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时2022秋拍|逸笔妙韵、腕底风雷

  中国书画艺术源远流长,传统文人书画以水墨手段率真的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其写意性和抒情性是中国传统绘画美学的发挥。每一幅书画后面都有自己的故事,以书画为知己,集古今之大观,上海匡时2022秋季拍卖会中国书画专场推出二百余件作品,今选粹一二,以飨藏家。

  

  Lot 351 潘天寿 《访荷浪踏翻》

  纸本镜片 1962年作

  75×37 cm 约 2.5平尺

  款识:访荷浪踏翻。缶翁题句录以补空,六二年芙蓉开候,寿。

  钤印:潘天寿、阿寿、阿寿

  来源:香港苏富比,2011年春拍 ,中国书画,Lot1388。

  展开此幅作品,最先映入眼帘的就是极具金石气息的“访荷浪踏翻”五字。题识显示,该五字出自吴昌硕。从史料可知,吴昌硕对潘天寿格外器重和关照,曾感叹地说:“阿寿学我最像,跳开去又离开我最远,大器也。”此五字也可见潘天寿对于老师的敬重以及对于老师字字句句的教诲都牢记在心。此画构图上以墨叶为主,花为次,荷花与荷叶相应成趣。大片的墨叶占据画面底端,形成发散开来的大面积布黑;一朵荷花由左及右伸展生长。细究其中,满幅画作皆是大大小小的三角结构,无论是留白、还是黑实之处,都形成了主调明确、富有节奏感的有机组合。甚至连荷花瓣亦是由不同的三角结构组成。这一“三角觚”的美学原理,与黄宾虹的“不齐弧三角”理论有异曲同工之妙。

  

  Lot 458 齐白石 《紫藤蜜蜂》

  纸本镜片 1949年作

  177×46 cm 约 7.3平尺

  款识:松邨六先生之雅。己巳春时同客长安,齐璜白石山翁制。

  钤印:白石翁

  出版:《齐白石二十世纪美术作品档案》P58,河北教育出版社,2011年12月。

  齐白石画藤,早年近徐渭,用笔飞动,1925年前后,向吴昌硕浑厚之风靠拢,但他清健的笔路与吴昌硕的重拙不同,经过多番尝试和锤炼,才终于确立了自己生动鲜活、浓淡得宜的藤萝画风。胡佩衡、胡橐父子合写的《齐白石画法与欣赏》中记载,“老人六十岁时认为画藤的功夫很差,特别在章法上最差,所以每天要练习创造不同构图的藤萝小稿。”紫藤是白石老人常画的题材,他笔下的藤萝,大致是南方花叶并盛之藤,虽然他曾到中山公园看过先开花后长叶的北方紫藤,回来画了一幅,但由于没有藤叶掩映而“太费经营”,因此还是回归原貌。此幅便是老人笔下的南方之藤,藤花饱满光润,藤叶相依有致,设色清丽典雅,笔墨温润清新。其间藤蔓缠绕飞舞,以焦墨挥就,起到了稳定画面的作用,与花朵的恬静秀美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从中可以感受到白石画藤的变法的探索之路。

  

  Lot 376 张大千 《疏池暗香、行书七言联》纸本立轴

  121×67 cm 约 7.3平尺

  132×22 cm×2 约2.6平尺(每幅)

  款识:1.盘中仙果最得味,坐上修兰别有香。集泰山经石峪字,蜀人张大千。钤印:大千居士、季爰之印

  2.疏池种芙蕖,当轩开一萼。暗香襟里闻,凉月吹灯坐。蜀郡张大千爰三巴摩诘山中。钤印:张爰、大千居士、下里巴人、大千豪发、大风堂

  出版:《张大千精品集下卷》P379,人民美术出版社,2011年7月。

  此《疏池暗香》的整体风格、独特技巧和落款年代,无不显示出这是张大千由集古期向化古期迈进的力作。张大千在此时期还尤为重视书画关系,他曾说:“画荷花的竿子要用篆书,叶子则是隶书,瓣子就是楷书,水草则用草书。画荷需用正、草、篆、隶四种书法技巧。”若以此言观此画,便发现其所言非虚。整幅画作架构自然忘形,用笔古朴疏狂,泼墨淳厚飘逸,格调清新典雅,尤其是纯熟的功底与老辣的技法,于浑朴中见清秀,于洒脱中含缜密,于酣畅中寓意蕴,令人折服。

