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人画有哪些特点?

  文人画是中国传统绘画当中一个特殊的类别,自文人画之后,中国的绘画与诗、词、书法等结了不解之缘,至于在一幅画上落款、题诗、题跋甚至于加盖图章,以及画家以书法笔意作画等的演变,似乎都可说是因“文人画”而产生。

  

  《富春山居图》黄公望

  以水墨写意为宗旨

  文人画逐渐放弃设色,转为水墨,向主观表现靠拢。这是因为以黑、白、灰为主的水墨更易于抒情,尤其是表现一种平淡天真的情趣。元代倪云林就提出“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写胸中逸气”的主张。水墨的运用,使画面更容易脱离形似,而重象外之趣,笔墨也获得了更多的独立审美价值。

  蕴涵的儒、释、道哲学思想

  从晚唐五代起,禅宗在中国历史上曾发挥过巨大影响,同样也影响到文人画。象王维、苏东坡那样一些参禅、悟道的画家并不少见。

  

  《四景山水图》刘松年

  王维曾有“夫画之道,水墨为上”之说,追求“意在笔先、趣在法外”的境界,标榜水墨精妙能够入“道”。董其昌以佛家禅宗分南北宗为喻,推出了绘画亦分“南北宗论”,给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诗、书、画、印的结合

  诗画结合,有两层意思,即画上无诗、书题款,而有诗意,可谓诗、画意境的结合;画上有题诗书款,诗画相配,相得益彰,使有限的画面包含无限的寓意。所以“诗不能尽,溢而为书,变而为画”(《东坡集》)。在强调诗画结合的同时也强调书法入画法,认为作画要象写字那样见笔力,甚至主张“书与画一耳”。

  

  《枯木怪石图》苏轼

  诗文、书画、治印互为生发,是中国文人画特有的表现形式,造就了民族欣赏习惯的一大特色,是世界美术中的独创。它把几种艺术形式溶为一体,相互辉映,丰富了画面内容,扩大了画面境界,是具有高度的美学内涵的艺术品种,成为与民间画工分野更趋明显的“儒雅”文化。

  题材多具有象征性

  值得一提的是:文人画在题材的选择上也偏重表现竹、梅、树石及山水、花卉,这是由于文人画家强调借物抒情,使得文人画,尤其是花鸟画具有一定的象征性。

  

  例如,以竹子的挺直不屈比喻气节和清高,以梅花的不怕寒冷和傲霜斗雪,象征人的不畏强暴和高傲等。元明清以后,文人士大夫大都喜欢画梅、兰、竹、菊“四君子”来比喻自身人格和情操的高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