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算法来画画,这个展览里数字艺术魅力无限
近日,“算法公园——Celyn Bricker个展”在广州顺历空间开幕,展览展出了Celyn Bricker近年创作的多件绘画及AI互动影像作品,展示其对科技、自然与人的一系列思考与探索——对由算法创造的数字世界影响人类社会的重新审视,对信息社会、人类考古、自然赛博格的兴趣也贯穿于艺术家所有的作品当中。
00:24Celyn Bricker年生于利物浦,是一位英国视觉艺术家。他曾在英国爱丁堡大学和意大利布雷拉美术学院攻读纯艺术与艺术史专业。
展览现场
他的创作实践探索着社群的概念、技术以及我们与自然的关系。从人工智能的互动装置到传统的绘画,他通过不同的媒介阐释这一主题。以不同方式探索"非人类"的构想,不仅仅从冰冷的机器的角度出发,也从自然界的动物的角度来进行探索。他的作品探索了艺术用于保护自然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有效方式。
在Celyn Bricker的创作当中,算法是他创作的基础,也是创作的工具。
展览现场
在工作方法上,他先收集大量的图片给AI算法学习,然后再输入一句话语作为命令,AI则会根据这一话语文字输出相应的图像,在这里,艺术家创造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概念:随机与潜在。由AI生成的图像真的跟这一话语的文字意义是相对应的吗?其实谁也无法肯定,AI所辨认的只是代码本身,这里充满随机性、偶然性,而算法和AI所学习的内容却又在可控的范围里面。
在《Forest》系列作品中,艺术家采用可以释放新鲜空气的颜料,回应由AI所生成大自然图像随机性与潜在性,也进一步把平面的数字图像进行功能性的物化。
《Forest 1》
智能媒介时代,算法既是一种颠覆性的传播机制,也在创造一种全新的媒介文化和交往逻辑。在这里,“算法”只是一个符号隐喻或者观察窗口,艺术家要表达和回应的是媒介化社会中技术、艺术和人文的多重交织景观、多维问题反思。
该展览希望营造出一种公园式的场景,观众可以坐在草坪上,仰望天空,呼吸着作品散发出的新鲜空气,与作品进行交互,共同构建一个数字时代下的景观。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 李巧蓉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李巧蓉
视频/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 李巧蓉
部分图片来源:主办方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 戴雨静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