床上坚持直播带货,真是有点心疼她。

  但凡汪小菲能担当起一些责任,她也不至于在本该颐养天年的年纪,还如此拼命。

  李嘉诚说:“一个人事业上再大的成功,也弥补不了教育子女失败的缺憾!”

  教育是一件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事情。

  你种下了溺爱,就只能得收获让你操劳一生的苦果;

  你种下了无条件的爱,就能享受母慈子孝的天伦之乐。

  总之,爱孩子,是门技术活!

  

  被溺爱的孩子

  长大后多数会“啃老”

  《都挺好》中的苏明成,就是一个长不大的“啃老族”。

  苏母深受重男轻女思想的影响,特别偏爱两个儿子,尤其偏爱老二苏明成。

  上学时,他成绩不好,苏母花钱给他买大学上;

  毕业了,找不到工作,苏母花钱托人帮他找工作;

  结婚后,苏母用养老的钱给他买房、买车,省吃俭用去贴补月光族的他

  ……

  

  无论是金钱,还是处事方面,苏母都是苏明成坚实的后盾。

  在他的认知里:只要有困难就找妈,妈会帮他搞定一切。

  苏母去世后,他不仅盯上了爸爸卖老房子的钱,还教唆其中跟娘家借钱搞投资。

  最后闹得爸爸离家出走,妻子和他离婚,投资也失败……

  生活中,这样的“啃老族”也大有人在。

  一个远房亲戚,也是从小在父母的溺爱中长大。现在已经40多岁了,几乎没有在思想和经济上独立过。

  没有钱了,跟父母要;跟妻子闹离婚,要父母帮忙出头;自己的孩子也是父母帮忙养着……

  古人云:惯子如杀子。在父母溺爱中长大的孩子,往往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工作能力等较差。

  一旦遇到问题,他们总是先向父母求助,总是把向父母和周围人的索取当作理所当然,不会考虑别人的感受。一旦要求得不到满足,就会像没断奶的孩子一样撒泼、哭闹。

  父母的溺爱,会让孩子失去体验生命的权利和快乐。在这种养育方式下长大的孩子,在面对挫折时,很容易因手足无措,而产生无助感。

  被父母无条件爱的孩子

  长大后都自带光芒

  在《朗读者2》中,袁泉分享了自己小时候的一个故事:

  

  上小学四年级时,中国戏曲学院附中去他们学校挑选小演员,她有幸被选上了。

  虽然还不到11岁,但她特别想去。

  虽然父母很不舍,但也完全尊重她的意愿。

  把袁泉送到学校后,她妈妈一直站在教室门口看着,不愿意离去。

  刚去学校的那段时间,袁泉一直做不好基本功,尤其是压腿,怎么都够不着脚。

  所以,她总在信中跟父母吐槽:

  整天垂头丧气,闷闷不乐,老师说我还不够刻苦,我很难受,因为觉得自己已经使了最大的力量。

  父母在给袁泉的回信中,有这样一段话,让人特别感动:

  泉泉,做父母的理解你,心疼你,我们绝不会在你竭尽全力,仍暂时达不到目标的情况下,还要你去拼命。

  信中没有批评和指责,也没有要求和逼迫,只有父母的理解和满满的爱。这也成为了袁泉日后努力的动力,追求幸福的底气。

  她不仅顺利考上了中戏,成为了知名演员,还收获了好的爱情,现在一家三口过得幸福美满。

  前段时间,45岁的袁泉,还获得了百花奖最佳女主角。可谓是拿到了人生赢家背后的幸福密码。

  袁泉父母这种对孩子没有要求,且不附加任何条件的爱,让她从心底生发出一种拼搏向上的能量。而这种能量,也让她自带光芒。

  这不禁让人联想到之前网上的一条热搜:儿子考了7分,父亲买一车烟花庆祝。

  

  原来,11岁的小男孩之前都是考0分,这次竟然考了7分。爸爸表示,孩子难得有进步,所以就买了1000多块钱的烟花庆祝。

  没想到,受到爸爸的儿子居然越来越懂努力了,在后面的考试中,竟考到了57分。

  反观不少父母,把孩子听不听话、分数成绩、日常表现……都放进了爱的条件里。

  这种附加条件的爱,反而让孩子失去了努力的动力,也失去了对自我的信心。

  而这位“烟花爸爸”的做法,看似“惯”着孩子,却能够让孩子因被爱而变得自信乐观,积极向上。

  可见,被父母无条件爱过的孩子,即使再平凡,也会如同插上了翅膀的天使,让孩子的内心充满战胜一切困难的力量和自信,也能给孩子爱他人,爱世界,爱自己的能力。

  溺爱VS无条件的爱

  傻傻分不清?

