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2高考“物化”捆绑,这个组合遇冷,从门庭若市到门可罗雀

  导语:近年来高考改革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每一次推出的新政策都会在社会中引起巨大的讨论。

  

  迄今为止我国实际上已经完成了三次试点改革,只是第一批和第二批的考试选择模式与第三批不同。作为大批改革的先头部队,河北、辽宁、、江苏、福建、湖北、湖南、广东、重庆等地在2021年的高考中交出了一份圆满的答卷。而这,也证实了高考改革的切实可行,自此将会有更多的省市地区加入到高考改革中来,据悉,吉林也将是这次试点省份之一。

  

  第一批、第二批改革省份采用的主要是3+3的模式,第一个3是统考科目即为语文、数学、外语,第二个3是选考科目,即学生可以自由组合。

  

  3+1+2高考“物化”捆绑,这个组合遇冷,从门庭若市到门可罗雀

  但是,这种情况在第三批时有所改变。第三批的改革方案在不违背总体原则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些变化,由最初的3+3变成3+1+2的模式。其中“3”是全国统考科目即语文、数学和外语,而这三科也是所有学生都要考的“1”则是首选科目,规定中提出学生必须在物理和历史两个科目中任选一个。

  “2”为再选科目,学生可以在化学、生物、思想政治和地理4个科目中任选两个。对于如此规定,教育部也给出了明确的答案,物理是自然科学类专业的基础学科,想要在大学中可以进修更高级别的知识就必须在高中时期打下必要的基础。同样,历史在人文社科类专业中也占据着主导地位,因此,学生有必要在这两个学科中选择一个作为今后发展的主要方向。

  

  然而,随着2021年高考的结束,教育部又发现了新的问题。学生们采取避重就轻的原则,纷纷选择物理、生物、地理作为高考的参考科目。在传统的文理分科中,政史地是文科三杰,理化生是理科三雄,这是文理分科时所有学生必须要选择,而当学生拥有了一定的自主选科的权利后,很少还会有人主动选择最难的老三样,而这时地理就成为了化学最好的替代品。但这种行为也对许多专业的后期学习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而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育部又推出新的政策,那就是理化重新合体。

  

  这一政策已经推出,就表明教育部的一个明确态度,避重就轻的选科方式将成为过去,物化生将重出江湖,再现雄风。确实,对于一些理科思维比较好且未来目标是自然科学类相关专业的学生而言,物理、化学和生物本来就是密不可分的三个重要组成。因此,对于偏好理科的学生来说,在未来物化生可能会成为选择人数最多的一个组合。

  

  从一开始高考分科我们就能看出来国人的偏好,“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是所有高中生都听过的一句话,而这话中并没有提到文科类学科,这不仅仅展示了人们对于理科的偏爱,也从侧面说明了文科专业远远少于理科专业的事实。

  

  不论高考如何改变,我们都可以发现,学科是有偏向性的,而大学在录取学生时也存在不同。大部分专业是文理兼招或者只招理科生的,只有一少部分专业是只招收文科学生的。同样的,再就业市场中,理科生较之文科生也是存在优势的。

  

  虽然,这样看来文科生不论是在高考还是后期就业中都比理科生存在差距。但也不是说学习文科就不好,要知道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文化和历史是需要传承的,同一些纯理论的物理类专业一样,是需要人来研究、探索和发现的。另外,文科生在找工作是也可以发挥出独特的学科能力,在公务员、考研、考证等方面大放异彩。

  

  我们需要承认,任何一个学科的存在都是有价值的,而社会的发展也是需要形形色色不同人才的共同发展和推动。如果大家都偏好一种类型的专业,社会的发展就是不平衡,例如周边某些地方超高军事能力和低下小生产业,这种不平衡也会对社会发展造成不良的影响。

  同样,每个人都是一个不同的个体,如同这个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也不存在大家都选择同样的学科。在考虑大学专业和未来就业等因素的同时,学生也要充分认识自己能力优劣,不要人云亦云,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才是对自己发展最好的。

  举报/反馈