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中玉逝世 他主编的《大学语文》发行超3000万册

  徐中玉的名字是和“大学语文”联系在一起的,他主编的《大学语文》影响了几代学子。6月25日凌晨3时35分,文艺理论家、作家、语文教育家,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徐中玉在上海逝世,享年105岁。

  就在今年2月,徐中玉等主编的《大学语文》已出了11版,发行量至今已超过3000万册。这本教材寄托着一位纯粹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和高远追求。1978年秋,时任南京大学校长匡亚明与华东师大中文系主任徐中玉,联合倡议恢复大学语文课程。1980年,由南京大学和华东师大联合发起的大学语文教学研讨会在沪召开,全国共20所高校参加。会上决定成立大学语文教学研究会。没有教材,徐中玉等人立即成立《大学语文》教材编审委员会。参与编写的各高校,穷数月之功,赶在当年年底前完成初稿。其后40年的时间里,由徐中玉等主编并开创的《大学语文》出了11个版本,最新版本延续此前诸多版本基本编写思路,选目视野又有所拓宽,在内容设计和撰写上也日臻完善。

  很多人并不知道,著名的“华师大作家群”的幕后推手正是徐中玉。在徐中玉担任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主任期间,华东师大中文系成了培养“作家的摇篮”,他的学生中有著名作家孙颙、赵丽宏、王小鹰、陈丹燕、南帆、毛时安、陈伯海等。作家赵丽宏是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大学生,考进华东师大中文系时,徐中玉正是系主任,他在系里宣布,创作上取得成绩的学生,毕业论文可用文学作品代替。赵丽宏回忆,自己曾以一本诗集《珊瑚》交出了毕业论文,孙颙、王小鹰当年也分别拿出小说等作品。“先生遵循传统之道,也大胆创新,无门派之见。他在看到我写的长诗《泪花赋》之后,夸我写得蛮好,但是同时告诫我,文学创作的同时也要重视文艺理论修养,这是他对我的提醒。”

  作家格非充满感情地回忆道,离开华师大后,眼前一直出现徐先生的面容。在他眼里,徐中玉是一位严肃又温厚的长者。“在上海,在华东师大,如果说有一位师长一直默默地记挂和注视着我们的成长,这人就是徐中玉先生。每当我想起他清朗而亲切的面容,都会感受到他对我们的关心、鞭策和鼓励。”

  福建社会科学院院长南帆说,进入华东师范大学就读之后,常常见到徐先生拎一个公文包疾步穿过校园的背影。他当时担任中文系主任,兼任上海作家协会主席,还是《文艺理论研究》和《古代文学理论研究》两份学术刊物的主编,手边的事务极多。对于南帆和同学来说,徐先生的课铭记至今。每隔一段时间,他们会在徐先生家的书房上课。几个研究生坐在一张旧沙发上,手捧一杯热茶,自由自在地讨论乃至激辩。“徐先生从不干涉我们的想法。他通常是坐在那把硬木椅上,仔细倾听我们的观点,最后略为点拨,或者做一个引导性的总结,留下让我们自己领悟的空间。”上课结束后,有时还能在徐先生的家里蹭到一顿丰盛的午饭。

  而在多人的记忆中,徐中玉家中的书是他治学严谨、淡泊名利的一个见证。书橱顶天立地,一层层隔板都被压弯了。打开大衣橱是成箱的书,窗台电影先生上、橱柜顶上、沙发靠背上,还是数不清的一捆捆书,连不少鞋箱里也塞着书。2013年徐中玉捐出生平积蓄100万元和5万多册藏书,设立“中玉教育基金”,这个决定感动了许多人。(路艳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