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认知情绪调节理论的干预方案,改善小学生的数学学业情绪

  

  国家在“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这一目标上先后提出了多个减负方案及相关文件,近期由国家教育部门协同其它4个相关部门提出的减轻中小学生课外学业负担以及开展专项治理校外培训机构的这一通知,引发了广大社会工作者的积极关注。

  长期以来关于“减负”这一问题一直都是各方面学者高度关注的焦点,在这方面也取得了较好的成果。

  减负,是指减轻学生在学习活动过程中过重的课业负担以及心理负担,在此基础上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及其身心的健康成长。

  中小学阶段的学生处于生理发育及心理发展的关键期,因此在他们的学习上、生活中、情绪调适等各个方面都面临着多样的心理困扰。

  针对小学中高年级这一阶段的学生提出的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囊括了学生在这一时期身心健康发展的各个方面,其中关于学习和情绪这两个方面的内容最多。

  

  例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着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端正学生的学习动机、调整其学习心态;正确对待自己的考试成绩;帮助其克服学业困难;

  引导学生去正确面对厌学等负面情绪;学会恰当地、正确地情绪体验和情绪表达;可见学业与其相关情绪的重要性。

  由此可知,我们在教学活动过程中需着重关注学生的各种情绪体验。不仅如此,我们还要在某些负性情绪体验上要设法改善并加以正确的引导。

  俞国良等人在相关研究中提出:愉悦等积极层面上的情绪体验对个体的认知活动(注意力、记忆力、推理能力)等均有较大的影响,且在学生的学业成就上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并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

  

  同时俞国良等学者的研究还表明:与学业相关的积极类情绪体验也能够反映出个体的心理健康状态,因而与学业活动有关的情绪体验对个体的学习以及身心健康发展和都具有重要的影响。

  在国内外学者看来,认知、情感与行为三者彼此联系,并同时作用于学习,三者之间的循环顺序可能引起特定的、发展的、以及有规则的反应模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具备的良好学业情绪是促使其认知活动得以顺畅运行的关键。

  情绪是个体的主观认知经验,也是个体的客观生理反应,由多种感知觉综合产生的心理和生理状态,同时它也属于一种社会表达。而学业情绪是指个体在与学业相关的情境中产生的相关情绪体验到。

  

  通过对以往研究的梳理我们发现,多数研究者从学业情绪的意义这一角度出发对其进行探讨,较少研究将其领域细化到学科上,因此将学业情绪细化到数学学科上的研究还不能满足眼下数学教育工作者的需求。

  相关调查统计,在小学生这一群体中有5%—10%的学生具有厌学情绪以及缺乏学习兴趣,学习较吃力,在学校被教师忽视或遭到教师的批评,他们讨厌上学,甚至害怕上学;在学业中产生的消极类情绪体验使得学生缺乏学习兴趣。

  可见,对小学生学业情绪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显得更为实效和具有重大意义。

  小学中高年级数学学业情绪的现状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的积极层面上的数学学业情绪的均分分别为2.99、2.77均低于理论中值,消极层面上的高唤醒数学学业情绪的均分则为3.10,高于理论中值。

  

  从各个维度上来看,属于积极层面的维度均分在2.66~3.02之间,属于消极层面的维度均分在2.84~3.14之间。相对比,发现小学中高年级这一阶段的学生在消极层面上的数学学业情绪高于积极层面上的数学学业情绪。

  小学中高年级这一阶段学生的数学学业情绪在人口学变量上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其中学生在高兴和焦虑两个水平的数学学业情绪在性别上有显著差异。

  表现为男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的高兴情绪体验水平高于女生,而女生的焦虑情绪体验高于男生,其余情绪水平上差异不显著。

  由于研究被试选取的不同,所以与以往的研究结果有所差异,在以往的研究中以青少年作为研究对象的,学业情绪在性别上存在显著的差异,也有以小学生为研究对象的,结果显示学业情绪在性别上差异不显著,所以数学学业情绪在被试群体的选择上有所出入。

  

  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的数学学业情绪各个水平在干部经历以及学科班主任上有显著的差异,表明任职班干的同学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更高的积极学业情绪,同样在数学老师担任班主任的班级中的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表现出更高的积极学业情绪。

  在小学阶段在学生班干部的选拔上,就倾向于成绩相对较好的学生,以及相对听话和积极的学生,而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就可能花更多的时间去关注他们,相应的这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就会有更多的积极情绪体验。

  针对于一个班集体而言,班主任就是这个班级学生的领头人,班主任所对应的学科也就会得到学生们更多的认同感,与其他学科相比这一学科在学生的心里更具有地位,因此对该学科表现出更高的积极性。

  

  教师支持、认知重评对数学学业情绪的影响

  本研究对小学中高年级这一阶段学生的感知到的教师支持及其认知重评处理和数学学业情绪做了一个相关分析。

  结果发现,教师支持与认知重评呈正相关,表明教师支持越高,个体就会更多使用认知重评来进行情绪调节;教师支持和认知重评分别与积极层面上的数学学业情绪呈显著正相关,与消极层面上的数学学业情绪呈显著负相关。

  这表明教师支持与认知重评水平越高,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更容易体验到与积极愉悦相关的情绪,反之,则容易体验到消极的学习情绪。

  在此基础上,进行依次回归分析,以确定教师支持对认知重评的预测作用。研究发现认知重评在教师支持和数学学业情绪的关系中起着部分中介效应,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的教师支持对认知重评有显著的影响。

  

  通过提高学生对教师支持的体验,学生的认知重评水平也有显著的提高,同时学生的积极层面的数学学业情绪状况也有显著的提高。

  换言之,如果个体接收到较多的教师支持(情感支持、自主支持、认知支持),也将促进其认知重评的水平,也就是说感知到更高支持水平的个体更倾向于使用积极向上的应对策略,对事件进行重新评价来降低消极负面情绪带来的影响。

  邢怡伦、王建平、尉玮等人的研究表示情绪调节策略受到个体主观体验到的社会支持的影响,社会支持水平的提高可以促进认知重评的使用,进而有助于降低个体在消极层面上的情绪体验。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比如对学生有更多的关注、更多的目光鼓励、给予更多的回答问题的机会等这些都会对学生的学习兴趣、态度、期望以及情绪等产生一定的影响。

  

  学生根据感知到的来自老师的支持、关注就会相应的更加认真听课以表现更好,从而表现出更高的积极学业情绪。

  小学中高年级数学学业情绪的干预研究

  经过系列干预之后,对实验组以及对照组进行前后测差值之间的差异检验,结果显示实验组与对照组在积极层面上的高唤醒数学学业情绪分问卷的总分以及高兴、希望、自豪三个维度上的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

  换言之,实验组在接受实验干预后比对照组能够体验到更多的积极学业情绪,更少的消极学业情绪。

  结合实验组与对照组前侧的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在实施干预之前,对照组在希望维度与积极高唤醒水平上略高于实验组但不显著。

  

  在实施干预之后,实验组在这两个水平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进一步说明,实验干预对提高积极数学学业情绪有很显著的效果。

  在焦虑维度上,实验组的焦虑水平只是有所下降,但是并没有达到显著水平,结合以往研究发现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焦虑的主要来源是考试、以及学习策略焦虑等。

  在此次的方案实施过程中并没有针对这两个方面进行干预措施,因此在这个水平上的实验干预效果不理想,还有待完善。

  但是对于方案的整体效果而言,以认知情绪调节理论为基础的干预方案在促进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积极数学学业情绪以及降低消极学数学学业情绪上有显著效果。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