  

  Lot 327 徐悲鸿 《神骏图》

  纸本镜片 1938年作

  135.5×45.5 cm 约 5.5平尺

  款识:问汝健足果何用,为觅生刍尽日驰,谷身先生惠教,廿七晚秋悲鸿。

  钤印:悲鸿

  上款人简介:沈谷身,为中华书局印刷科职员,因经常联系出版画稿事务,徐悲鸿接洽频繁,曾受赠多张徐悲鸿画作。

  出版:《中国近现代十二大名家书画精品集》P128,保利艺术博物馆,2010年。

  展览:1.“中国近现代十二大名家书画精品集”,保利艺术博物馆,2010年。

  2.“大雅宝胡同甲2号——二十世纪中国美术的传奇”,上海,2018年。

  “问汝健足果何用?为觅生刍尽日驰。”这是徐悲鸿奔马图上常见的题款。两诗句一问一答,淋漓尽致地抒写了作者对国势、社会、人生的关心。读者读之,顿觉一种悲愤、慷慨和激昂的情感喷薄而出、跃然纸上。以致郭沫若亦盛赞说:“悲鸿善画马,每题:‘问汝健足果何用?为觅生刍尽日驰’。余曾代马作答,其词曰:‘非为生刍尽日驰,电光石火行千里。壮志雄心寄健足,国家建设当如此。此幅《奔马图》绘马做奔腾状,马腿挺劲而有力,鬃毛迎风扬起,富有动感,尽显奔马之俊美。其墨色浓淡变化浑然天成,骨骼结构极为简练清晰,有跃出画面之势。此作作于1938年正值解放前期,其创作意义深远。可称宝也。

  

  Lot 369 傅抱石 《山寺云深》

  纸本镜片 1949年作

  68×39 cm 约 2.4平尺

  款识:云僧吾兄属写即乞教正,己丑二月,时还南昌,傅抱石。

  钤印:抱石私印、往往醉后

  诗堂:寺藏云山深,僧吟松林暗。傅抱石先生一九四九年还南昌为云僧所写佳品,壬辰(2012)仲秋拜观并识,戈父萧平。钤印:戈父、萧平之。

  题跋:此帧深山古寺图系先父抱石一九四九年作于南昌,第二年便迁回南京了。此图中画家以炉火纯青、痛快潇洒之笔法画成,线条轻淡劲挺而有跃动之感。整幅画面浑然一体而又井然有序。看似随意,实为画家灵感之爆发,如有神相助而下笔成图也。人称之为先父独特之画风曰抱石皴。先父又在右下角钤有自刻章“往往醉后”,细观此图,确有醉意在图中矣。壬辰(2012)秋,傅二石拜观并敬题。钤印:傅二石

  出版:《不忘初心、不负丹青—近现代名家书画作品集》P51,南京文物有限公司,2021年8月。

  来源:香港苏富比,2011年秋拍,中国书画,Lot1837。

  1948年底,由于战事激化,傅抱石一家撤出南京回到家乡南昌。翌年二月,于青年会举办画展,作品有百余件,反响热烈。这个时期是傅抱石山水风格完善至纯熟境地的阶段,而此幅《深山古寺图》是傅抱石先生1949年二月在南昌精心绘制的一幅山水佳作。由于局势动荡,傅抱石此年作品不多,流传至今者更稀少。其中“往往醉后”印章仅用于画家自己的得意之作,足可见画家自矜之情。作品多以墨法表现,设色较为清淡,很好的将墨与色相融合,体现出淋漓酣畅的意趣。所画丛树笔墨老辣,打破了中锋和侧锋用笔画树传统的笔法,而是将笔锋散开,下笔如风驰电掣,纵横交错,随势而动,表现出强烈的艺术个性。画面山寺浮云,松林敞幽,僧人藏身于山腰之际,见避世遁隐之志。画如其人,境由心生,笔下流露的是画家在时局未明时心情的写照。

