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一批史料在长沙某民居被发现,内有毛主席首次用兵的记载

  橘子洲是长沙著名景区,素有“中国第一洲”之称。

  毛主席在湖南省第一师范学校就读期间,经常与同学游过湘江,在橘子洲头开展各类讨论活动,共同探求救国救民的道路。

  1925年,毛主席还在橘子洲头写出了“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伟大诗篇。

  橘子洲共有牛头洲、水陆洲和傅家洲等上、中、下三洲构成。

  湖南省第一师范学校的校长孔昭绶曾在傅家洲建了一栋房子——孔昭绶是湖南浏阳达浒镇金石村人,孔子第七十一代孙,家有祖业田60亩。为了建傅家洲的房子,共花去光洋三千多元。

  孔昭绶病故于1929年。

  其有两子:长子孔柏林在1930年死于战乱;次子孔权麒在1932年死于痨病。

  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工作人员于1951年对孔昭绶在傅家洲的故居进行修葺,在房子的夹墙中发现了孔昭绶珍藏的大批珍贵史料。其中,有毛主席在1917年至1918年间写的《学友会记事录》一本、《夜学日志》两本,以及孔昭绶亲笔撰写的《一师校志》。

  老覃在这里补充一下,毛主席在学生时代写有大量的读书日记(札记、笔记)。他在第一师范毕业后,把这些日记带回了老家韶山保存。但在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军阀何键派人去抄毛主席的家。毛氏族人闻讯提前烧掉了这些日记和笔记。幸好,毛主席的私塾老师、堂兄毛宇居不甘心这些宝贵的资料尽付一炬,冒险从大火抢出了一本,即现在我们还能够看到的《讲堂录》。毛主席走上职业革命家的道路后,日记有所中断,在长达20年的时间没有再写过严格意义上的日记。

  从这一点上说,在孔昭绶故居上发现的《学友会记事录》和《夜学日志》,真可谓是意义重大。

  由于毛主席是湖南一师最出类拔萃的学生,即他在学生时代的许多事迹均见载于孔昭绶亲笔撰写的《一师校志》,尤其令人振奋。

  孔昭绶是日本法政大学校的毕业生,在1914年任湖南一师校长,因在1913年发表过反袁(世凯)檄文。1915年,北洋军阀汤芗铭统治湖南,孔昭绶遭到缉捕,不得不再次东渡日本,重回法政大学考取法学硕士学位。而在1916年9月复任一师校长,对一师的教育思想和管理方法大胆革新,主张学生以社会实践为主,课堂学习为辅。

  鉴于天下纷乱,军阀丛起,孔昭绶以超常的见识,突破重重阻力,创办了湖南一师学生志愿军,宗旨是“激发爱国思想”、“尚武”、“研习军事”。

  湖南一师有志于学习军事知识的学生纷纷报名,毛主席是其中的积极分子。

  学生志愿军共组成一个营,孔昭绶自任总指挥,营长、副营长由兵式操教师担任。

  毛主席因为在军事学习和讨论中活跃,在军训中表现突出,被任命为两个连中一连的上士文书。

  话说,1917年7月,皖系军阀段祺瑞控制了北京政府,高调拒绝恢复中华民国国会和临时约法。孙中山被激怒,在广州发动护法运动。

  即护法战争爆发。

  该年11月初,北洋军阀混成旅在株洲、湘潭一线打了败仗,约有3000多残兵败将沿铁路仓皇向长沙溃逃,沿途四下烧杀抢掠。

  11月15日,湖南一师的师生惊闻这3000多溃兵已窜到距离一师不远的猴子石一带。

  一时间,人心惶惑,不知如何是好。

  为了师生的安全起见,孔昭绶主张大家疏散避乱。

  关键时刻,毛主席挺身而出,力陈撤离的种种弊端,建议由学生志愿军保卫学校。

  孔昭绶被毛主席的言辞打动,同意了他的建议。

  毛主席因此积极出谋划策,一面带人探听敌情,一面与维持秩序的警察密切配合,在夜里带领学生志愿军,手持长矛、木棒,突袭溃兵营,缴获了大批枪械。

  难得的是,等溃兵全部散走之后,毛主席又以一师校友会的名义,组织妇孺救济会,援救难民,安抚民心。

  孔昭绶对毛主席的将略之才大加赞赏,在《一师校志》中写下七个大字:“毛泽东通身是胆。”把毛主席由上士文书提升为一连连长。

  1918年春,南北军阀重开战,长沙城外,枪声不断。

  湖南一师的学生志愿军改建成警备队,毛主席担任队长,带领警备队员日夜轮岗,保持高度警惕,保卫学校。

  一师在兵祸中不伤毫发、安然无事。

  湖南一师的学生萧三在《毛泽东同志的青少年时代和初期革命活动》中回忆,在延安与毛主席在某次闲谈中,毛主席曾大笑着说:“我搞军事,恐怕在湖南一师带领学生志愿军夜袭北洋军阀的溃兵是第一次哩。”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