  有的父母觉得,无条件的爱,就是溺爱。

  事实上,两者之间还是有本质区别的:

  1.溺爱是父母在关键时期和关键问题上没有发声、没有规范、没有边界。无论孩子做什么,家长都支持。

  

  比如,孩子去跟别人打架,父母认为只要自己的孩子不受伤就行。

  事实上,无论孩子做什么事情,父母都不批评时,孩子会觉得父母根本不爱自己。

  一个从小到大没有接受过批评的孩子,内心是没有安全感的。

  ta能感觉到大家不喜欢自己,却不知道为什么。因为没有人告诉ta,世界的边界在哪里。

  2.无条件的爱,一般会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幸福的:父母只在乎孩子是否幸福快乐,并不在意是否能从这份爱里得到什么。同时,这种“不索取”也能让父母感受到幸福。

  安全的:父母和孩子之间能够舒适地坦露自我,讲述内心深处最隐秘的部分;孩子能够安心地表达情绪,而不用担心被责骂。

  宽容的:父母不计量在爱中的“投入产出比”,也包括对孩子缺陷、错误的接纳、原谅。

  责任的:父母要在表达爱的同时,告知孩子事物的边界,矫正孩子的错误行为,是父母的责任。

  那父母如何让孩子感觉到无条件的爱呢?

  1.无条件的爱,不需要交换

  让孩子感受到:真正的爱,不需要交换。

  也就是说,父母在给予孩子爱的时候,不设定任何条件。不管什么原因,都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爱ta。

  

  樊登曾说过,在我家的家庭文化中,从来不会对孩子说,如果他考试成绩好,就给他买什么东西,或者带他去旅游。

  我认为,给孩子买东西,带孩子去旅行,都是孩子应得的。

  生活中,有不少父母,总是喜欢在给予孩子爱时,附加条件。比如,孩子想去游乐场,那得考100分;孩子想吃肯德基,那得考到前五名……

  对孩子的每一次奖励,都变成了靠孩子的成绩优异才能换取,如何能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

  孩子只会觉得,父母爱的是成绩好的那个ta,不是真正的ta。

  2.学会与孩子沟通,别让“不爱”进入认知

  很多父母在孩子小的时候,经常会说“你再如何如何,爸爸妈妈就不要你了、不爱你了!”之类的话来恐吓孩子,逼迫其听话。

  殊不知,这很容易让孩子产生出“我好,爸爸妈妈才爱我,我要是哪里做得不好,他们就不会再爱我”的心理。

  一旦孩子感受到了父母的“不爱”,ta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就可能因为怕自己不好,得不到父母的爱,而选择隐瞒、撒谎,最终造成更严重的后果。

  所以,做父母的一定要学会与孩子沟通,避免将“不爱”带入孩子的认知。

  

  樊登在儿子嘟嘟犯错误后,想要批评他时,都会说:“因为我是爱你的,所以我坚决反对你做这件事,我要跟你好好谈谈这件事。”

  谈完事情之后,他一定还要补上一句:“虽然爸爸今天批评了你,但是爸爸永远爱你。”

  3.接纳孩子的不完美

  无条件的爱是理解尊重孩子,接纳孩子的不完美,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

  我们之所以会批评孩子,主要还是内心接纳不了孩子的不完美。

  在一个夏令营的座谈会上,老师让孩子们说出对父母的不满和期待。孩子们纷纷表示:

  我想让爸爸同意我报画画班,而不是说画得再好,都不如考试分数好。

  我想让妈妈不再强迫我喝牛奶,我不就是个子矮一点吗,但我很健康啊。

  我想穿漂亮的裙子,可是妈妈说我的腿没有朋友笑笑的长……

  事实证明,如果孩子总是得不到父母的肯定,就会变得自我怀疑,自我否定,越来越缺乏自信。

  如果父母可以放低对孩子的期待,理解尊重孩子,懂得接纳孩子的不足,更多地去看孩子好的地方,发现其亮点,才能推动孩子成长、进步。

  当父母不断地让孩子身上的亮点变得越来越多时,你的孩子将来想不优秀都难,你想不享福都难!

  所以,请学会无条件地欣赏和接纳孩子吧!无论他们是否成功,无论他们是否乖巧……都毫无保留地给予他们爱。

  这样的爱能给予孩子信任,使其获得一种强大的力量,能够克服生活中的任何艰难险阻。

  当然,父母在爱孩子的过程中,也要时时加以引导,让孩子始终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