  

  Lot 358 黄宾虹 《蜀中纪游》

  纸本立轴 1951年作

  55×27 cm 约 1.3平尺

  款识:乐只室古玺印存,精寀闳富,近百年中罕见其亚。今荷惠兄,百明之锡,无以逾此,因捡蜀游拙笔。画不足现,聊志钦感,兼博一笑。辛卯八十八叟宾虹。

  钤印:黄宾虹

  电影先生出版:1.《黄宾虹书画专集》P143,人民美术出版社,2009年。

  2.《南黄北齐》P75,人民美术出版社,2010年。

  3.《黄宾虹画集》P113,中国美术出版社,2018年7月。

  备注:乐只室为高时敷斋名。高时敷(1886-1976),字绎求,号络园,别署弋虬。斋名乐只室、石芝山房等。浙江杭州人。与兄时丰(字鱼占,号存道)、时显(字欣木、号野侯),具以富收藏、精鉴赏,长于书画篆刻而名重艺林,人称“高氏三杰”。

  《乐只室古玺印存》为高时敷于一九四四年选所藏古玺印之精者钤拓而成。分别收有白文战国私玺及秦私印共一百零一方;朱文战国私玺及白文秦成语印共九十九方;汉、魏晋官司印六十七方;汉私印一百九十九方;汉私印中的两面印及吉语印、肖形印共一百二十五方。可知此谱所收私玺及私印占十之九,其中品种及形式颇为丰富,且遴选谨严,颇多精品。《乐只室古玺印存》亦见于《十六金符齐印存》中,可见在高氏之前曾为吴大澂所藏。此作题识:“乐只室古玺印存,精彩闳富,近百年中罕见其亚。今荷惠贶,百朋之锡,无以逾此,因捡蜀游拙笔。画不足观,聊志钦感,兼博一笑。”从此段寥寥几十字的跋语中足见黄宾虹对高氏古玺印存的高度赞赏以及当时文人相互之间的谦让与推崇。

  

  Lot 357 黄宾虹 《桐江纪游》

  纸本镜片 1962年作

  135.5×45.5 cm 约 5.5平尺

  款识:桐江江水深复深,寒日悄悄山嵚嵚。桐君?药子陵钓,欲往从之不可寻。歙洪悌丞寄簃诗存,宾虹纪游。

  钤印:黄宾虹、片石居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这一绘画观念一直影响着宾翁的创作,以此作为例,是帧取高远式构图,主体为近处溪流潺潺,青山草木郁郁葱葱,山路顺山谷蜿蜒而上。远山清朗空累,以浓淡结合的水墨写出云雾氤氲,山林掩映着茅檐屋舍,画面清新雅逸,墨色淋漓酣畅,气格高古。以奇崛之笔图画,风格苍健浑朴,笔、墨、水、色完全打破了传统山水画的章法与规律,以浓墨点画在淡墨赫石之上,与通常意义上的“先笔墨再点染颜色”有较大的差别。作品整体用笔老辣,层次井然,水墨滋润,韵味无穷。天人合一的山林景色,重荫下、小道旁间,伫立望远,飞瀑悬流,信笔拈来,随意点染,便将桐江山水的自然景观融入了现代文人情怀,意境深远,逸趣天成。

  

  Lot 435 陆俨少 《香积寺胜境、行书四言联》

  纸本立轴 1981年作

  97×58.5 cm 约 5.1 平尺

  123.5×30.5 cm×2 约 3.4 平尺(每幅)

  款识:1.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静山仁弟补壁。辛酉冬日,陆俨少并记。

  2.静山仁弟属。辛酉冬十二月。陆俨少书于止止堂。

  钤印:宛若(2次)、俨少(2次)、嘉定(2次)、就新居、穆如馆、辛酉七十三岁、俨老不老

  出版:1.《首届陆俨少作品赏析会》,浙江画院出版,2004年。

  2.《陆俨少书画集(二)》,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年5月,第197页。

  3.《陆俨少全集·4·绘画卷》,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08年10月,第87页。

