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页纸分析《清明上河图》,中国画好好看

  《中国画 好好看》有两层意思,一是中国画很好看,第二呢,中国画要仔细地看、好好地看。

  《中国画 好好看》田玉彬 湖南教育出版社|青豆书坊

  作者田玉彬非常喜欢欣赏艺术,在博物馆看画的时候会调整各种各样的姿势,有时候仰头看,有时候弯腰鞠躬,甚至还有蹲下去半跪着看。有一次在首都博物馆看一幅宋代小画,当时人很少,田玉彬用了各种姿势看得酣畅淋漓,“如同在寒冬走了夜路的旅行者,终于在温暖灯光下喝上一碗热腾腾的羊汤。”现在田玉彬把这碗热腾腾的羊汤捧到了读者面前。因为大多数人在博物馆或者美术馆看画没有尽情的时间和运气,特别是一些经典的国宝级图画,排半天队只能看个三分钟,但是在《中国画 好好看》里面,读者就有机会跟随作者凑近了看,想看多久就看多久,甚至连一根丝线都放大了跟你说说里面的门道。

  《中国画 好好看》并非谈绘画技巧,而是通过古画来了解古中国,解读传承至今的中国人的精神和心灵世界。这本书带领大家细读19幅经典名画,内容丰富多彩,既有反映唐代女性劳动生活的《捣练图》,也有展现宋朝市井画卷的《清明上河图》,有宋画第一的山水画,也有写实的珍禽图。从细处看、从妙处看,挖掘古代鲜活的历史生活,展现古典艺术之美,透视画中人电影盒子的心灵世界。

  为什么要好好看画?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中国古代绘画的含蓄,很多内容隐而不发,意会而难以言传。比如说《明皇幸蜀图》看似画山水实则画历史,《张果见明皇图》,表面上是神仙表演,实际上内涵别意。

  比如,清朝郎世宁画的《平安春信图》,画了两个弘历,一个是青年的弘历,一个是少年的弘历。在200多年前,白发苍苍、行至暮年的弘历要求画家为他画了这样一幅画:青年的弘历把一枝花交给了少年的弘历。三个时空交汇、三种人生况味重叠,这是多么奇妙的画面。两个弘历交接的花不是别的花而是一枝梅花,少年弘历右手抚摸身边的竹子——在传统中国意象中,梅花和竹子都是高尚品德的象征。《中国画 好好看》认为选择这些植物,表达了画中人的个人志趣。

  《中国画 好好看》看得非常的细,比如说《捣练图》中12个女性,一一描述姿态服饰,甚至两个人手中的丝线,在小图中都看不清楚的也专门把图片放大,让大家看见这条隐隐约约的丝线。那纤细绵长的丝线,似乎代表着情丝。还有两位女性的坐姿很“放肆”,其中一个两腿张开坐着。先秦的坐姿是跪坐,两腿张开坐着被认为是非常无理的坐姿,但是到了唐代,坐姿和坐具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所以这两位女士的坐姿就反映了时代的变迁。还有图画中女性额头上的图案、头上插的小梳子,一些看似无关的装饰器物,书中都一一讲解。炭火盆扇火的少女手上的团扇也有特别的含义。团扇在古代是女性的悲情象征。表达女性情感的团扇用来扇火,命运还比不上被收在箱匣里的团扇。少女扭着头,用袖子掩着脸。团扇濒临火盆的上方,而扇柄指的方向是不远处的一位熨帛的中年妇女,而这就象征着少女未来的命运。

  《中国画 好好看》正是这样通过细节讲解,分析图画中蕴含的人物的情感,一步一步走进图画中人物的内心世界。

  《韩熙载夜宴图》最后一段韩熙载送客,面无表情,孤单站在那里,眼神空茫,手势又像是在告别,又像是一个制止,表达了他当时的郁郁寡欢。作者进一步写道:“他这个告别的手势,似乎不是跟具体的人告别,是跟即将灭亡的南唐告别”。

  通过人物的姿态来剖析人物的内心情感、情绪的波动是本书的独特之处,再比如说《明皇幸蜀图》里面有一段分析,唐玄宗骑的马似乎在害怕什么,头部上扬,臀部后坠、前蹄抬起,不敢前行。前面只不过是一个小桥而已,有什么必要表现出害怕的样子呢?一定是别有他意。作者猜测画家借此暗示皇帝的心情,其实是唐玄宗对前途怀有畏惧,却通过马来表现。

  《中国画 好好看》选择的图画多元,解答丰富,开阔思路,打开眼界。每一幅画都通过服装服饰装饰器物分析当时的社会生活、历史背景,如同侦探一样揣测画面之后的弦外之音。作者说弦外之音不只是一种,同一幅画、一段文字、一个音乐,因为人的立场、经历、处境不同,也受自己情绪的影响,可能会做出不同的解读。作者很谦逊地说自己的解答也不是唯一的答案,如果读者的解读跟作者不一样也不用担心,甚至有时候凭借直觉、默默欣赏图画,获得一种享受也是很不错的。

  山水画中人物不是主体,这时候如何体察人物的命运和情感呢?作者指出,对观看者来讲,山水画中的人物虽然很小,只是整个山水世界的一小部分,但是提供了一种画中人的内视角,也就是说可以设身处地地想象自己处于画中人物的位置,感受画中的山水。这样既能够超越于画外静观世界,也可以置身于画中调换人生,这种视角的转换可以带来一种难得的体验。古人的山水画是古人心中的世界模型,是他们理想的宜居之地,今天的人通过山水画能够走进古人的心灵世界。

  在分析伟大的宋朝市井画卷《清明上河图》时,作者足足用了90页,几乎可以独立成为一本书了,可看成书中书。作者详细分析了《清明上河图》每一个人物的每一个细节,同时也留下一些问题:为什么要画这样一幅画?画的作者是个什么样的人?今天看到的画是不是完整?这些问题留给感兴趣的读者进一步探索。

  艺术陶冶情操,艺术让我们跳脱于凡尘世界。欣赏艺术也是认识历史,认识世界,认识自己,了解来处,知晓归处。《中国画 好好看》观察细腻,确实是体现了如何好好看那些“好好看”的画,通过大量细节的剖析,在历史背景里面体察人物的心情,回溯中国人的精神故乡。让现代人看到古人的生活、审美、思想和胸襟,体味中国传统美学。

  (原标题:中国画好好看)

  来源:北京晚报 作者 李峥嵘

  流程编辑:U016

  版权声明:文本版权归京报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改编。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