  4.《陆俨少画集》,中国美院出版社,2010年5月。

  展览:“首届陆俨少作品欣赏会”,2004年8月12日—14日,杭州。

  说明:上款人“静山仁弟”即吴静山(b.1943),广东顺德人。历任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华鼎国学研究基金会理事,中央文史研究馆书画院院部委员,广东省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客座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启功书画院院部委员。

  陆俨少中晚期的作品呈浑厚苍润、犷放简约之态,个性鲜明,风格独具,此作就为这一时期的代表性作品。陆俨少所独创的云法尽显画中,勾云、墨块两法共享,凝练重拙、参差映带、蜿蜒曲屈、流畅圆转,静中有动,动中有静,一番神奇景象。整幅作品将王维晚年的《过香积寺》诗句表现得精妙绝伦。王维晚年诗笔常带有一种恬淡宁静的气氛。该首诗就是以他沉湎于佛学的恬静心境,描绘出了山林古寺幽邃的意境。该画配有一副对联“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意为:“正大光明,崇高德行。”与此王维诗意完美契合。整堂作品相得益彰、书画双绝,实乃难得。

  

  Lot 448 吴冠中 《狮子林》

  纸本镜片 1988年作

  69×137 cm 约 8.5平尺

  款识:吴冠中一九八八。

  钤印:吴冠中印、八十年代

  出版:《雪莲堂藏画卷四》P220-221,文物出版社,2015年4月。

  吴冠中认为,绘画抽象就像是放风筝,风筝是作品,是“从生活中来的素材和感受,被作者用减法、除法或别的法”,抽象成的某一种艺术形式,而观众是天空,要让风筝飞上天空,艺术家手中“须有一线联系着作品与生活中的源头”,只有“风筝不断线,不断线才能把握观众与作品的交流”。“风筝不断线”艺术理念的提出和确立,都是从苏州的狮子林开始的,吴冠中晚年接受《苏州日报》记者采访时,非常肯定地说,“狮子林对我有着特殊的意义”。理论从实践中来,后来同样也指导着实践。吴冠中的这条理念后来成为指导他创作的重要思想。而《狮子林》作品的面貌,便是“风筝不断线”理论最直接的体现。

  

  Lot 384 溥儒 《观鱼听蝉图》纸本立轴

  131×65 cm 约 7.7 平尺

  款识:鱼戏多深藻,蝉鸣但故林。心畬。

  钤印:一朵红云、旧王孙、溥儒、吾将此地巢云松

  展览:“过海三家回顾展”,台湾长流画廊,1996年。

  本幅山水以北宗典型构图法出之,形制巨大而气魄非凡。用笔远绍“刘、李、马、夏”的刚劲之气,却丝毫无“浙派”狂放、浮躁之感,只觉满纸鲜活,一片神韵而又充盈着“文人”画温润的“士气”。这是他在山水画中追慕恬静的禅理生活,以达到体物精微的传神之境。正如他自己论画有言“画飞泉宜施岩峦凹处,两岩相夹,茂树翳之,近则飞湍有影,无则穿云直下。若平冈不深,无蔽无隐,若逼阳悬布,一望靡余,尚何取于水哉!”观本幅山水,远景山泉直泻而下,中景以茂密林木、云气增其曲折回环之势。近景屋宇交错,几案纷陈,所绘诸多人物神情各异,尽得闲适高逸之境。望之一种和谐的宁逸之气扑面而来,设色淡雅,意境悠远而充满内涵。可谓是溥心畬山水画艺登峰造极的力作。

  

  Lot 363于非闇 《梅花双禽》

  纸本镜心 1937年作

  88.5×46 cm 约 3.6平尺

  款识:夜来深雪前村路,应是早梅初绽。故人赠我,江头春信,南枝向暖。疏影横斜,暗香浮动,月明深浅。向亭前驿畔,行人立马,频回首,空肠断!别有玉溪仙馆,寿阳人,初匀粉面,天教占了,百花头上,和羹未晚。最是关情处,高楼上,一声羌管。仗何人说与东君,留取倚阑干看。水龙吟。丁丑正月制于玉山砚斋。非闇。

  钤印:于非盦、于照私印

  出版:《嘉德二十年精品录·近当代书画卷·二》P648,故宫出版社,2013年版。

  来源:中国嘉德,2005年春拍,中国书画,Lot590。

  本幅作于丁丑正月,节庆喜日写此双禽并立、傲寒之花,突显喜气中之清佳美意。双雀栖息于枝干之中,状亲昵,有汲北宋画院之风。此外画家极注重雀鸟的外部形态,尽量用精细的笔触刻画雀鸟,使得其情态相融洽。翎毛施古雅之彩,婉约典雅。双钩淡墨出梅枝,看似处理地柔婉曲折,却刚柔并济,用笔极精严放逸,宛若此对雀鸟为仙禽眷属,不食人间烟火。观全幅,色泽艳雅,笔法精道,尽显高古之意味。

  

  Lot 388 陆抑非 《海棠玉兔》

  纸本立轴 1941年作

  137×67.5 cm 约 8.3平尺

  款识:仿新罗山人本于崇兰草堂,时辛巳六月,抑非居士陆翀。

  钤印:陆翀长寿、抑非居士、希放楼

  出版:1.《民初十二家-上海画坛》P269,台北历史博物馆,1998年。

  2.上海市广告装潢公司成立30周年挂历,1987年。

  来源:香港苏富比,1996年春拍,中国书画,Lot044。

  “四大花旦”的出现为近代花鸟画注入了一股“雅而新”的力量,明丽的色彩、生动的造型深受普通大众的喜爱,对于传统的继承又保留了笔墨的趣味,因而也被精英文化阶层所接受。陆抑非习画初随李西山、陈迦庵,后入“梅景书屋”吴湖帆门下,其画先得传统,又吸收了西画的写生法、用色法,所作花鸟细而明快,艳而不俗,工而不滞。笔墨生辣朴茂,而不失清丽典雅之韵味。

  

  Lot 314 石鲁 《纺纱间一角》

  纸本镜片 1954年作

  29×36.5 cm 约 1.0平尺

  款识:纺纱间一角。石鲁速写。一九五四年十月,于国棉三厂。

  钤印:石鲁

  出版:1.《画廊》P25,画廊杂志社,2002年4月(新二期,总第八十一期)。

  2.《石鲁的时代与艺术》P92,河北教育出版社,2007年9月。

  石鲁可以说是20世纪中叶最具独特气质的艺术家,是中国画领域里最富于探索性、创造性和实验性的代表。他是在前辈吸收外来营养革新改造中国画的基础上,以“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的姿态,注重在生活中发现创作灵感,在传统中寻找创新资源,使其探索极具活力。理性与激情,天才与癫狂浇铸了石鲁在中国画坛上最耀眼、最富个性、最具争议的大家魂魄,谱写了中国当代艺术史在思想深度、艺术创造、人格精神上独一无二的篇章。

  

  Lot 382 溥儒 《升棺发财》纸本镜片

  20.5×49 cm 约 0.9 平尺

  款识:僵尸观月图。心畬。

  钤印:溥儒

  出版:《西泠印社·中国书画名家精品展作品集(六)》P89,西泠印社出版社,2020年。

  来源:香港佳士得,2018年秋拍,中国书画,Lot1361。

  鬼灵精怪与钟馗也是溥儒喜好的题材。溥儒喜好此一题材,一方面是达“藉鬼讽今”之目的,二方面则是“游戏笔墨”的幽默小品。幽默画风使得鬼灵精怪在他的笔下格外生动有趣。细观这幅《观月图》画的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看这棺材里探出的僵尸先生,竟还烫着爆炸卷头,身穿LV同款棋盘格子T恤,手举棺盖的动作既生动又滑稽,同时也寓意升官发财之祥兆,可以说是时尚圈的一朵奇葩了。背后一颗树上,蜘蛛于蛛网蛛丝垂下,蜘蛛在民间又被称为喜蛛,故此画又有“喜从天降”之寓意。画面右侧一轮明月当空,正代表中元时节,济度六道苦难,以及报谢父母长养慈爱之恩。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